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口:看盤功力決定輸贏
- 歐俊編著
- 10554字
- 2020-06-24 10:30:11
第三節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
看盤絕對是一門高深的投資學問,如果進行研究,可能窮盡一生的精力也未必能研究透徹。因此,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是職業股民和任何一個職業操盤手要做的事,而且是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通過最簡單的看盤方式,最快速地把握市場熱點和主流資金動向,從而快速做出操盤決策,這樣才能在股市中立于常勝之地。凡事都有重點,看盤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看下看盤應關注的重點。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一
——內盤與外盤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于內盤,則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于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積極關注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可從中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由此判斷趨勢強弱的真實情況,這是一個較佳的輔助指標。但投資者在使用外盤和內盤概念時,要注意結合股價在盤中分時的低位、中位和高位的成交情況,以及所占該股的當日總成交量比例的情況。因為主力做盤存在客觀性,所以,有些情況下,外盤大,股價并不一定上漲;內盤大,股價也并不一定下跌。了解這種分析技巧,就可以對日線、周線進行分析了。
(1)經過長時間的數浪下跌,股價處于較低價位,成交量極度萎縮。此后,若盤中成交溫和放出,當日外盤數量增加,大于內盤數量,股價將可能上漲,此種情況較可靠。
(2)經過長時間的數浪上漲,股價處于較高價位,成交量巨大,并且不能再繼續增加,當日內盤數量放大,大于外盤數量,股價將可能下跌。
(3)在股價持續陰跌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外盤大、內盤小的情況,此種情況并不表明股價一定會上漲。因為主力可能是用幾筆拋單將股價打至較低位置,然后在賣一、賣二掛賣單,并自己吃掉賣單,從而造成股價小幅上升。此時的外盤將明顯大于內盤,使投資者認為主力在吃貨而紛紛買入,結果次日股價繼續下跌。
(4)在股價持續上漲過程中,時常會發現內盤大、外盤小的情況,此種情況并不表示股價一定會下跌。因為可能是主力用幾筆買單將股價拉至一個相對的高位,然后在股價小跌后,在買一、買二掛買單,讓投資者認為主力在出貨而紛紛賣出股票,此時主力層層掛出小單,將拋單通通接走。這種先拉高后低位掛買單的手法,常會顯示內盤大、外盤小,欺騙投資者,待接足籌碼后迅速推高股價。
(5)股價已有較大的漲幅,如某日外盤大量增加,但股價卻難以大幅上漲,投資者要警惕主力誘多出貨。
(6)股價已有較大的跌幅,如某日內盤大量增加,但股價卻難以大幅下跌,投資者要警惕主力誘空吸貨。
(7)當股價處于低位的上升初期或主升期,外盤大于內盤,則是大資金進場買入的表現。
(8)當股價處于高位的上升末期,外盤小于內盤,則是大資金離場賣出的表現。
(9)當股價處于低位的上升初期或橫盤區,外盤遠小于內盤,不管日線是否收陰,只要一兩日內止跌向上,則往往是大資金假打壓、真進場的表現,是在誘空。
(10)當股價處于高位的上升末期或橫盤區,外盤遠大于內盤,但股價滯漲或尾市拉升,無論日線陰陽,往往是大資金假拉升、真賣出的表現,是在誘多。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二
——K線與成交量
股市實戰和操盤技巧中,K線分析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從K線圖中,投資者可以捕捉到買賣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根據K線圖,可以分析預測股價的未來走勢,把握買進賣出的最佳時機。經過海內外投資者長時期的研究,K線理論已成為一種具有完整形式和相當扎實理論基礎的股票分析技術。K線理論中的兩個核心理論:一是多空搏擊理論,二是跳空缺口理論。
