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 趙奕編著
- 1977字
- 2020-06-24 10:25:38
善于聽出孩子的弦外之音
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會因為不好意思,選擇用一種很隱晦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可是還是滿心希望聽這話的人能聽出弦外之音。
其實,不只是成年人,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不斷提高,他們希望得到話語權,希望被尊重、被認可,尤其是對于父母,他們的期待也就更多一些。但是有些時候,孩子又會常常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不愿意將心中的想法直接告訴父母,而是用一種特別的手段。此時的父母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舉動,揣摩并理解孩子話中的弦外之音。
李錚是某市重點中學的一名學生,不僅在班上擔任班長職務,還在校學生會任職,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可最近,向來自信樂觀的李錚卻有了心事,原來,他在不知不覺中對班上的一名女生產生了好感,他覺得有些困惑和迷茫,于是想把自己的心事跟媽媽說說。
一天晚上,媽媽正在電腦前加班,看媽媽已經快忙完了,他走過去,沒有直接說自己的事情,卻試探性地問:“媽,你累了嗎?”
“兒子,媽媽不累。”
“媽,你晚上回家還要工作,一定很辛苦,我給你捶捶背吧!”
“兒子,媽媽知道你懂事,可我現在還沒忙完呢。”
聽了媽媽的話,李錚知趣地走開了。后來,媽媽轉念一想,覺得兒子今天的舉動異常,應該有什么事情想跟自己說,于是,她放下了手中的活兒,說:“兒子,媽媽忙完了,你有什么想跟我說嗎?”
于是,李錚把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向媽媽訴說了一番,經過媽媽的開導和教育,他頓時覺得輕松了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要多關心和了解孩子,尤其對于那些性格偏于內向、說話喜歡拐彎抹角、不善于表達的孩子,父母在交流的時候要尤其注意觀察。這類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可能不像自己表達的那么簡單,也許有著更為深層的內容。
另外,作為父母還可以通過孩子一些肢體語言、情緒以及習慣的突然變化來推測孩子是不是話里藏話。比如一個平時大大咧咧的孩子突然說話小心翼翼,這時候父母就要小心了。孩子心里可能還有一些無法直接開口的話等你去聽呢。
只有聽出了孩子所說的話的弦外之音,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其實,要做到這些,也不是很難。下面是給家長的一些技巧:
第一,要認真傾聽孩子訴說。只有認真地傾聽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你是關心他的,他才會慢慢地打開自己的心門。如果一開始就不認真聽孩子訴說,孩子也會將你拒之門外。
第二,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表情、肢體動作等等。孩子的內心其實是藏不住事情的,稍微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在情緒上或者肢體上表露出來。只要父母細心地觀察和留意,一定可以感知到孩子內心的事情。
第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孩子問問題的時候多半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比如,他們問父母每年被遺棄的孩子有多少,其實,他們關心的并不是這個,而是自己會不會被遺棄。
每個父母都想通過和孩子的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那么就請父母多觀察孩子,留心孩子的動作和神情,善于傾聽孩子說話的弦外之音。
【怎么聽怎么說之現場演練】
孩子問話中的隱藏含義你了解嗎?
和孩子對話是一門藝術,這種藝術有著獨特的規則。孩子的問話,有時會隱藏著更深層的含義。作為家長,你了解這個現象嗎?孩子的信息經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
1.孩子說話也會“聲東擊西”。
如果有一天,孩子問了你一個奇怪的問題,你會怎么回答?
比如說:爸爸,你說中國一天會有多少個孩子被拋棄?
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安娜問爸爸說:“報紙上說全世界每年很多孩子被拋棄。”安娜的爸爸對這類社會問題很感興趣,說道:“這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啊,回來我要查查資料。”
實際上,安娜并不是想弄明白到底有多少孩子被拋棄,她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關心那些社會問題呢?安娜真正是想知道,自己會不會也同樣被拋棄。如果爸爸對這個問題夠敏感的話,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擔心爸媽也會像其他父母那樣拋棄你嗎?放心吧,我們會一直好好照顧你的。”
2.孩子說話懂得“借人喻己”。
打個比方,你的孩子不擅長繪畫,每次畫畫都畫不好。有一天,你們一起在少年宮看畫展,孩子指著墻上的畫問:“這幅畫怎么畫得這么難看?”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A.說實話回答法:“這幅畫是很難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潑冷水回答法:“再難看也比你畫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糾正型回答法:“不要這樣說,對人不尊重。”____________________
D.陶醉型回答法:“但是很可愛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這些回答中,孩子最喜歡聽到哪一種呢?其實,孩子這樣說,用意并不在那幅畫上,只是她很想聽聽家長的想法,他最在意的是“畫畫不好,究竟會怎樣”,這才是孩子真正在意的事情。如果我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就會安慰孩子“只要畫出心中所想,就是最好的畫作”。畢竟,我們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當專業畫家。
聽明白孩子話里的話

對于說話喜歡拐彎抹角的孩子,父母在交流的時候要尤其注意觀察,這類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可能不像是他字面語言所說的那么簡單,也許有著更為深層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