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菜根譚:純美典藏版
- 洪應明
- 942字
- 2020-07-08 14:41:57
律己要嚴 待人宜寬
【原文】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譯文】
對于別人的過失應該采取寬恕的態度,而如果錯誤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寬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應當盡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別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問。
【精讀解析】
任何事物都離不開一個規則的束縛,要想成就大的事業,必須要善于律己。人只有時時自省,在不斷地完善自我的過程中獲得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提高自我,這才是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
內在的品質一如清水,不在于對別人如何,而是在于自己能如何。嚴于律己,才能以平心容人,這是一個人對自己基本的道德要求。嚴格對待自己,是使自己不要輕易犯錯誤;寬容對待別人,既是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空間。
唐代狄仁杰非常看不起婁師德,但實際上婁師德并不計較這些,并推薦狄仁杰當宰相。還是武則天捅開了這層窗戶紙。
有一次,武則天問狄仁杰說:“婁師德賢能嗎?”
狄仁杰回答說:“作為將領只要能夠守住邊疆,賢能不賢能我不知道。”
武則天又說:“婁師德能夠知人善任嗎?”
狄仁杰回答:“我曾經與他共事,沒有聽到他能夠了解人。”
武則天說:“我任用你就是婁師德推薦的。”
狄仁杰知道后非常慚愧,盡管自己經常對他嗤之以鼻,但是婁師德卻仍然能以寬厚、公平的心來對待自己。他深深地感嘆道:“婁公德行高尚,我已經享受他德行的好處很久了。”
婁師德不僅不計前嫌,反而向皇帝推薦狄仁杰,正所謂任人唯賢,這種品質非常難得。包容別人,也會給自己創造更大的心靈空間。而這一點,正是“人之過誤宜恕”的一種解讀。他的德行不僅體現在他的寬容上,也體現在他的不計前嫌上。而這種不計前嫌也是一種自律自制的表現。
能看出評論別人的錯誤,并放寬心懷給他以施展才華的機會,也是一件有益的事。寬容本是無聲的事,但是一旦對方明白了其中原委便能加以改正,則更加功德無量,何樂而不為呢?許多時候,自律加寬容才是賢人所說的自省自戒的至高境界。
有人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斗。若想與他人和平相處,不僅需要我們內在自省的修為,還要有外在的寬容。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菜根譚》這里說的“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就是指此理,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少自省和寬容中的任何一個,都會使雙方陷入泥潭而難以掙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