K線組合必須配合成交量來看。成交量代表的是力量的消耗,是多空雙方博弈,而K線是博弈的結果。只看K線組合,不看成交量,其效果要減半。所以成交量是動因,K線形態是結果。以下是依據K線圖并結合成交量做出的分析。
第一,在上升趨勢中,成交量放大代表價格將持續走高,應該繼續買進和加碼。
第二,如果價格暴漲,而成交量大于平均水準的一倍以上,這可能是回光返照的爆發性走勢,應該賣出。
第三,如果價格上漲到先前的阻力位置附近,而成交量明顯相對偏小,這是空頭背離,代表頭部的出現,應該立即賣出。
第四,價格在恐慌性放量中暴挫,這類賣壓高潮的底部通常會受到重新測試,應該停止賣出。
K線反應的更多的是價的關系,股票價格的變化,實質是量的變化所致,也就是說,量是因,價是果。依據K線與成交量的關系,還有另一些判斷方法:
1.價格正在漲
(1)放量:強勢特征,當量放到最大時,一般會形成次高點,然后縮量,形成最高點。這是較常見的情況。
(2)縮量:縮量說明買的人少,但要注意這個時候賣的人也少,可以跟隨但應小心謹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3)平量:多空雙方在表面達成平衡。其實質是價格正在漲,多方有暗中的力量支持,因此宜跟隨,直到趨勢停止。
2.價格平衡
(1)一輪上升趨勢后的平衡:縮量或者平量,趨勢繼續的可能比較大;放量則危險。
(2)一輪下跌趨勢后的平衡:無論什么量,下跌趨勢繼續的可能是最大的。
3.價格下跌
(1)縮量或者平量:繼續下跌的可能最大。
(2)放量:表示多頭開始抵抗,可以密切留意趨勢能否反轉。
下面再來說說成交量的意義:
第一,成交量可以說明個股的活躍程度與對當前股價的認可程度。個股的運動一般都要經歷盤整——活躍——上升——盤整的循環過程,作為股價運動的第二階段,即通常所說的股性被激活階段,也就是成交量活躍的過程。當一只個股處于底部蟄伏期時,其市場表現不活躍,該階段的成交量低迷。股價的上升必然導致獲利盤與解套盤的增多,多空分歧加大,相應地,股價的進一步上升需要有更多能量的支持,而活躍的成交量正是對該現象的客觀反映。多空雙方對股價的認可程度分歧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理論上,多空雙方對股價分歧最大的位置應該是在盤整區域的箱體頂部,從股價運行的實際情況看,在箱體頂部附近的放量也確實對股價的突破有一定參考意義。
第二,成交量的活躍還與個股突破后的爆發力度有關,表明市場的內在強度。換手率越高,參與的投資者越多,一旦市場向某個方向突破,原來巨大的多空分歧因一方的勝利使市場產生一邊倒,迫使另一方返身加入,這種合力足以使市場產生巨大的波瀾。另外,放量前的成交量走勢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第三,個股的活躍程度反映了進入該股中的主力是新主力還是老主力,主力的實力如何,這有助于對主力控盤程度進行判斷。一般,新主力介入時,由于介入控盤過程較長,成交量會相對活躍,而一旦進入控盤階段,主力又難以容忍其他投資者跟莊,不會長時間在其成本區域附近徘徊,會迅速拉高,這就會產生第一波的上升行情,即性質上為脫離成本區的行情。期間最主要特征是距離長期底部區域不遠,即前面所論述的低位盤整。而一旦脫離成本區域,股價還會產生中級調整,這時調整可能以橫盤為主,而最終的結果是在經過中級盤整后,股價繼續向上,即整體走勢呈現“之”字形形態,或者說,波浪理論中的主升浪階段就是該階段的真實反映。
第四,由于個股的流通盤、總股本都不相同,為便于考察,用換手率指標可對個股的活躍程度作出比較,需要指出的是,個股單日換手率意義不如一段時間累計換手率的參考價值大。
特別提出,依據K線與成交量的關系尋找向上突破的個股,首先需符合以下情況:
第一,個股近一年漲幅不大,最好在60%以內。
第二,近半年波動幅度在30%以內,在大盤波幅的70%以內,波幅越小,突破的力度越大。
第三,突破時,股價距離箱體頂部較近。
第四,突破前的箱體盤整中,有周K線配合。
第五,成交量的配合有助于提高突破的準確性。
精明的投資者總是很關心成交量(或成交金額)的變化,成交量是市場的能量,能源充足,價格才會上漲。成交量平均線可以如實記錄成交量的變化趨勢,結合價量關系的變化可研判價格未來的走向。
1.公式
以5日均線為例:5日平均成交量(MV)=5日內成交量總和/5。
