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構筑自信的方法

不要妄自菲薄

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受到自卑感之害而妄自菲薄,數百萬不能成功與幸福的人,也受到自卑的嚴重阻礙。

自卑感之所以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并不是由于我們在技術上或知識上不如人,而是由于我們有不如人的感覺。

不如人的感覺,產生的原因只有一種:我們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我們這樣做,毫無疑問只會帶來低人一等的感覺。因為我們假設應該以某些人的“標準”來向他們看齊,我們就會產生憂慮、覺得不如人,因而下個結論說我們本身有毛病,然后這個愚昧推理過程的邏輯結論是:我們沒有“價值”,我們不配得到成功與快樂。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里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場內一只只手舉了起來。

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后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么,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么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腳,并且用腳碾它。而后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并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么,或將要發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不論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雷切爾·卡林說:“很多失敗者恰恰犯一個相同的錯誤,他們對自身具有的寶藏視而不見,反而拼命去羨慕別人,模仿別人。殊不知,成功其實就是自信地走你自己的路。”

生存在現代社會里,要把自己經營得好,第一項必備的絕技就是要相信自己。

著名作家杏林子有本《現代寓言》,里面有個故事很好。

有一只兔子長了三只耳朵,因而在同伴中備受嘲諷戲弄,大家都說他是怪物,不肯跟他玩。為此,三耳兔很是悲傷,時常暗自哭泣。

有一天,他終于作了決定,把那一只多出來的耳朵忍痛割掉了。于是,他就和大家一模一樣,也不再遭受排擠,他感到快樂極了。

時隔不久,他因為游玩而進入另一片森林。天啊!那邊的兔子竟然全部都是三只耳朵,跟他以前一樣!但由于他已少了一只耳朵,所以,這里的兔子都嫌棄他,不理他,他只好怏怏地離開了。從此,他領悟到一個真理:只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就是錯!

這個寓言提醒了人們,對很多事情太多擔心,讓自己經常處于不快樂之中皆起因于自我認知的不足。

前些年的一部電影《宋氏三姐妹》講述宋家三姐妹靄齡、慶齡與美齡的故事,姑且不論其歷史真實性與批判性如何,倒是三姐妹的一句話令人感到相當震撼。她們說:“我們將來一定要做一個不平凡的人。”試想,這是個多么偉大的理想啊!

的確,每個人對生活的品質都有不同的期望,你是否也有些期望呢?而這些期望的實現就有賴于你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對的,它可以讓你在險惡的環境中勝出。

有一個美國醫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術聞名遐邇。他創造了許多奇跡,經整形把許多丑陋的人變成漂亮的人。他發現,某些接受手術的人,雖然為他們做的整形手術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說他們在手術后還是不漂亮,說手術沒什么成效,他們自感面貌依舊。

于是,這位醫生悟到這樣一條道理:美與丑,并不在于一個人的本來面貌如何,而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一個人如果妄自菲薄,那他就不會變成一個美人。同樣,如果他不覺得自己聰明,那他就成不了聰明人。

妄自菲薄是無濟于事的,何不昂頭挺胸,對自己充滿信心呢?

經營你的優勢

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全才的,但也沒有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他總會有一兩樣特殊的才能。這一兩樣“特殊的才能”經營得好便會帶來成就與信心,但倘若選擇錯了方向,那么結果會很令人遺憾。

鼯鼠掌握了五種技能:飛翔、游泳、攀樹、掘洞和奔跑,他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在動物世界里,有誰像我這樣多才多藝?雄鷹飛得高,但他會游泳、掘洞、攀樹、會奔跑嗎?老虎跑得快,但他會飛翔、攀樹、掘洞嗎?海豚是游泳能手,但他會其他四種技能嗎?鼯鼠把自己和各種動物都比了個遍,越比越覺得自己的本領高,越比越覺得自己了不起。在他看來,老虎當獸中之王,雄鷹為鳥中之王,都是徒有虛名而已。真正的動物首領,非他莫屬。

然而,人們還是把他與老鼠并列,劃入嚙齒目,還將他與弱小動物排在一起,歸為松鼠科。鼯鼠為此憤憤不平:胡鬧,胡鬧!老鼠、松鼠算什么東西?我可是動物中的通才、全才啊!

