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思維風暴
  • 白虹
  • 11027字
  • 2020-07-08 15:37:06

第二章 發散思維

——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

從曲別針的用途想到的

一支曲別針(回形針)究竟有多少種用途?你能說出幾種?十種?幾十種?還是幾百種?

也許你會說一支曲別針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用途,那么,這只能夠說明你的思維不夠開闊,不夠發散。下面這個關于曲別針的故事告訴你的不只是曲別針的用途,更是一種思維方法。

在一次有許多中外學者參加的如何開發創造力的研討會上,日本一位創造力研究專家應邀出席了這次研討活動。

面對這些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強的學者同人,風度翩翩的村上幸雄先生捧來一把曲別針,說道:“請諸位朋友動一動腦筋,打破框框,看誰能說出這些曲別針的更多種用途,看誰創造性思維開發得好、多而奇特!”

片刻,一些代表踴躍回答:

“曲別針可以別相片,可以用來夾稿件、講義。”

“紐扣掉了,可以用曲別針臨時鉤起……”

七嘴八舌,大約說了十多種,其中較奇特的是把曲別針磨成魚鉤,引來一陣笑聲。

村上對大家在不長時間內講出10多種曲別針的用途,很是稱道。

人們問:“村上您能講多少種?”

村上一笑,伸出3個指頭。

“30種?”村上搖頭。

“300種?”村上點頭。

人們驚異,不由得佩服這人聰慧敏捷的思維。但也有人懷疑。

村上緊了緊領帶,掃視了一眼臺下那些透著不信任的眼睛,用幻燈片映出了曲別針的用途……這時只見中國的一位以“思維魔王”著稱的怪才許國泰先生向臺上遞了一張紙條。

“對于曲別針的用途,我能說出3000種,甚至3萬種!”

鄰座對他側目:“吹牛不罰款,真狂!”

第二天上午11點,他“揭榜應戰”,走上了講臺,他拿著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別針用途求解。原先不以為然的聽眾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講的用途可用4個字概括,這就是鉤、掛、別、聯。要啟發思路,使思維突破這種格局,最好的辦法是借助于簡單的形式思維工具——信息標與信息反應場。”

他把曲別針的總體信息分解成重量、體積、長度、截面、彈性、直線、銀白色等10多個要素。再把這些要素,用根標線連接起來,形成一根信息標。然后,再把與曲別針有關的人類實踐活動要素相分析,連成信息標,最后形成信息反應場。這時,現代思維之光,射入了這枚平常的曲別針,它馬上變成了孫悟空手中神奇變幻的金箍棒。他從容地將信息反應場的坐標,不停地組切交合。

通過兩軸推出一系列曲別針在數學中的用途,如,曲別針分別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的符號,用來進行四則運算,運算出數量,就有1000萬、1億……在音樂上可創作曲譜;曲別針可做成英、俄、希臘等外文字母,用來進行拼讀;曲別針可以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可以用曲別針做指南針;可以把曲別針串起來導電;曲別針是鐵元素構成,鐵與銅化合是青銅,鐵與不同比例的幾十種金屬元素分別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則是成千上萬種……實際上,曲別針的用途,幾乎近于無窮!他在臺上講著,臺下一片寂靜。與會的人們被“思維魔王”深深地吸引著。

許國泰先生運用的方法就是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的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1950年以“創造力”為題的演講中首先提出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引起了普遍重視,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研究工作。發散思維法又稱求異思維、擴散思維、輻射思維等,它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徑和不同的角度去設想的展開型思考方法,是從同一來源材料、從一個思維出發點探求多種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它能使人產生大量的創造性設想,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使人的思維趨于靈活多樣。

發散思維要求人們的思維向四方擴散,無拘無束,海闊天空,甚至異想天開。通過思維的發散,要求打破原有的思維格局,提供新的結構、新的點子、新的思路、新的發現、新的創造,提供一切新的東西,特別是對于創造者可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

許多發明創造者都是借助于發散思維獲得成功的。可以說多數的科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的一生都十分注意運用發散思維進行思考。許多優秀的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也很重視發散思維的學習運用,因此獲得了較佳的學習效果。