2.參數設置
成交量無須設置參數;成交量平均線短期可設定為6日,中期可設定為25日。
3.研判方法
(1)量先價而行,如果短期量平均線在長期量平均線之上一起上升,說明近期能量充沛,價格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短期量平均線在長期量平均線之下一起下降,說明近期價格將繼續走弱。
(2)在盤整后期,如果價格上升,成交量也增加,表明市場買氣旺盛,這種“價升量增”情形,是買進時機。
(3)上升過程中,價格回落,成交量隨之減少;價格回升,成交量又隨之增加,這種“價跌量縮”現象,是買進時機。
(4)在上升行情的后期,價格繼續上升而成交量卻開始萎縮,這種“價升量縮”現象是價格上漲乏力的征兆,是賣出時機。
(5)價格下跌而成交量卻增大,這種“價跌量升”現象往往意味著市場信心崩潰,宜及早賣出。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三
——換手率與資金流向
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100%
(在我國:成交量/流通總股數×100%)
一般情況,大多股票每日換手率在1%~25%(不包括初上市的股票)。70%的股票的換手率基本在3%以下,3%就成為一條分界線。那么大于3%又意味著什么?
當一只股票的換手率在3%~7%時,該股進入相對活躍狀態;在7%~10%時,該股成為強勢股,股價處于高度活躍當中(廣為市場關注);10%~15%,大莊密切操作;超過15%的換手率,持續多日的話,此股也許將成為最大黑馬。挖掘領漲板塊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熱門股,判斷是否屬于熱門股的有效指標之一便是換手率。換手率高,意味著近期有大量的資金進入該股,流通性良好,股性趨于活躍。因此,投資者在選股的時候可將近期每天換手率連續成倍放大的個股放進自選股中,再結合一些基本面以及其他技術面精選出其中的最佳品種。
首先要觀察其換手率能否維持較長時間,因為較長時間的高換手率說明資金進出量大,持續性強,增量資金充足,這樣的個股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僅僅是一兩天換手率突然放大,其后便恢復平靜,這樣的個股操作難度相當大,并容易遭遇騙線。另外,要注意產生高換手率的位置。高換手率既可說明資金流入,亦可能為資金流出。一般來說,股價在高位出現高換手率則要引起持股者的重視,很大可能是主力出貨(當然也可能是主力拉高建倉);而在股價底部出現高換手率則資金大規模建倉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在基本面轉好或者有利好預期的情況下。投資者操作時可關注近期一直保持較高換手率,而股價卻漲幅有限(均線如能多頭排列則更佳)的個股。根據量比價先行的規律,若成交量先行放大,股價通常會很快跟上量的步伐,即短期換手率高,表明短期上行能量充足。形態上選擇圓弧底、雙底或者多重底,橫盤做底時間比較長,主力有足夠的建倉時間,如配合各項技術指標支撐則應該引起密切關注!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四
——分時線與分時量
1.分時線
分時線是指每分鐘的最后一筆成交價的連線。黃線是均價線,是當天開盤至當時所有成交總金額除以成交總股數得到的平均價的連線。左邊數據是價格坐標,右邊數據是與前一天收盤價格比較的百分比坐標。最下邊部分是每分鐘的成交量。在大盤指數分時圖中,價格即指數的點位。
分時線的最佳買點,以均線支撐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均線支撐分為接近式、相交式、跌破式三種。
(1)接近式支撐:指股價線由上向下運行到均價線附近時就反彈。
(2)相交式支撐:指股價線向下運行與均價線向交的走勢。
(3)跌破式支撐:這是指股價線向下跌破均價線后,在較短時間里,又被拉回均價線上的走勢。
注意:首先,在第二次支撐時做多。在第一次支撐出現后,如果股價漲勢平緩,沒有出現急漲的走勢(指漲幅沒有超過3%),在隨后出現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支撐走勢時,均可放心買入。在第一次支撐出現后,如果股價大幅拉高,漲幅超過3%,此后出現的支撐,應該謹慎或放棄。其次,在操作均線支撐時,應該審視該股中長線的走勢,判斷是否有獲利的空間。有獲利空間股票,才可操作。
