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愛讀的世界科學故事
- 鄭士波 魏志敏
- 946字
- 2020-07-08 14:46:47
亞歷山大港的法洛斯燈塔
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附近的法洛斯島上,歷史上曾矗立著一座法洛斯燈塔,與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等并稱世界七大奇跡,但它又個性鮮明。
法洛斯燈塔不帶任何宗教色彩,是一座純粹的民用建筑。大約公元前300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部下托勒密·索格取代亞歷山大成為埃及之主,并宣布新城亞歷山大為國都。鑒于亞歷山大港的航道十分危險,他便采納下屬的建議,下令由建筑師索斯查圖斯在港口的入口處建造一座燈塔,以方便引導航海入港。由于該塔建在港口附近的法洛斯島,故而得名。

法洛斯燈塔設計高度為122米,是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筑物。燈塔塔身以白色的大理石建成,潔白如玉,蔚為壯觀。該塔分為三層,底層為四角柱體,高約105.3米,是整座塔的基座;中層為八角柱體,高約為20米,直徑較底座部分略小,以增加燈塔的穩固性;頂層則是圓柱狀,高度為約8米。頂層之上巍然屹立著海神波賽冬的雕像,凝視著大海上的航船,給整座建筑物增添了不少生機與活力。法洛斯燈塔從下到上結構緊湊,渾然一體,為蒼茫的亞歷山大港灣平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法洛斯燈塔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塔內螺旋式階梯直通塔頂,平時有專人負責運送燃油,而位于塔頂瞭望臺的引航員在夜間就點燃引航燈,再通過一組巨大的鏡片聚光反射出去,這樣海上夜航的船只就能找到航標,就能安全地進港靠岸;而在白天,就只用境片反射日光。據史料記載,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法洛斯燈塔都能為56千米內的船只引航。同時,由于亞歷山大港的軍事戰略位置,燈塔在戰時還作為偵察敵情的平臺使用。
法洛斯燈塔一度成為亞歷山大的標志性建筑,后來由于埃及遷都開羅而遭遺棄。956年、1303年和1323年,該地區發生三次大規模的地震,幾乎將這座雄偉的燈塔毀盡。這還不算完,在1480年,當地的統治者居然用燈塔殘存的大理石來加固城堡。至此,千年燈塔銷聲匿跡。直到1996年11月,幾名潛水員在地中海深處發現了法洛斯燈塔殘存的基石,這座已消失幾百年的古燈塔才重新露面,引起人們的關注。近幾年以來,考古學家對亞歷山大港的法洛斯燈塔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掘工作,以期對它有更深的認識。

亞歷山大港燈塔曾經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現在該塔已不復存在,人們只能從各種文獻資料中一窺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