具有發散思維的人,在觀察一個事物時,往往通過聯想與想象,將思路擴展開來,而不僅僅局限于事物本身,也就常常能夠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事物與規律。

正確答案并不只有一個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老師要為一個學生答的一道物理題打零分,而他的學生則聲稱他應得滿分,雙方爭執不下,便請校長來做仲裁人。

試題是:“試證明怎樣利用一個氣壓計測定一棟樓的高度。”

學生的答案是:“把氣壓計拿到高樓頂部,用一根長繩子系住氣壓計,然后把氣壓計從樓頂向樓下墜,直到墜到街面為止,然后把氣壓計拉上樓頂,測量繩子放下的長度,這長度即為樓的高度。”

這是一個有趣的答案,但是這學生應該獲得稱贊嗎?校長知道,一方面這位學生應該得到高度評價,因為他的答案完全正確。另一方面,如果高度評價這個學生,就可以為他的物理課程的考試打高分;而高分就證明這個學生知道一些物理知識,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證明這一點……

校長讓這個學生用6分鐘回答同一個問題,但必須在回答中表現出他懂一些物理知識……在最后一分鐘里,他趕忙寫出他的答案,它們是:把氣壓計拿到樓頂,讓它斜靠在屋頂邊緣,讓氣壓計從屋頂落下,用秒表記下它落下的時間,然后用落下時間中經過的距離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時間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高度。

看了這個答案之后,校長問那位老師是否讓步。老師讓步了,于是校長給了這個學生幾乎是最高的評價。正當校長準備離開辦公室時,他記得那位學生說他還有另一個答案,于是校長問他是什么樣的答案。學生回答說:“啊,利用氣壓計測出一個建筑物的高度有許多辦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陽的日子記下樓頂上氣壓計的高度及影子的長度,再測出建筑物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利用簡單的比例關系,算出建筑物的高度。”“很好,”校長說,“還有什么答案?”“有啊,”那個學生說,“還有一個你會喜歡的最基本的測量方法。你拿那氣壓計,從一樓登梯而上,當你登梯時,用符號標出氣壓計上的水銀高度,這樣你可利用氣壓計的單位得到這棟樓的高度。這個辦法最直接。當然,如果你還想得到更精確的答案,你可以用一根線的一段系住氣壓計,把它像一個擺那樣擺動,然后測出街面g值和樓頂的g值。從兩個g值之差,在原則上就可以算出樓頂高度。”最后他又說,“如果不限制我用物理方法回答這個問題,還有許多其他方法。例如,你拿上氣壓計走到樓底層,敲管理員的門。當管理員應聲時,你對他說下面一句話,‘管理員先生,我有一個很漂亮的氣壓計。如果你告訴我這棟樓的高度,我將我的這個氣壓計送給您……’”

讀完這個故事,我們被這個學生的智慧折服了。再靜下來想一想,又會感嘆:“為什么人們總覺得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呢?”

幾乎從啟蒙那天開始,社會、家庭和學校便開始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每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不要標新立異;這是規矩;那是白日做夢;等等。當然,就做人的行為準則而言,遵循一定的道德規范是對的,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然而,對于思維方法的培養,制定唯一的準則這一做法是萬萬要不得的。如果對思維進行約束,則只能看到事物或現象的一個或少數幾個方面;在思考問題時,我們也往往認為找到一個答案就萬事大吉了,不愿意或根本想不到去尋找第二種,乃至更多的解決方案,因而難以產生大的突破。

在與人交流中碰撞出智慧

智慧與智慧交換,能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智慧,與他人交換想法,你會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啟發,這也是有效利用發散思維的一種表現。

一位發明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家工廠的沖床因為操作不慎經常發生事故,以至于多名操作工手指致殘。技術人員設計了許多方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讓沖床在操作工的手接近沖頭時自動停車。他們先后采用紅外線超聲波、電磁波構成的許多復雜的檢測控制系統,都因為成本高或性能不可靠等原因而放棄了。

正當技術人員一籌莫展時,他想到了交流,便帶著自己的想法和工人們一塊兒討論,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個點子,我一個想法,圍繞避免事故這一中心,大家的建議就像放射性的線一樣,射向四面八方,每一條線就是一種不同的方法。討論了半天,最終確定了一個方案:讓工人坐在椅子上操作,在椅子兩邊扶手上各裝一個開關,只有它們同時接通時,沖床才能啟動。

操作工兩手都在按開關,怎么會發生事故呢?