2.分時量
分時量是指股票交易時間內,每一個時間單位內,比如1分鐘,5分鐘,10分鐘,20分鐘……所發生的交易的量。通過分析分時量來判斷股價的漲跌,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1)觀察主力。每只股票都會有波段行情,如果看中了某只股票,那么首先要看這只股票的前一波行情是怎樣進攻的,打開那天放量上漲的日分時圖,看大陽線上漲的分時成交量。假設最大量是1500手,那么這次如果也是1500手左右,就預示著主力又開始主動進攻了。因為相同的股票在一段時間內一般是同一主力在做。當然要排除最熱門的那些股票。
(2)看保護價。當某只股票拉升時,那些突破大陽線的都有大成交量配合上漲,在分時圖中找突破時的最大成交量,當這只股票在以后的強勢回檔中一般強支撐就是那天集中放量的價格,也是主力發動行情的保護價,那我們只要在保護價附近與主力共舞就可以了。
(3)分時抄底。在一般的分時圖中,往往下跌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大成交量殺跌,也預示著當天回調基本到位,可以在縮量時分批買入抄底(排除10:30沒有翻紅的股票)。
(4)分時止贏。同樣,當一天行情中出現大量上升時,也就是當天上漲基本結束時,經常是開盤和上午10:30左右。往往有些股票,在開盤后幾波大角度上漲,10:30左右又有大量配合,其實那時就是這只股票的最后瘋狂,當股票回調收在均價線下方,現價與最高價相差3%以上時要注意獲利出局。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五
——市盈率與市凈率
1.市盈率
市盈率(P/E Ratio)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資者通常利用該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用該指標比較不同公司的股票。計算方法是: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贏利
市盈率對個股、類股及大盤都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類股票,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這往往離不開該公司未來贏利將快速增長這一重點。一家公司的股票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說明投資人普遍相信該公司未來每股盈余將快速增長,直到數年后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贏利增長不理想,支撐高市盈率的力量無以為繼,股價往往會大幅回落。
市盈率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標,容易理解且數據容易獲得。市盈率通常用來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但也有不少缺點。比如,作為分母的每股盈余,是按當下通行的會計準則算出的,但公司往往可視需要斟酌調整,因此理論上兩家現金流量一樣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余可能有顯著差異。另一方面,投資者往往亦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算得出的贏利數字能夠忠實反映公司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示的凈利加以調整,比如以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之利潤(EBITDA)取代凈利來計算每股盈余。
2.市凈率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市凈率可用于投資分析,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經營情況、贏利能力等因素。市凈率的計算方法是:
市凈率=股票市價/每股凈資產