有一天,鼯鼠正在向幾只老鼠炫耀自己的五種技能,突然,一只老虎出現在他面前:“小兄弟,你在說什么?”

鼯鼠嚇得魂飛魄散,撒腿就跑。但是,他用盡力氣跑了半天,老虎幾步就追上來了。沒辦法,他慌忙爬上一棵樹,這時,一只金錢豹又躥了過來,三下兩下就躥上了樹頂。情急之中,鼯鼠張開四肢飛到空中。但是,他的“翅膀”并不能像鳥一樣扇動,只能滑翔。一只雄鷹輕輕扇了兩下翅膀,眼看就要抓住他。無路可走的鼯鼠“撲通”一聲鉆進水里。他想喘口氣,一只水獺已箭一般地向他撲來。鼯鼠狼狽地爬上岸,伸出利爪掘洞藏身。水獺跟蹤追來,沒費吹灰之力,就扒開了他的洞穴,把他抓在手中。

“兄弟,我想領教領教,你還有什么招數嗎?”水獺譏諷地問。

鼯鼠渾身像篩糠一樣顫抖不止,后悔不迭地說:“擁有一身平庸的本領,不如掌握一件過硬的技巧啊!”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進入社會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卻偏偏喜歡東學一點、西學一點,盡管忙碌了一生卻往往沒有什么專長,結果到頭來什么事情也沒做成,更談不上有什么強項。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令眾人嘆服的領袖,成為一個才識過人、無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許多雜亂無緒的念頭。如果你想在一個重要的方面取得偉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無奇的、毫無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即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須忍痛“剪掉”。然后,找出自己擅長的事,努力在這方面下工夫。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經商。第一次他從事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賠進去19萬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是外行不懂經營,又賠了近10萬美元。這兩回不僅把自己多年用心血換來的稿費賠了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馬克·吐溫的妻子奧莉姬深知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上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終于,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建立了輝煌的業績。

有一只小鳥兒很羨慕游手好閑、養尊處優的家雞。“為什么我每天都要在天空中飛翔,只有筋疲力盡的時候才能落在枝頭上休息一會兒,而那群家雞卻什么也不用做,只是每天吃蟲和睡覺,無憂無慮的,多好啊!”于是,有一天它自動放棄飛翔,加入到了家雞的行列。

它原本是一只能夠飛得很高很高、唱得很美很美的鳥兒,但為了博得家雞的好感,它不得不深藏起自己的本領。即使偶爾“飛翔”,也只是像家雞一樣拖著翅膀貼著地面瞎撲騰;而當歌唱時,也是像家雞一樣拿捏著嗓子喔喔亂叫。久而久之,它也就忘記了自己的飛翔和歌唱,變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家雞。

有一天,鳥兒所在的家雞群碰到了一只兇惡的狐貍。所有的家雞都不再快樂,而是四散逃竄,但這是徒勞的,沒有一只雞能夠逃出狐貍的利爪。在生死存亡關頭,鳥兒想到了以前飛翔的能力,可這時它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利箭似的沖上藍天,只是掠出去不過一丈遠,便像塊石頭一樣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狐貍一臉獰笑,一步步走向受傷的鳥兒……

當被狐貍咬斷脖子時,鳥兒悔恨交加地說:“我真不該為了貪圖一時的安逸而放棄自由的飛翔啊!”

