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盡心章句下

【原文】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1]。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2]?”

【注解】

[1]策:古人用于書寫記錄的用竹簡編聯成的竹冊。[2]杵:舂米的木棒。

【譯文】

孟子說:“完全相信《書》,還不如沒有《書》。我對于《書》中《武成》這篇文章,只不過采用其中兩三段文字罷了。一個仁德的人在天下是沒有敵人的,以周武王這樣仁愛的賢君,去討伐商紂那樣最不仁愛的暴君,(百姓是極其歡迎的),所以又怎么會發生血流成河,連舂米的木棒都給血河漂走的事呢?”

figure_0196_0054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原文】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為陳[1],我善為戰。’大罪也。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南面而征北狄怨[2],東面而征西夷怨,曰:‘奚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3]。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4]。征之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注解】

[1]陳:即“陣”本字。[2]北狄:焦循《孟子正義》本作“北夷”,朱熹《孟子集注》本作“北狄”。[3]革車三百兩,虎賁(bēn)三千人:革車,兵車;兩,同輛。虎賁,古時用來喻指勇士、武士,是說猛怒如老虎的奔赴;三千人,《書序》作三百人。[4]厥:頓。角:額角,厥角,即以額角觸地,也即“頓首”“叩頭”的意思。崩,指山崩塌,這里用來形容百姓叩頭的眾聲轟然。

【譯文】

孟子說:“有人說,‘我善于陳兵列將擺成作戰陣勢,我善于打仗取勝。’這實際是該服上刑的大罪過。只要國君好行仁德,天下便沒有敵手。(過去商湯大起義師,)他討伐南方,北方的狄族便埋怨。他討伐東方,西方的夷族同樣也埋怨,他們說:‘為什么把我們擱在后面呢?’周武王去討伐殷紂時,派出兵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武王告諭殷商的百姓道:‘別害怕!我們是來幫助你們得到安定生活的,不是來跟你們百姓作對的。’百姓們聽了一齊伏在地上把額角碰著地面叩起頭來,登時像山岳崩塌似地一片響。征這個字含有正的意思,(被暴君壓榨虐害的各國百姓)都想匡正自己的國家,哪里又用得著戰爭呢?”

【原文】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1],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絜[2],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注解】

[1]丘民:丘,眾,丘民即民眾。此處指民心。[2]絜:同“潔”,干凈。

【譯文】

孟子說:“百姓,是最重要的,社稷其次,君主又更輕一點。所以贏得民心便可以做天子,贏得天子的心便可以做諸侯,贏得諸侯的心便可以做大夫。如果諸侯對國家有害,就改立別的人。如果牲口已經足夠肥大,祭品也已經足夠干凈,祭祀又按時進行了,可是旱災和水災還是肆虐,那就得另外改立土谷之神了。”

figure_0198_0055
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原文】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況于親炙之者乎?”

【譯文】

孟子說:“圣人是百代人的老師,伯夷和柳下惠便正是這樣的人。所以在那些聽到伯夷的風格和操守的人當中,即使是貪婪的人也變得廉潔了,懦弱的人也變得意志堅強了;在那些聽到柳下惠的風格和操守的人當中,即使是刻薄成性的人也變得厚道了,胸襟狹隘的人也變得寬宏大度了。他們在百代之前奮發有為,百代之后,聽到他們事跡的人沒有不為之感奮振作的。不是圣人能夠像這樣嗎?——更何況對于那些同時代親受他們熏陶的人呢?”

【原文】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譯文】

孟子說:“‘仁’這個字的含義就是‘人’,把‘仁’和‘人’合并起來講,就是道。”

【原文】

孟子曰:“孔子之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去齊,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也。”

【譯文】

孟子說:“孔子離開魯國時,說:‘我們慢慢地走吧。’這是告別母國(應取)的態度。離開齊國時,把正在淘的米漉干了就走。這是離開別國(所采取)的態度。”

【原文】

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

孟子說:“賢明的人教人,憑著自己的透徹明了,幫助別人也透徹明了;現在那些教人的人,就憑自己糊里糊涂的頭腦,卻要使別人透徹明了。”

【原文】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1],介然用之而成路[2];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解】

[1]山徑之蹊間:山徑,山坡。蹊,鳥獸走的小路。[2]介然用之:介然,有執著、堅持的意思。用,行。

【譯文】

孟子對高子說:“山坡上那些野獸走過的地方,如果人們持續地在上面走著因而便成了路,只要隔一會兒不去走,茅草就會將它塞掉。現在你的心也給茅草塞掉了。”

【原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1],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注解】

[1]臭(xiù):氣味,與讀chòu作為香臭之臭不同,楊伯峻《孟子譯注》說:“上句‘味’‘色’‘聲’都是中性詞(不含美惡之義),但用在此處,則指‘美味’‘美色’‘樂聲’,此種用法,以前諸章不乏其例。‘臭’字亦如此。‘臭’的本義是‘氣味’,不論香臭都叫‘臭’,此則專指芬芳之氣。正如《左傳·僖公四年》的‘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的‘臭’專指惡臭一般。”

【譯文】

孟子說:“口喜歡美味,眼睛喜歡美色,耳朵喜歡好聽的聲音,鼻子喜歡芳香的氣味,四肢喜歡舒適,都是天性的嗜好;可是(能否都稱心如意地得到它們,)這中間又有個命運好壞的問題,所以君子不強調天性,(不加強求。)仁對于父子,義對于君臣,禮對于賓主,知對于賢者,圣人對于天道,它們能否一一各得其宜,這是屬于命運的問題,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把它們看成是命運的安排,(以便盡力而為,希望性分所定的東西都能見諸實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泌阳县| 柳州市| 廉江市| 富裕县| 五家渠市| 醴陵市| 伊金霍洛旗| 河津市| 嘉祥县| 马龙县| 张掖市| 苍山县| 宁明县| 马尔康县| 新宾| 扎鲁特旗| 牙克石市| 墨脱县| 民乐县| 夹江县| 枝江市| 虞城县| 长汀县| 昌平区| 新疆| 三明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吕梁市| 霸州市| 武邑县| 临清市| 图木舒克市| 贵港市| 榆社县| 厦门市| 肇庆市| 青铜峡市| 张家港市| 丹巴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