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口味心理學大全
- 張卉妍
- 933字
- 2019-09-16 11:31:06
動物恐懼癥
動物恐懼癥,顧名思義,就是對一種特定的動物產生過分的、不合理的恐懼,并伴有回避其所懼怕的對象或情境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癥性障礙。他們所恐懼的動物主要有:蛇、蜘蛛、兔子、貓、狗等,動物恐懼癥多起病于少兒時期,部分人進入成年后情況會有自然緩解。
關于動物恐懼癥產生的原因,各派心理學家都傾注了大量精力來進行分析,想要探究恐懼癥產生的病因,但至今尚未得出令人滿意的答案。一些人認為恐懼癥主要是懸而未決的兒童期的戀母情結,這聽起來讓人難以接受,但這正是精神分析學家給出的一種解釋。
相比之下行為主義學派的解釋更易為人所理解。他們認為,對某種動物的恐懼可來自兒童期曾有過的體驗,如小孩目睹父親遇到蛇時的驚慌表現、母親的諄諄告誡等。另外也可通過條件反射機制獲得,類似著名的實驗有行為主義心理學家Watson曾用條件反射法使一位原來不怕兔子的兒童后來見了兔子就恐懼(后又用脫敏療法使兒童恢復正常)。
在分析當中,環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人們普遍認為女孩子應嬌小玲瓏、惹人憐愛,而缺乏對女孩子堅強、勇敢等素質的培養和強化,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她們性格的柔弱最終會讓她們更容易產生恐懼的心理。
對于有動物恐懼癥的人,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盡量避免與寵物接觸,如果有人想要克服這種恐懼,一般采用以下三種具體方法:
(1)認識療法。
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指出其恐懼的原因在于缺乏認知反應。要想克服動物恐懼癥,首先就必須要先知已。幫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認識“怕”的內容,這樣才能讓患者正確評價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
(2)脫敏療法。
正如前所述,建立自己感到恐懼的等級,然后讓自己逐級接觸,直至最終完全消除這種恐懼。系統脫敏法較為緩和,容易為患者接受。缺點是治療時間長,效果產生慢。
(3)暴露療法。
暴露療法是一種驟進型的行為治療方法。在一定心理輔導的基礎上,將患者驟然置于恐懼事物前或場所中。令其無法逃避,經過刺激后,患者并沒有受到實質性恐懼對象的傷害,從而建立對恐懼對象的認識,消除恐懼心理。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可是有的人一接觸動物就會有害怕的感覺,這其實并不是動物有什么過錯,只是我們自己在內心深處有一個埋藏的小秘密,當我們把這個秘密公布于眾,并且能夠正視和熟悉這些事物之后,我們也就能友好地和這些動物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