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升降浮沉

〔李杲曰〕藥有升、降、浮、沉、化,生、長、收、藏、成,以配四時。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氣薄者,降而收;氣厚者,浮而長;味厚者,沉而藏;氣味平者,化而成。但言補之以辛、甘、溫、熱及氣味之薄者,即助春夏之升浮,便是瀉秋冬收藏之藥也。在人之身,肝心是矣。但言補之以酸、苦、咸、寒及氣味之厚者,即助秋冬之降沉,便是瀉春夏生長之藥也。在人之身,肺腎是矣。淡味之藥,滲即為升,泄即為降,佐使諸藥者也。用藥者,循此則生,逆此則死;縱令不死,亦危困矣。

figure_0028_0009
春升,夏浮,秋收,冬藏

〔王好古曰〕升而使之降,須知抑也;沉而使之浮,須知載也。辛散也,而行之也橫;甘發(fā)也,而行之也上;苦泄也,而行之也下;酸收也,其性縮;咸軟也,其性舒,其不同如此。鼓掌成聲,沃火成沸,二物相合,象在其間矣。五味相制,四氣相和,其變可輕用哉。《本草》不言淡味、涼氣,亦缺文也。

〔味薄者升〕甘平、辛平、辛微溫、微苦平之藥是也。

〔氣薄者降〕甘寒、甘涼、甘淡、寒涼、酸溫、酸平、咸平之藥是也。

〔氣厚者浮〕甘熱、辛熱之藥是也。

〔味厚者沉〕苦寒、咸寒之藥是也。

〔氣味平者,兼四氣四味〕甘平、甘溫、甘涼、甘辛平、甘微苦平之藥是也。

〔李時珍曰〕酸咸無升,甘辛無降,寒無浮,熱無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則沉而直達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顛頂。此非窺天地之奧而達造化之權者,不能至此。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晋宁县| 轮台县| 通海县| 青龙| 大港区| 东安县| 潼南县| 扬州市| 南皮县| 横峰县| 黔江区| 鲜城| 江都市| 从江县| 阿拉善盟| 德州市| 宁蒗| 阜南县| 高平市| 平远县| 前郭尔| 天长市| 独山县| 汶上县| 阳城县| 积石山| 志丹县| 罗定市| 怀来县| 西青区| 云梦县| 贵州省| 绵竹市| 高雄市| 宁都县| 双牌县| 河间市| 鹤壁市| 静安区|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