這樣一來,交換一下想法,在發散性的建議中得出最佳的方案,原本看似復雜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楊振寧說過,當代科學研究,不僅要充分挖掘個人智慧,而且還要積極倡導一種團隊智慧,各學科、各門類的人才坐在一起,實行智慧的大融合、大交流、大碰撞,才能實現團隊智慧成果的最優化。他的這種觀點可謂一針見血。美國的硅谷聚集了那么多高科技企業,那么多科技精英,大家“扎堆”的目的就是近距離地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在信息大融合中,實現信息共享、智慧共享。

許多人都知道庫侖定律。據說庫侖早年是巴黎的一位中學教師,對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很感興趣,想找出它們的規律,但苦于無法測量這種微小的力。法國大革命時期,庫侖為求安寧去鄉下暫住,對農家的紡車又產生了興趣,看著用棉花紡的細細的紗線,覺得妙不可言。他隨手抽斷一根剛紡成的紗線,拿到眼前細看,注意到紗的接頭總是向相反的方向卷曲,擰得越緊,反卷的圈數就越多。庫侖便和紡紗的農婦交談起來。

一位科學家和一位農婦的交談隨即引發了一個劃時代的發現。

與農婦的交談使庫侖的思維更加發散,針對紗線卷曲的問題,庫侖進行了許多方面的設想。最后,他終于意識到,根據紗線卷曲的程度可以度量扭力的大小,可以用同樣的原理來測量電荷之間的作用力。不久,庫侖回到巴黎,做出了一支利用細絲扭轉角度測量力矩的極為靈敏的秤,精確測量了電荷的相互作用力與距離和電量的關系,發現了成為電學重要基礎的庫侖定律。

科學家與普通人之間的差別,比人們想象的要小得多,兩者的交流,只有行業和性質的差別。事實證明,不同行業的交流具有極大的互補性,促使思維可以向更多的方向發散,得到更多的創見,以利于問題的解決。

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一個人自鎖書城,兩豆塞耳,必然孤陋寡聞,難以超越。你有一個水果,我有一個水果,交換后仍舊是一人一個。但是人的想法卻不是如此,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交換后每人至少有兩個想法,由此還會衍生出許許多多其他的想法。這也是啟發發散思維的好方法。

現在我們常說的“頭腦風暴”方法就是大家在一起,就一個問題各抒己見,思想碰撞的一種方法。

當一群人圍繞一個特定的興趣領域產生新觀點的時候,這種情境就叫作“頭腦風暴”。由于會議使用了沒有拘束的規則,人們就能夠更自由地思考,進入思想的新區域,從而圍繞一個中心點發散性地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當參加者有了新觀點和想法時,他們就大聲說出來,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觀點之上建立新觀點。

所有的觀點被記錄下來但不進行評估,只有頭腦風暴會議結束的時候,才對這些觀點和想法進行評估。

那么你就清楚了,頭腦風暴會幫助你提出新的觀點。你不但可以提出新觀點,而且你只需付出很少的努力。頭腦風暴是個“嘗試—檢測”的過程。頭腦風暴中應用什么技巧取決于你欲達到的目的。你可以應用它們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也可以應用它們來發展你的個人生活。

如果你遵循頭腦風暴的規則,那么你的個人風格無論是什么樣,頭腦風暴也會奏效。很自然,某些技巧和環境對一些人更適合,但是頭腦風暴足夠柔性化,能夠適合每個人。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曾看過這樣一則寓言:一條魚從小在一個小魚缸中長大,它的心情并不好,因為它覺得魚缸太小了,游了一會兒就到頭了。隨著小魚慢慢長大,魚缸已經顯得太小了,主人便為它換了一個稍大些的魚缸。魚剛剛高興了幾天,又不滿意了,因為沒游多會兒還是碰到了魚缸壁。最后,主人將它放回了大海,但魚仍然高興不起來。因為它再也游不到“魚缸”的邊緣了,它感到很沒有成就感。