市凈率要動態地看,比值越低意味著風險越低。因為會計制度的不同往往使得凈資產與境外企業的概念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更為重要的是,凈資產僅僅是企業靜態的資產概念,存在著一定的變數。去年贏利會增加每股凈資產,但如果今年虧損就會減少每股凈資產。同時,每股凈資產的構成基數不同,往往也會造成不同結果。比如說神馬實業,每股凈資產高達5.989元,不可謂不高,但是其凈資產構成中有12.11億元的應收賬款,折合成每股2.14元,一旦計提壞賬準備,其每股凈資產就會大幅下降。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六
——籌碼分布圖
籌碼分布圖在K線圖窗口的右側,由緊密排列的水平柱狀條構成。每根柱狀條與K線圖的價格坐標是相互對應的,同時,每根柱狀條的長度表現為在這個價位上持股量占總流通盤的百分比。如果由于近期的交易使某個價格區間的籌碼量增加,則其他價格區間的籌碼量就一定會減少。在K線圖上移動光標,可以看到籌碼分布。
籌碼分布圖上還有一根藍色的線,表示當日收盤價,它把籌碼分布分成了兩部分:藍色線上方是指持股成本高于當日收盤價的籌碼,屬于被套牢的狀態,簡稱套牢盤;藍色線下方是指持股成本低于當日收盤價的籌碼,屬于正在獲利的狀態,簡稱獲利盤。圖中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別標出了套牢盤和獲利盤的比例。虛線上下的百分比數字則表示光標所指價位上下兩部分籌碼所占比例。
籌碼分布的黃線稱為包絡線,表示60個交易日前的籌碼狀態。在籌碼分布上顯示歷史籌碼的位置可以用于判斷籌碼的轉移狀況以監視主力出貨。
籌碼分布顏色分為藍色、紫色、粉色三種,藍色的是“死籌”,即60個交易日還未發生交易的籌碼;紫色的是“浮籌”,即指60個交易日中發生交易的籌碼;當“浮籌”在當前股價大量密集,就會形成第三種顏色即“粉色”,粉色也是浮籌,但當粉色出現,一般意味著股票容易引起變盤,要不主力完成建倉,拉升待發,要不主力已經派發結束,股價將落。
籌碼分布圖的第一種用法是,看當前股價下方是否有大量藍色的“死籌”沉淀。如果“死籌”離當前股票還比較遠,獲利也比較大,說明此類股票屬于“鎖倉拉抬”的股票,鎖得越緊,股價越往上漲,說明主力實力越雄厚,一般在牛市的環境下會遇上較多此類股票。
第二種用法是看“死籌”的位置,去分析壓力與支撐。如果“死籌”在上方,稱為“壓力”,在下方稱為“支撐”,當然壓力與支撐也可以相互轉化。
第三種用法是看籌碼密集峰的空隙,這稱之為“籌碼凈空間”。如果當前股價正好落在這個凈空間內,繼續按原有的方向前進的概率較大。
第四種用法是看當前股價的獲利盤與套牢盤,去估算股票上漲下跌的難易程度。
第五種用法去看籌碼轉移的過程。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七
——漲幅榜
市場量價要素排序的功能,是專業人士快速掌握市場真正情況的窗口,也是專業人士看盤的標準次序。
漲跌龍虎榜的第一板直接告訴我們當日、當時市場中最強大的主力的活動情況。
第一板中如果有5只以上的股票漲停,則市場處于超級強勢,所有短線戰術可以根據目標個股的狀態堅決果斷地展開。此時,大盤背景為個股的表現提供了良好條件。
第一板中如果所有個股的漲幅都大于4%,則市場處于強勢,短線戰術可以根據目標個股的強、弱勢狀態精細地展開。此時,大盤背景為個股的表現提供了一般條件。
第一板中如果個股沒有敢于漲停并且漲幅大于5%的股票少于3只,則市場處于弱勢,短線戰術應該根據目標個股強、弱勢狀態小心地展開。大盤背景沒有為個股的表現提供條件。
第一板中如果所有個股的漲幅都小于3%,則市場處于極弱勢,短線戰術必須停止展開。此時,市場基本沒有提供機會,觀望和等待是最好的策略。
每天兩市均有個股漲幅榜,從實戰看,個股登上漲幅榜大多是出于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外部原因,漲幅榜上的個股有很多是受到外在的利好消息影響,主要是一些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各種市場傳聞、消息。
第二,內部原因,由于公司自身的基本面得到改善,如:扭虧為盈,業績大幅增長,或者上市公司實施優厚的利潤分配方案、企業轉型等。
第三,資金原因,由于受到市場主流資金的關注,或者大量游資的積極介入,使得股價短線迅速上升,因而進入漲幅前列。
第四,聯動原因,由于受到市場熱點的波及,有些公司雖然沒有上述的各種漲升條件,但是,當恰好屬于市場熱點板塊時,往往也有較好的漲幅。