世界上無數的失敗者之所以沒有成功,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才干不夠,而是因為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擅長的工作,他們把自己的大好精力東浪費一點、西消耗一些,而他們自己竟然還從未覺悟到這一問題。如果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面,那么他們將來一定會驚訝于自己的事業樹上竟然能夠結出那么美麗豐碩的果實!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優勢。這是因為經營自己的優勢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富蘭克林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在人生的坐標系里,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優勢來謀生的話,那將是非常艱難甚至可怕的,就像如果讓武大郎去做投籃高手,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

因此,對一技之長保持興趣相當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但可能是你改變命運的一大財富。選擇職業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你不需要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重要的是,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全力以赴、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長處得到充分發揮的職業,把自己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經營出有聲有色的人生。

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費城的一個深夜,有一家酒店突然起火。當時258名旅客多數正在酣睡,那些還沒有睡的人們,看到旅館所有的房間已被滾滾濃煙籠罩。他們撥了火警電話,然后一邊救火,一邊等著火警救援。盡管消防隊員趕來了,但求生的本能,還是使許多人開窗從高樓跳下,一個個軀體直挺挺地砸在戶外的人行道上,發出恐怖而沉悶的響聲,然后歸于寂然。

這時,有一個姑娘和跳下樓的游客一樣,也站在七樓的一個窗口,看到背后的熊熊火光。只見她鎮靜地看了看窗下,大聲高喊著:“我希望活著,我希望活著!”然后縱身躍下……

奇跡發生了,她成了幾百人中的惟一一名幸存者。而且這個姑娘空中躍下的驚人一瞬被過路的大學者阿諾德抓拍了下來,定格在歷史寫真的膠片里,供更多活著的人們回味……

那個幸運的小姑娘也許并不知道什么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但她在關鍵時刻卻用它救了自己的生命。

走進美國航天基地的人,會看到一根大圓柱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這句話可譯為:“如果你能想到,你就一定能做到。”

想得到,就做得到。一個心存夢想的人便是一個自我期待的人。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一個塞浦路斯雕刻師,名字叫做皮格馬利翁。他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用象牙雕刻了一尊愛神雕像。

這尊雕像經過他的艱辛雕琢,因而顯得神韻兼備、超凡脫俗。他愛上了這尊雕像,逐漸相思成疾,憔悴不堪,最終奄奄一息。

最后,他一再懇求維納斯給這尊雕像以生命,維納斯為他的癡迷所感動,終于同意了他的請求。他如愿以償,和有了生命的雕像結了婚。

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誦至今,足見其對后人生活態度影響之深。心理學家還從這個故事中演繹出一個新的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在自我塑造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皮格馬利翁”,而在塑造的心理動機上,自我期待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情商理論認為:自我期待是自我激勵的根本源泉。一個人只有有所期待,才會在實際行動中對自己進行激勵。一旦這種期待消失了,自我激勵也就不復存在。

自我激勵,猶如生命美麗的翅膀。海倫說:“當你感到激勵自己的力量推動你去翱翔時,你是不應該爬行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對人們的激勵來源于一種叫做“暗示”的力量,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你想成為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家公開宣稱,他們發明了一種絕對正確的智能測驗方式。

為了證實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選擇了一所小學的一個班級,幫全班的小學生做了一次測驗,并于隔日批改試卷后,公布了該班5位天才兒童的姓名。

經過20年之后,進行追蹤研究的學者專家發現,這5名天才兒童長大后,在社會都有極為卓越的成就。這項發現馬上引起教育界的重視,他們請求那兩位心理學家公布當年測驗的試卷,弄清其中的奧秘所在。

那兩位已是滿頭白發的心理學家,在眾人面前取出一只布滿塵埃、封條完整的箱子,打開箱蓋后,告訴在場的專家及記者:

“當年的試卷就在這里,我們完全沒有批改,只不過是隨便抽出了5個名字,將名字公布。不是我們的測驗準確,而是這5個孩子的心意正確,再加上父母、師長、社會大眾給予他們的協助,使得他們成為真正的天才。”

美國每年有45萬以上的非婚生嬰兒出生,有150萬以上的少年由于各種犯罪而進入管教所。其實,這些人的悲劇在許多情況下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們的父母學會了如何適當地應用暗示,或者兒女被教以如何有效地應用精神上的自我暗示,那么,這些年輕人就能受到激勵去突破那些不可違背的標準,他們會懂得如何用明智的辦法去抵消和排斥他們同伴的令人討厭的暗示。澳大利亞昆士蘭省圖屋姆巴市的拉爾夫·魏卜納的情況就是這樣。