我們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小魚的心已經被魚缸限制了,在大舞臺上也就無法順暢舒展了。

同理,我們的思維被局限時,也很難發揮出全部的能量。而如果我們的思維能夠向四面八方輻射性地發散,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有一個大的提升,供我們展示才華的舞臺也就會變大。

發散思維的要旨就是要學會朝四面八方想。就像旋轉噴頭一樣,朝各個方向進行立體式的發散思考。

這首先要確定一個出發點,即先要有一個輻射源。怎樣從一個輻射源出發向四面八方擴散,下面提供幾種方法:

(1)結構發散,是以某種事物的結構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

(2)功能發散,是以某種事物的功能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設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

(3)形態發散,是以事物的形態(如顏色、形狀、聲音、味道、明暗等)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

(4)組合發散,是從某一事物出發,朝四面八方想,以此盡可能多地設想與另一事物(或一些事情)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各種可能性。

(5)方法發散,是以人們解決問題的結果作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推測造成此結果的各種原因;或以某個事物發展的起因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以此推測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

善于運用發散思維的人,常常具有別人難以比擬的“非常規”想法,能取得非同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效果。艾柯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是美國最早、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1956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車。這款汽車式樣、功能都很好,價錢也不貴,但是很奇怪,竟然銷路平平,和當初設想的完全相反。

公司的經理們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但絞盡腦汁也找不到讓產品暢銷的辦法。這時,在福特汽車銷售量居全國末位的費城地區,一位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對這款新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是艾柯卡。

艾柯卡當時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位見習工程師,本來與汽車的銷售毫無關系。但是,公司老總因為這款新車滯銷而著急的神情,卻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

他開始琢磨:我能不能想辦法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終于有一天,他靈光一閃,于是徑直來到經理辦公室,向經理提出了一個創意,在報上登廣告,內容為:“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

這個創意的具體做法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只需先付20%的貨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逐步付清。

他的建議得到了采納。結果,這一辦法十分靈驗,“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的廣告人人皆知。

“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的做法,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對車價的顧慮,還給人創造了“每個月才花56元,實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奇跡就在這樣一句簡單的廣告詞中產生了:短短3個月,該款汽車在費城地區的銷售量,就從原來的末位一躍而為全國的冠軍。

這位年輕工程師的才能很快受到賞識,總部將他調到華盛頓,并委任他為地區經理。

后來,艾柯卡根據公司的發展趨勢,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舉措,最終坐上了福特公司總裁的寶座。

善于運用發散思維的人不止艾柯卡,英國小說家毛姆在窮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運用自己的發散思維,想出了一個奇怪的點子,結果居然扭轉了頹勢。

在成名之前,毛姆的小說無人問津,即使請書商用盡全力推銷,銷售的情況也不好。眼看生活就要遇到困難了,他情急之下突發奇想地用剩下的一點兒錢,在大報上登了一個醒目的征婚啟事:

“本人是個年輕有為的百萬富翁,喜好音樂和運動。現征求和毛姆小說中女主角完全一樣的女性共結連理。”

廣告一登,書店里的毛姆小說一掃而空,一時之間“洛陽紙貴”,印刷廠必須趕工才能應付銷售熱潮。原來看到這個征婚啟事的未婚婦女,不論是不是真有意和富翁結婚,都好奇地想了解女主角是什么模樣的。

而許多年輕男子也想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樣的女子能讓一個富翁這么著迷,再者也要防止自己的女友去應征。

從此,毛姆的小說銷售一帆風順。

發散思維具有靈活性,具有發散思維的人思路比較開闊,善于隨機應變,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尋找一個巧妙地解決問題的辦法,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培養發散思維,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你的思維觸角延伸多遠,你的人生舞臺就展開有多大。

