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學越簡單越實用
- 文明德
- 1071字
- 2020-06-24 10:41:35
“人口紅利”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提到印度,相當多的中國人總難掩飾自己的“優越感”。的確,作為一個人口與中國差不多的國家,印度在主要經濟指標上與中國相去甚遠。以2016年為例,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而印度還不到2000美元。關于基礎設施建設,印度自己也承認與中國的差距至少是20年!印度的制造業發展與工業化進程,也與中國有著較大的差距。
但是,人口眾多的印度有著大量的年輕勞動力資源,這是印度可能超越中國的最大資本。雖然中國也有勞動力優勢,但中國過早地耗費掉了“人口紅利”。如果2030年前后中國的“人口紅利”階段出現轉折點,2030年之后中國由“人口紅利”階段轉為“人口負債”階段,人口老齡化加速,將會使中國面臨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儲蓄率下降,以及社會養老負擔日益加重的各種挑戰。而與中國相比,印度的“人口紅利”時期則可能比中國更長。
經濟學中所謂的“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嚴格來說,任何完成了人口轉變的國家,都會出現這樣一種“人口紅利”。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因為人口轉變的歷程較短,往往只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轉變歷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高速增長之間因而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關聯性,人口轉變給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效應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注意。
日本是亞洲最早實現人口轉變和經濟騰飛的國家,“人口紅利”也出現得最早,大約開始于1930~1935年,結束于1990~1995年,持續了60年左右的時間。其他亞洲國家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在內,差不多在晚于日本30年后出現“人口紅利”,目前這些國家都正處在人口的“紅利”期。
“人口紅利”必然帶來經濟增長嗎?觀察上述處于“人口紅利”期的國家,不難發現,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發展差異巨大。最富裕的國家如新加坡人均GDP超過5.5萬多美元,而越南人均GDP在2016年僅有23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紅利”期所導致的經濟增長的不同結果,意味著“人口紅利”并不必然導致經濟增長。
◇“老齡化”:我國人口紅利已近尾聲◇
經濟學中的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事實上,“人口紅利”更像一個機會,只有抓住這一機會并加以很好利用才能使“機會”轉變為“紅利”。如果在“人口紅利”期,勞動力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則當人口的“機會窗口”關閉后,“人口紅利”也會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