那是午夜1點30分。在醫院的一間小屋里,兩位女護士正在拉爾夫身旁守夜。在頭天下午4點半鐘時,一個緊急電話打到他的家里,要他的家人趕到醫院來。當他們到了拉爾夫的床邊時,他已處于昏迷狀態,這是嚴重心臟病發作的結果。那一家人現在都待在外面走廊上,每個人都呈現出特殊的樣子,有的在擔心,有的在祈禱。

在這燈光暗淡的病房里,兩位女護士焦急地工作著——每人各抓住拉爾夫的一只手腕,力圖摸到脈搏的跳動。因為拉爾夫在這整整6個小時內都未能脫離昏迷狀態。醫生已經做了他覺得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離開這個病房給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拉爾夫不能動彈、談話或撫摸任何東西,然而,他能聽到護士們的聲音。在昏迷的那些時間里,他能相當清楚地思考。他聽到一位護士激動地說: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脈搏的跳動嗎?”

“沒有。”

他一再聽到如下的問題和回答:“現在你能摸到脈搏的跳動嗎?”“沒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須告訴他們,無論如何我必須告訴他們。”

同時他對護士們這樣近于愚蠢的關切又覺得很有趣。他不斷地想:“我的身體良好,并非即將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訴他們這一點呢?”

于是他記起了他所學過的自我激勵的語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夠做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試圖睜開眼睛,但失敗了,他的眼瞼不肯聽他的命令。事實上,他什么也感覺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睜開雙眼,直到最后他聽到這句話:“我看見一只眼睛在動,他仍然活著!”

“我并不感覺到害怕,”拉爾夫后來說,“我仍然認為那是多么有趣啊!一位護士不停地向我叫道:‘魏卜納先生,你聽到了嗎?……’對這個問題我要以閃動我的眼瞼來作答,告訴他們我很好,我仍然在世。”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拉爾夫不斷努力睜開了一只眼睛,接著又睜開另一只眼睛。恰好這時候,醫生回來了。醫生和護士們以精湛的技術、堅強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當拉爾夫處在死亡邊緣時,他記起了他從情商訓練學習班所學到的自動暗示,正是這個自動暗示拯救了他。

好好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我們或許也會如他一樣心想事成。暗示的力量之大,幾乎所有人都有所體會。

有一位學習優秀的高中生,他的夢想是萬眾矚目的清華大學。他雖然知道夢想的遙遠,但總在內心告訴自己一定能實現。他的方法是每天在清晨醒來時對自己說:“今天要為清華的生活努力學習。”而晚間入眠時則告訴自己說:“真好,今天為清華的夢想做了許多努力。”就是靠著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暗示,他從普通到優秀,再到終于實現了“清華夢”,這中間起作用的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而且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暗示目標”作用。如果我們愿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皮革馬利翁。

積極地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作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了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于主觀上已經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于結果的內容。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暗示分為自暗示與他暗示兩種。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種觀念,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辦事前照照鏡子、整整衣服、理理頭發。有的人從鏡子里看到自己臉色不太好看,并且覺得眼皮浮腫,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這時馬上有不快的感覺,覺得自己精神欠佳,身體似乎也不舒服起來。這就是對健康不利的消極自我暗示的作用。而有的人則不是這樣,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臉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發黑時,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并且暗示自己:到戶外活動活動,做做操,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沒事的。于是精神振作起來,高高興興投入到工作中了。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年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請你們來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師們都答應了。一年之后,這三個班的學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校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真相:這些學生并不是被刻意選出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這時校長又告訴了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暗示能讓人上天堂下地獄,關鍵在于我們的選擇。有的人總愛泄自己的氣:我肯定不行,我這次考試估計又要掛了,我覺得這次談判可能失敗……