從無關之中尋找相關的聯系

天底下許多事物,如果你仔細觀察它們,就會發現一些共通的道理,這就是事物之間的相關性。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把由外部世界觀察到的刺激與正在考慮中的問題建立起聯系,使其相合。也就是將多種多樣不相關的要素結合在一起,以期獲得對問題的不同創見。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事例。

福特汽車是美國最主要的汽車品牌之一,在全球的銷售量也名列前茅。在創立之時,創辦人亨利·福特一直思考著,要如何大量生產,降低單位成本,并提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有一天晚上,亨利·福特對孩子說完三只小豬如何對抗野狼的故事后,突然產生一個想法,他可以去豬肉加工廠看看,或許會有一些新的發現。他參觀了幾家豬肉加工廠后,發現里面的作業采用天花板滑車運送肉品的分工方式,每個工人都有固定的工作,自己的部分做完后,將肉品推到下一個關卡繼續處理,這樣,肉品加工生產效率非常高。

亨利·福特立刻想到,肉品的作業方式也可以運用在汽車制造上。他之后和研發小組設計出一套作業流程,采用輸送帶的方式運送汽車零件,每個作業員只要負責裝配其中的某一部分,不用像過去那樣負責每部車的全部流程。亨利·福特所采用的分工作業,的確達到了他原先的要求,使得福特汽車成功地提高了全球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變成不同車廠的作業標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常常可以從一些不相關的事物上獲得靈感,這就是一種異中求同的歸納能力。當我們能在看來似乎毫無關聯的對象中,找出更多的相同道理,也就代表著我們能發掘更多的創意題材。因為這些相通之處,往往是其他人沒有發現的,這也正是我們的成功機會。

豬肉和汽車,看似不具有相關性,但是豬肉加工廠的作業流程,卻給了汽車工廠一個很好的工作模板。所以,我們也可以常常將這種異中求同的技巧運用在生活上。在我們的工作中,除了多觀察同業的做法,異業也是值得觀察和學習的對象。一位歌手,可以從一位老師身上看到他在講臺上如何表現,這對自己的舞臺表演一定會有所幫助。一位清潔隊員和一位大企業的董事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或許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很節省,或者他們的體力都很好。

索尼公司的卯木肇也是一位善于從無關之中尋找相關聯系的精英。

20世紀70年代中期,索尼彩電在日本已經很有名氣了,但是在美國卻不被顧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相當慘淡,但索尼公司沒有放棄美國市場。后來,卯木肇擔任了索尼國際部部長。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當卯木肇風塵仆仆地來到芝加哥時,令他吃驚不已的是,索尼彩電竟然在當地的寄賣商店里蒙滿了灰塵,無人問津。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既成的印象,改變銷售的現狀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他駕車去郊外散心,在歸來的路上,他注意到一個牧童正趕著一頭大公牛進牛欄,而公牛的脖子上系著一個鈴鐺,在夕陽的余暉下叮當叮當地響著,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這頭公牛的屁股后面,溫馴地魚貫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頓開,他一路上吹著口哨,心情格外好。想想一群龐然大物居然被一個小孩兒管得服服帖帖的,為什么?還不是因為牧童牽著一頭帶頭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這樣一頭“帶頭牛”商店來率先銷售,豈不是很快就能打開局面?卯木肇為自己找到了打開美國市場的鑰匙而興奮不已。

馬歇爾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電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為了盡快見到馬歇爾公司的總經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見,但他遞進去的名片卻被退了回來,原因是經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選了一個估計經理比較閑的時間去求見,但回答卻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門,經理終于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接見了他,卻拒絕賣索尼的產品。經理認為索尼的產品降價拍賣,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聽著經理的意見,并一再表示要立即著手改變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從寄賣店取回貨品,取消降價銷售,在當地報紙上重新刊登大面積的廣告,重塑索尼形象。

經過卯木肇的不懈努力,他的誠意終于感動了馬歇爾公司,索尼彩電終于擠進了芝加哥的“帶頭牛”商店。隨后,進入家電的銷售旺季,短短一個月內,竟賣出700多臺。索尼和馬歇爾從中獲得了雙贏。