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原因,也會使個股名列漲幅榜。如:主力出貨階段,為了吸引投資者的注意,有時會故意通過尾盤拉高,使該股進入漲幅榜。而且,通常情況下,一旦個股進入漲停板以后,往往會得到股評的熱情推薦,有利于主力的乘機出逃。在主力的眾多出貨手法中,就有一種憑借漲停板出貨的方法。
通過上述對個股進入漲幅榜原因的分析,我們知道,個股進入漲幅榜后,最終演變成黑馬的概率相對較大,但漲幅榜上也不是每只個股都能保持強勢,真正能成為黑馬的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個股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不能繼續保持原有的強勢。如何在漲幅榜中尋找適宜操作的黑馬,具體有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是研判漲幅榜上個股得以迅速上漲的原因。對于刺激股價迅速揚升的各種傳聞、消息、題材等,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對于受到朦朧利好消息刺激的個股,在消息沒有兌現前,可以積極介入參與,一旦消息兌現,則需要根據消息的具體內容另行分析。大多數情況下,受消息影響而上漲的個股,由于缺乏必要的主力資金建倉的過程,往往持續性不強,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和必要的獲利空間。而且,主力資金在出貨階段,常常會引用利好消息來吸引買盤,從而達到順利出貨的目的。因此,對于單純受消息影響而進入漲幅榜的個股,投資者介入時要謹慎。
其次是研判漲幅榜上個股是否屬于當前熱點。方法有兩種,一是看該股是否屬于市場已經熱門的板塊。如果該股屬于熱門板塊中的一員,表明該股的上漲符合市場熱點的潮流,投資者可以積極關注,這種方法比較明顯,而且容易操作。另一種方法是看漲幅榜上,有沒有與該股同屬于一個板塊的個股。有時候,市場中會崛起新的市場熱點,和以前的熱點截然不同。
再次是研判漲幅榜上個股是否曾經有過量能積聚過程。股市中資金的運動決定了個股行情的本質,資金的有效介入是推動股價上升的原動力,漲幅榜上的個股在未來時期是否能繼續保持強勢,在很大程度上與之前的資金介入狀況有緊密的聯系。通過資金流分析就可以發現,主流熱點板塊在啟動之前都曾經有過增量資金隱蔽建倉的過程,而短暫行情的崛起往往比較突然,大多是受消息面的刺激和國際市場的影響,啟動前沒有增量資金大舉建倉的跡象。所以,熱點板塊的量能積聚過程非常重要,只有在增量資金充分介入的情況下,熱點行情才具有持續性。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八
——量比指標
與各種技術指標完全不同,量比指標依據的是即時每分鐘平均成交量與之前連續5天每分鐘平均成交量的比較,而不是隨意抽取某一天的成交量作為比較,所以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盤口成交異動及其力度。從操盤的角度看,量比指標直接反映在區中,其方便快捷勝過翻閱其他的技術指標曲線圖。看量比曲線應重點把握如下幾點:
1.量比曲線的方向
量比數值的缺陷是只表示出了某一時點上的量比數據,只能據此判斷該點成交量相對過去幾日平均成交量的變化,而不能依此確定當日盤口量能的相對變化。要解決這一缺陷,就必須查閱當日盤中過去時點上的量比。很明顯,盤口任意時點的量比數值,只能從量比曲線上直觀地看到。而量比數值變化表示當日量能變化的意義,從量比曲線的方向變化上看,更能一目了然。
2.量比曲線對應的量比數值
目前人們在盤口已經開始普遍關注量比數值,量比數值的大小反映了當日某只股票盤口即時成交量相對過去幾日成交均量的變化。量比數值的大小對于有效界定短線強勢股,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量比數值的大小對應的是分時線的漲幅比例。
3.量比曲線的流暢
量比曲線也可以有形態,實際上可以看做是量比曲線方向的進一步擴展。但這里我們想提出的是量比曲線形態的流暢問題,量比曲線的修正正是基于這種觀念而設想的。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九
——板塊分類與個股特性
1.板塊分類
股票板塊主要是按行業、概念、地區分類的。其中行業是根據上市公司所從事的領域劃分的,比如煤炭、紡織、醫藥等,地區主要是根據省份劃分的,概念是根據權重、熱點、特色題材劃分的。