積極的暗示通常是這樣:我變年輕了,我比從前工作更出色了,我這次考試可以通過……

無獨有偶,美國心理學家凱文也做過一個相似的實驗。他請一位教師在化學課上向學生們介紹一位中年男子和他的新發明:“這是來自德國的化學家伯格爾曼博士,他正在試驗一種化學藥物。這種藥物無色無味,揮發性極強,吸入這種氣體對身體有保健作用。不過它有一個缺點,就是剛吸入的頭幾分鐘會讓人感到頭暈。”

博士拿出一瓶液體,打開瓶蓋后拿到每位學生面前晃了一下,然后用德文對學生們說話,教師翻譯說:“覺得頭暈的同學請舉手。”

不少學生舉起了手。

實驗結束后,學生們才知道,其實那是一個心理實驗,所謂的化學藥物不過是一瓶自來水。

一個總會給自己積極暗示的人更易接近成功,一個總會暗自否定自己的人則無疑要走向挫折與失敗。因為你的大腦倘若只接收一個信息:我會失敗,我能力有限……那結果也只能是失敗。

生活中我們也會時常遇到通過暗示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情況。

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吉利找了一份課余工作,幫獨居的魏蓮老太太做一些家務。吉利為人十分熱誠,做事認真負責,深得老太太的信賴。一天晚上,老太太敲響了吉利的門:

“吉利,很抱歉這么晚來打擾你。我的安眠藥吃完了,怎么也睡不著,不知你身邊有沒有?”

吉利從不吃安眠藥,但他不愿讓老太太失望,突然靈機一動,就對她說:“上星期我的朋友從法國回來,正好送給我一盒新出的特效安眠藥,我這就找出來。你先回去吧,我找到后給你送去。”

老太太走后,吉利找出一粒保健維生素膠囊送到老太太那里,他對老太太說:“這就是那種法國安眠藥,你吃了它很快就能入睡,而且睡得特別香!”

老太太高高興興地服下了那顆“特效安眠藥”。

第二天,她對吉利說:“你的安眠藥效果好極了!我吃了它不到5分鐘就睡著了,這真是我有生以來睡得最香的一覺。你能不能再給我一些?”

沒辦法,吉利只好繼續讓她服用維生素丸,直到服完一整盒。事情過去一年多之后,老太太還常常念叨吉利給她的“特效安眠藥”。

吉利不愧是心理學專業的高材生,用一顆維生素丸就讓老太太進入了夢鄉。這其實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由于老太太平時對吉利十分信賴,因此絲毫不懷疑吉利給她的“特效安眠藥”,在強烈的心理暗示影響下,產生了服用安眠藥之后才有的效果。

心理暗示對于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因此,每天清晨不妨去告訴自己今天會有個好心情;每當有重大選擇和決定的時候,暗示自己的選擇和決策是明智的。

選擇積極的自我暗示,等于選擇幸福生活,選擇與成功人生為伴。讓我們每個人都用心享用它所帶來的魔術般奇跡。

不讓壞情緒影響你的自信心

一個對自己相貌沒有自信的人,會覺得做事沒底氣兒;一個剛剛經歷挫折的人,對成功的目標會敢想不敢做;一個時常遭受別人否定的人,對自己擁有的能力會產生深深的懷疑。所有的這一切皆因為它們所帶來的壞情緒,從而導致失去自信心。

因為,一個被不良情緒主宰的人,在行動之時缺乏理性的判斷,一般會產生再一次的失敗,這將深深影響到他的自信心。

她是一個奇丑無比的女人。據說,她剛生下來的時候,連醫生都嚇得大叫起來。長大后,誰見了她都說她是這個世界上最丑的女人了,連親戚都避著她,大人小孩沒有一個愿意接近她的,更不要說去愛她了。

在她的記憶里,只有母親一個人沒有嫌棄過她,可是母親在她15歲那年就得病死了。她一生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整日躲在母親自己開辟的那個不大的花園里擺弄那些花草。