有了馬歇爾這只“帶頭牛”開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對索尼彩電群起而銷之,不出3年,索尼彩電在芝加哥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0%。

不善于運用發散思維和沒有敏感度的人也許很難在“小孩子牽牛”與“尋找開拓市場的方法”之間找到什么相關聯的因素,就像常人難以想象“豬肉加工”與“汽車制造”有什么相通之處一樣。但是,亨利·福特與卯木肇在發散思維的運用方面為我們做了一個榜樣。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從無關之中找相關需要我們的思維足夠靈活,有較強的敏感性,在獲取某種外界刺激后能夠很快地將該事物與自己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聯系,這樣,不但有效地解決了問題,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由特殊的“點”開辟新的方法

擅長發散思維的人往往會撇開眾人常用的思路,嘗試多種角度的考慮方式,從他人意想不到的“點”去開辟問題的新解法。所以,在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訓練時,其首要因素便是要找到事物的這個“點”進行擴散。

下面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巧用特殊“點”的例子。

華若德克是美國實業界的大人物。在他未成名之前,有一次,他帶領屬下參加在休斯敦舉行的美國商品展銷會。令他十分懊喪的是,他被分配到一個極為偏僻的角落,而這個角落是絕少有人光顧的。

為他設計攤位布置的裝飾工程師勸他干脆放棄這個攤位,因為在這種惡劣的地理條件下,想要成功展覽幾乎是不可能的。

華若德克沉思良久,覺得自己若放棄這一機會實在是太可惜了。可不可以將這個不好的地理位置通過某種方式化解,使之變成整個展銷會的焦點呢?

他想到了自己創業的艱辛,想到了自己受到的展銷大會組委會的排斥和冷眼,想到了攤位的偏僻,他的心里突然涌現出偏遠非洲的景象,覺得自己受著不應有的歧視。他走到了自己的攤位前,心中充滿感慨,靈機一動:既然你們都把我看成非洲難民,那我就扮演一回非洲難民給你們看!于是一個計劃應運而生。

華若德克讓設計師為他營造了一個古代宮殿式的氛圍,圍繞著攤位布滿了具有濃郁非洲風情的裝飾物,把攤位前的那一條荒涼的大路變成了黃澄澄的沙漠。他安排雇來的人穿上非洲人的服裝,并且特地雇用動物園的雙峰駱駝來運輸貨物,此外他還派人定做了大批氣球,準備在展銷會上用。

展銷會開幕那天,華若德克揮了揮手,頓時展覽廳里升起無數的彩色氣球,氣球升空不久自行爆炸,落下無數的膠片,上面寫著:“當你拾起這小小的膠片時,親愛的女士和先生,你的好運就開始了,我們衷心祝賀你。請到華若德克的攤位,接受來自遙遠非洲的禮物。”

這無數的碎片灑落在熱鬧的人群中,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消息越傳越廣,人們紛紛集聚到這個本來無人問津的攤位前。超強的人氣給華若德克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生意和潛在商機,而那些黃金地段的攤位反而遭到了人們的冷落。

華若德克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特殊的“點”,那就是將自己的特殊位置加以利用,賦予新的定位與含義,起到吸引顧客的目的。

發散思維是有獨創性的,它表現在思維發生時的某些獨到見解與方法,也就是說,對刺激做出非同尋常的反應,具有標新立異的成分。

比如設計鞋子,常規的設計思路是從鞋子的款式、用料著手,進行各種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運用發散思維,則可以從鞋子的功能這一特殊的“點”入手。那么鞋有哪些功能呢?

