- 很老很老的小偏方.小孩小病一掃光
- 宋敬東
- 1469字
- 2019-09-16 11:28:23
小兒夏季熱,家居湯飲很有效
癥狀:多發(fā)熱、多口渴、多尿、少汗。
偏方:家居湯飲。
方法:
荷葉、冬瓜、粳米熬制成稀粥為寶寶服用。
“夏季熱”,醫(yī)學上稱為“暑熱癥”,是炎夏酷暑季節(jié),嬰幼兒常見的發(fā)熱性疾病,多見于半歲至三歲的寶寶。
“夏季熱”的癥狀在醫(yī)學上被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發(fā)熱、多口渴、多尿、少汗。但是帶寶寶到醫(yī)院做血常規(guī)、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檢查時,又無病理性改變。寶寶身體發(fā)熱常常會持續(xù)1~3個月,體溫多在38~39.5℃之間,外界氣候愈熱,體溫愈高,即使用解熱藥,體溫也難以下降。到了秋涼之后,體熱癥狀便可不藥而愈。
寶寶“夏季熱”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發(fā)育仍然不夠完善,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較差,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產(chǎn)熱、散熱的動態(tài)平衡,難以適應酷暑環(huán)境才導致夏季熱的病癥。
部分粗心的父母認為“夏季熱”可不治而愈,不會留下后遺癥,所以并不重視,但“夏季熱”會導致寶寶長期體溫偏高,會加快機體新陳代謝,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時調(diào)理,長遠來看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和身體健康,而且容易產(chǎn)生并發(fā)癥。
由于對寶寶“夏季熱”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所以本節(jié)推薦一些家居湯飲的偏方,經(jīng)濟便捷,應付“夏季熱”的效果也不錯。
偏方一:荷葉冬瓜粥。取新鮮的荷葉兩張,洗凈后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后取汁備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塊狀,加入荷葉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服用。適用于發(fā)熱不退、口渴、尿少的寶寶。
偏方二:蠶繭山藥粥。取蠶繭、紅棗各10只,山藥、糯米個各30克,白糖適量。先將蠶繭煎湯500毫升,濾液去渣,再將紅棗去核,加入山藥、粳米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適用于低熱、神疲乏力、胃納減退、大便溏薄的寶寶。
偏方三:益氣清暑粥。取西洋參1克,北沙參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先將北沙參、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鐘,去渣留汁備用。再將西洋參研成粉末,與粳米加入藥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調(diào)味,早晚服用。適用于發(fā)熱持續(xù)不退、口渴、無汗或少汗的寶寶。
偏方四:三鮮飲。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約10分鐘,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后代茶飲。適用于發(fā)熱不退、心煩、口渴、尿少的寶寶。
偏方五:綠豆紅棗湯。綠豆250克,紅棗15枚,共煎湯,煎好后加糖少許溫服,適用于發(fā)熱而微汗的寶寶。
偏方六:調(diào)胃藕荷粥。鮮藕一節(jié),切成細粒,粳米50克,加水煮為稀粥。待藕粒酥熟后覆蓋鮮荷葉1/4張,再煮沸,揭去荷葉,加白糖調(diào)味服食。適用于患有“夏季熱”而食欲不振的寶寶。
偏方七:西瓜番茄汁。將西瓜、番茄一起絞汁,適用于口渴、心煩、食欲不振及小便赤黃等癥的寶寶。
偏方八:荷葉粥。鮮荷葉1張,洗凈后煎湯5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及白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適用于暑濕泄瀉、發(fā)熱的寶寶。
偏方九:瘦肉絲瓜湯。瘦豬肉100克切絲,絲瓜250克切塊。將豬肉用菜油炒后同絲瓜一起煮湯,煮熟后加鹽調(diào)味食之。適用于暑熱食少、體形消瘦的“夏季熱”寶寶。
偏方十: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適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菊花6克,再煮約10分鐘即成。這一偏方有清熱解暑、醒腦提神的功效。
偏方十一:綠豆蓮子粥。綠豆30克,蓮子50克,糯米50~100克,白糖適量。先煮綠豆,至熟后加入蓮子與糯米,煮爛成粥,放入白糖調(diào)味,一日分3次服。
應對寶寶夏季熱的癥狀,除了在食療基礎上,還應注意生活細節(jié),才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平時打開門窗通風,讓室內(nèi)空氣流通,使寶寶的居室溫度降下來。同時加強寶寶鍛煉,多參加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提高寶寶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如果是多病體弱的寶寶,則不宜盛夏時斷乳,如需斷乳,應注意護理,加強營養(yǎng),水分的補充可以適量用蔬菜水果汁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