直到有一天,人們驚訝地發現,她的花園里開出了很多漂亮的花,比上電視的那些名貴花卉還要漂亮許多。于是,有人要買她的花,可是她不賣,因為她不相信他們真的喜歡那些花。

不久,鄰居從報上得知省里要舉辦花卉大賽,有豐厚獎金,便急著來告訴她,勸說她去參賽,并且斷言她一定能夠獲大獎。

她很固執,不肯參賽,但后來還是有人說動了她。當她帶著她的花出現在比賽現場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那些花太漂亮了!而這個女人的臉上也散發著動人的光彩。女人鼓起勇氣微笑著把花贈送給觀眾,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快樂極了。在人們的盛贊中,她已經忘記了自己丑陋的臉……

一個人關于失敗的體驗會深深地烙在腦海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因此有人說:“我們通常容易回憶起幸福和成功的喜悅,但卻能在第一時間記憶起傷心的往事。”

一個大學畢業不久,卻接連遭受用人單位的拒絕和解聘的男孩,在經歷那么多的挫折之后,他一度懷疑自己是否一無是處。他開始降低自己對工作的要求——他感到他已不能勝任職位較高的工作,他對新工作已失去信心和激情,連一份簡單的工作都干不好,他不得不被迫辭職。但是這一次他沒有立刻投入到找工作的大軍中,而是與他的密友認真分析了幾次失敗的求職與工作經歷,得出的結論居然是:由于第一次的一點挫折而造成了情緒的困擾,進而影響以后做事的信心。調整心情后,他覺得信心大振,對前途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信心。許多遭遇挫折的人會對自己的形象不加注意,甚至蓄意毀壞,這只會令我們更加頹廢。

有一次,一名意志消沉的經理前去尋求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的幫助,他因為合伙人的破產而變得一無所有。拿破侖·希爾于是要求他站在厚窗簾的前面,并且告訴他:“你將看到這世上惟一能使你重獲信心并且克服困境的人。”藏在窗簾后面的其實是一面鏡子,因此,當拿破侖·希爾將這塊窗簾揭開,出現在經理面前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經理用手摸摸自己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里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不禁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便向拿破侖·希爾道謝后離去。

幾個月后,那位經理再度現身在拿破侖·希爾面前,但他已非當時頹唐的失意者,而是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起來精神煥發、信心十足的樣子。他告訴拿破侖·希爾:“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只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我確信自己從前的成功肯定還會降臨。”

沃爾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斯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這些成功的人并不在意別人對他們的譏諷和否定,而是堅持了下來。而很多人卻因為他人無謂的評價而消沉下去,并不去真正深刻地剖析自己,使自身的價值不幸地埋沒在他人的批評中。

戴高樂說:“眼睛所看著的地方,就是你會到達的地方。惟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而偉大的人之所以有要做出偉大的事的決心,就是他們在評價自己的時候能夠不受他人的影響,更不會因為情緒的影響而喪失自信心。

多肯定自己的成績

為什么不多肯定自己一點呢?我們過去的教育一直是要我們做個謙謙君子,但過度地謙虛只會耽誤自己的前程。影響我們才能的發揮,好端端的機會就這樣從身邊溜走。

人們不敢肯定自己的成績,原因可能有多種,比如:過去的失敗經歷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成功;身邊的人的評價,尤其親友的否定會讓我們倍加沮喪;周圍的人很優秀,出于比較的壓力,往往會得出自己不夠出色的結論……

無論是何種的妄自菲薄,最終受到影響的還是我們本身。過多的自我否定會帶來惡劣的情緒,諸如自卑、焦慮、自閉等。

自信能夠給人以滿足感,產生滿意、快樂、積極的情緒,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腐朽為神奇。

著名的女作家三毛曾經是一位特別自卑的人,并最終導致了嚴重的自閉癥,對世界充滿失望,也不敢肯定自己的成績。

1948年,三毛隨父母去臺灣,當時她6歲,剛上小學,對太淺的語文課不感興趣,卻特別愛讀《國語日報》、《東方少年人》、《學友》等報刊。她有時還偷讀魯迅、冰心、郁達夫、巴金、老舍等人的“禁書”,對魯迅的《風箏》感動得了不得。