鞋可以“吃”。當然不是用嘴吃,而是用腳吃。即可以在鞋內加入藥物,治療各種疾病。按此思路下去,可開發出多種預防、治療疾病的鞋子。

鞋還可以“說話”。設計一種走路的時候會響起音樂的鞋子一定會受到小孩子的歡迎。

鞋可以“掃地”。設計一種帶靜電的鞋子,在家里走路的時候,可以把塵土吸到鞋底上,使房間在不經意間變干凈。

鞋還可以“指示方向”。在鞋子中安裝指南針,調到所選擇的方向,當方向發生偏離時,便會發出警報,這對野外考察探險的人來說,是很有用處的。

這就是通過鞋子的功能這個“點”挖掘出來的潛在創意。生活中,我們需要細心地觀察,找出這個特殊的“點”,由此展開,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國推銷奇才吉諾·鮑洛奇的一段經歷也向我們證明了這一理念。

一次,一家貯藏水果的冷凍廠起火,等到人們把大火撲滅,才發現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點兒發黃,皮上還沾滿了小黑點。水果店老板便把香蕉交到鮑洛奇的手中,讓他降價出售。那時,鮑洛奇的水果攤設在杜魯茨城最繁華的街道上。

一開始,無論鮑洛奇怎樣解釋,都沒人理會這些“丑陋的家伙”。無奈之下,鮑洛奇認真仔細地檢查那些變色香蕉,發現它們不但一點兒沒有變質,而且由于煙熏火烤,吃起來反而別有風味。

第二天,鮑洛奇一大早便開始叫賣:“最新進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風味,全城獨此一家,大家快來買呀!”當攤前圍攏的一大堆人都舉棋不定時,鮑洛奇注意到一位年輕的小姐有點兒心動了。他立刻殷勤地將一只剝了皮的香蕉送到她手上,說:“小姐,請你嘗嘗,我敢保證,你從來沒有嘗過這樣美味的香蕉。”年輕的小姐一嘗,香蕉的風味果然獨特,價錢也不貴,而且鮑洛奇還一邊賣一邊不停地說:“只有這幾箱了。”于是,人們紛紛購買,18箱香蕉很快銷售一空。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發散思維有著巨大的潛在能量,它通過搜索所有的可能性,激發出一個全新的創意。這個創意重在突破常規,它不怕奇思妙想,也不怕荒誕不經。沿著可能存在的點盡量向外延伸,或許,一些由常規思路出發根本辦不成的事,其前景便很有可能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依靠發散性思維進行發散性的創造

發散思維法的特點是以一點為核心,以輻射狀向外散射。在生產、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思維法來進行發散性的創造。若以一個產品為核心,可以發掘它的各種不同的功能,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新產品。如圍繞電熨斗這個產品,開發出了透明蒸汽電熨斗、自動關熄熨斗、自動除垢熨斗、電腦裝置熨斗,等等。這些產品滿足了生活中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下面這個故事也是圍繞產品開發的一個典型例子,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發散思維法的應用價值。

1956年,松下電器公司與日本另一家電器制造廠合資,設立了大孤精品電器公司,專門制造電風扇。當時,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則擔任顧問。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后來又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比較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松下的意見。松下對他說:“只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當時松下的想法,是想讓松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期有所突破。可是松下電器的電風扇制造已經做得相當卓越,完全有實力開發新的領域。但是,松下給西田的卻是否定的回答。

然而,聰明的西田并未因松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而機敏,他緊盯住松下問道:“只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產品都可以做嗎?”松下并未仔細品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5年之后,松下又到這家工廠視察,看到廠里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西田說:“不是,但是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難道不是嗎?”后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松下精工的“風家族”,已經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調溫系統等。

松下的一句“只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被西田千秋用發散思維發揮到了極致,圍繞風開發出了許許多多適合不同市場的優質產品,為松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這也體現了發散思維的神奇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元谋县| 北流市| 咸丰县| 库伦旗| 治县。| 绥棱县| 泰兴市| 郑州市| 九寨沟县| 米脂县| 塔城市| 靖边县| 江口县| 蓝田县| 聂拉木县| 商洛市| 惠来县| 北流市| 孙吴县| 海门市| 涿鹿县| 金塔县| 博白县| 九龙城区| 敦煌市| 海晏县| 兴安县| 三原县| 长乐市| 安新县| 水城县| 喀喇沁旗| 广元市| 伊川县| 天津市| 奉新县| 金川县| 南和县| 栾川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