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哈維與血液循環

科學每前進一小步,都需有人艱苦卓絕地付出慘重的代價,有時甚至是鮮血和生命,比如布魯諾、維薩里、塞爾維特等幾位。同他們相比,我們今天要講的哈維要幸運得多。

威廉·哈維出生在英國肯特郡的一個富裕家庭,早年畢業于劍橋大學,后留學意大利獲醫學博士學位。他在治學方法上受伽利略的影響,強調實驗的作用。哈維的主要貢獻是正確地解釋了血液循環系統。他首先系統地研究了前人的成果。這還得從博學的亞里士多德談起。這位先哲說人體的血管內充滿了氣體,人們竟信以為真,可見盲聽盲信有多危險。接下來便是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醫生——赫羅菲拉斯,他把靜、動脈血管區分開來,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到了公元前2世紀,名醫蓋倫毫不客氣地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謬論,指出血管中流淌的是血而不是其他。之后便是達·芬奇、維薩里、塞爾維特等人的一系列成果。對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哈維在學習時總要多打幾個句號:血液真的是流到人體四周就消散了嗎?它又是怎樣消失的呢?

figure_0056_0056
哈維為查理一世闡述血液循環的機理

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的機理后,很多人并不相信。作為皇家醫生的他經常給國王查理一世講有關血液循環的道理。

帶著這些問題,哈維開始了他的實驗。他先是用兔子和蛇作為實驗對象,之后又擴展到其他四十余種動物。在解剖這些活體動物之后,他發現心臟的作用就像一個水泵,它專門輸出血液,這些血液憑借其收縮壓力流遍全身。這時他又產生了第二個疑問:心臟中的血液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是自己造出來的嗎?如果是,那么又與如下事實相矛盾:心臟每分鐘跳動60~70次,每搏輸出血量為60~70毫升,如此算來心臟每分鐘需制造約4.5千克的血液,每小時則約為272.2千克。而這個重量相當于三個身材高大之人體重的總和。拳頭大小的心臟具有這樣的力量嗎?即便是有,也還有一個問題不能解釋,那就是:因創傷失血過多的人為什么會很快死去?既然心臟有如此強大的造血機能,情況不應是這樣。

figure_0057_0057
哈維將人體內的動、靜脈分別加上標記,以解釋血液的循環流動過程。

通過進一步研究,哈維終于發現,心臟本身不具備造血功能,而僅僅是一個中轉站和動力站而已。血液被心肌壓出,沿動脈血管流向身體各個組織、器官,之后再經靜脈管回流心臟,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這就是著名的哈維血液循環理論。為了證明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哈維又進行了相關實驗。他請一些體型較瘦的人作為實驗對象,先把他們的靜脈扎緊,結果近心端的血管癟了下去;然后再扎起動脈,卻發現近心端的血管膨脹起來,而遠心端的血管癟了下來。這充分說明,血液從心臟流出,經動脈到達全身處后,又從靜脈回流心臟。

盡管哈維的科學結論有充分的事實依據,可還是沒有被當時認可,甚至遭到非議和攻擊。只因為他的觀點與權威理論不符,他的血液循環專著《心血運行論》被認為是荒謬的言論、無稽之談。不過還好,因為他的御醫身份,教會雖然氣惱,卻也奈何不了他。

直到哈維死后數年,他的血液循環理論才被認可,其《心血運行論》一書被稱為近代生命科學的發端。

哈維利用臨床觀察、尸體解剖,再加上邏輯分析和生理測試,從各個方面證明心臟是一個可以泵出血液的肌肉實體。

《心血運行論》

《心血運行論》是對哈維血液循環理論的總結和概括,全書共分為17個章節。該書于1628年出版。

這本書一開始就談到,心臟是人體血液流通運動的本原與中心。血液通過心臟收縮的動力,經動脈流到全身,再通過靜脈回流心臟。接著哈維寫到,全部血液必須經過肺部才能從心臟的右邊流到左邊,并指出心臟是肌肉質的,主要運動方式是收縮。哈維進一步論證了血液在身體內不斷循環的概念,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哈維這部著作曾引起了社會各界激烈的爭論,但其意義非同小可,并且很快應用于臨床,如解釋動物咬傷的傷口感染,以及毒性的擴散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萨迦县| 石河子市| 白沙| 廊坊市| 睢宁县| 芦山县| 柞水县| 台东县| 南宫市| 原平市| 郑州市| 江永县| 武鸣县| 都安| 长顺县| 耿马| 毕节市| 天峻县| 镇康县| 新宁县| 高邑县| 子长县| 祥云县| 仁化县| 宜州市| 青龙| 辽源市| 达州市| 衢州市| 桂林市| 台南县| 平湖市| 赫章县| 伊吾县| 邯郸市| 泰州市| 玛沁县| 红桥区| 临朐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