小學五年級時,她迷上了《紅樓夢》。在中學里,她因沉迷于《水滸傳》、《今古傳奇》、《復活》、《死魂靈》、《獵人筆記》、《莎士比亞全集》等“閑書”而不能自拔。以致初二第一次月考,她4門課不及格,數學更是常得零分。初中二年級第二學期,因為怕留級,她決心暫不看閑書,跟每位老師都合作,凡課都聽,凡書都背,甚至數學習題也一道道死背下來。這樣她的數學考試竟一連得了6個滿分,引起了數學老師的懷疑,就拿初二的難題考她,她當然不會做。數學老師即用墨汁將她的兩個眼睛畫成兩個零鴨蛋,并令她罰站和繞操場一周來羞辱她。這嚴重地損傷了她的自尊心,回家后她飯也不吃,躺在床上蒙著被子大哭。第二天她痛苦地去上學,第三天去上學的時候,她站在校門口,感到一陣暈眩,數學老師陰沉的臉和手拿沾滿濃濃墨汁的大毛筆在眼前晃來晃去,耳邊轟響著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她雙眼頓時變得異常沉重,不敢進校門。

從那天起,她開始逃學。她不愿讓父母知道,還是背著書包,每天按時離家,但是她去的不是學校,而是六張犁公墓,靜靜地讀自己喜歡的書,讓這個世界上最使她感到安全的死人與自己做伴。從此,她把自己和外面的熱鬧世界分開,患了醫學上所說的“自閉癥”。

這個數學老師如此殘暴地摧毀了三毛的自尊與自信,使她成了一個“軌外”的孩子。好在父母疼愛她,理解她,當他們了解真相后,即為她辦了退學手續,自此,她“鎖進都是書的墻壁……沒年沒月沒兒童節”的世界里。她甚至不與姐弟說話,不與全家人共餐,因為他們成績優異,而自己無能,她曾因此自卑地割腕自殺,但為父母所救。

然而,三毛畢竟是堅強的,她最終走出了灰暗的歲月,成為一名熱愛生活的自由作家。

大發明家愛迪生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一次手工課上,老師要求學生把家庭作業拿出來展示。每個孩子都拿出了像模像樣的作品,只有愛迪生拿出了一把歪歪扭扭的木頭小板凳。老師看了非常失望,對愛迪生說:“只要你能找出比這更爛的板凳,我就不給你零分。”

愛迪生從桌子里拿出了兩個更加歪歪扭扭的木頭小板凳,說:“這是我開始做的兩個,我想以后我能做得更好些。”

正是這個手工課差點得零分的愛迪生,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和智慧的大腦發明了無數神奇的機器,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是什么使愛迪生有如此大的進步呢?是自信心。雖然第三把小板凳仍然是不像樣的作品,但是愛迪生從中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從而堅信自己將來可以做得更好。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受試者在心中默念:千萬不要想象粉色的帶斑點的大象,這時受試者的大腦中就會出現粉色的帶斑點的大象的形象。在一次足球比賽中,最后進行點球大戰,一個世界級的足球名將竟然把球踢出了門外。教練問他為什么會失敗?他說他滿腦子想的就是千萬別把球踢出門外。

人們越是盯住自己擔憂的事情,就越容易出錯,既而影響自己的信心。

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先從肯定自己的成績開始。習慣自我肯定的人總是比習慣自我否定的人更容易接近成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贵南县| 荆州市| 无为县| 娄底市| 泊头市| 房山区| 宁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滦平县| 三江| 托克托县| 鞍山市| 汨罗市| 密山市| 南平市| 郓城县| 葫芦岛市| 饶河县| 丰县| 奎屯市| 册亨县| 榆社县| 长白| 浠水县| 沧州市| 江油市| 突泉县| 台江县| 集贤县| 方城县| 平遥县| 炉霍县| 衡水市| 亳州市| 新郑市| 金沙县| 谷城县| 十堰市| 东城区|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