股票板塊指的是這樣一些股票組成的群體,這些股票因為有某一共同特征而被人為地歸類在一起,而這一特征往往是所謂股市主力用來進行炒作的題材。
股票板塊的特征有的可能是地理上的,例如江蘇板塊、浦東板塊;有的可能是業績上的,如績優板塊;有的可能是上市公司經營行為方面的,如購并板塊;還有的是行業分類方面的,如鋼鐵板塊、科技板塊、金融板塊、房地產板塊等,不一而足。總之,幾乎什么都可以冠以板塊的名稱,只要這一名稱能成為股市炒作的題材。
2.個股特性
每種股票都有某種習性,這種習性是在長期的炒作中形成的,是由于大眾對它的看法趨于一致造成的,一般難于突變。但也不是永遠不變,有時通過機構長時間的努力,或者由于經濟環境的大改變,股票的股性就可能發生一些改變。
幾乎所有的熱門指標股,都有良好的市場性,這些股票籌碼鎖定性好,易大起大落,投資者高度認同這些股票,一有風吹草動即大膽跟風,往往造成股價瘋漲。大眾認同程度越高,其市場屬性越好,而主力對于長期以來介入較多的股票的市場性很熟悉,常常選擇同一只股票多次介入,這正是形成個股獨特股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主力介入操作的重要參考就是股本的大小。小盤股容易控制籌碼,輕、薄、短、小的股票拉升容易,十分利于操作。有時,冷門股也會成為有驚人表現的個股。
股票的市場性是長期形成的,因而投資者也要長期了解才能全面熟悉它們。這對于預測個股態勢是十分有利的。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就像你不能在一日內有幾百個朋友,并一一都了解他們一樣,你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分別去與這些股票打交道,一一了解它們的性格。
因此,選擇股票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市場屬性,落后于大勢的弱勢股不要去碰它,而熱門的指標股是首選目標,某些冷門股經過長期的盤整,有可能會突然爆發,也可以考慮。
看盤應關注的重點十
——十大流通股東進出情況
流通股股東是中國股市中的一個特有概念,就是指參與中國股市的持有流通股的投資人。
根據流通股東投資資金量的大小,通常將流通股股東分為“散戶”、“中戶”、“大戶”、“機構投資者”。由于2006年以前,只有流通股能夠在股市中流通,因此這四類流通股東成為了中國股市早期運作的主要群體。
另外,根據資料分析,個人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的地位現在已經越來越明顯,除部分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和高管持有的可流通股份外,年報半年報中十大流通股東中超級散戶也是層出不窮。
數據顯示,到2010年8月為止,已經有45只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全部是個人投資者,而其中多數是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或者是被特別處理的公司。根據2010年上半年報,已經有18只個股,其十大流通股東中散戶持股超過流通股比例的30%。國脈科技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個人投資者控盤已經超過60%。十大流通股東中散戶占比超過50%的個股已經達到67只。和2010年年初對比,94只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中個人投資者持股比例比年初有明顯增加,增加幅度超過10%的有8只,而增加幅度最大的沃爾核材,比年初已經增加了34.22%。
除部分個股的實際控制人以及高管的限售股開始流通外,市場超級散戶也是不斷涌現。例如鹽湖鉀肥和神州太岳等都被散戶大幅持有。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不斷增加的背后,個人持股也會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以及公司控制人等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也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