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哥效應:高效記憶,事半功倍
好記憶力助成功一臂之力
古希臘的雄辯家們在進行演講的時候,常常采用一種叫作“場所記憶”的方法。他們把自己家的每一部分與要講演的主要內容結合起來。比如,把要講演的第一重點與正門相聯系,第二重點與接待室相聯系,第三重點與接待室中的椅子聯系記憶。在進行演說時,按自己家中的物品順序想下去,就能把演說的重點回憶出來。無獨有偶。在一次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錦州記憶研究所一位記憶術表演者,向觀眾展示出驚人的記憶力,就像魔術一樣神奇,獲得了觀眾的喝彩。他的表演過程是這樣的:在舞臺中央立一塊黑板,寫好阿拉伯數字,讓觀眾隨便說一些詞句,包括人名、地名、詩歌,剛表演過的節目、數字、公式、外語單詞、少數民族語言。說出的每項內容依數字順序寫下來,在整個過程中表演者不看黑板,但他能把這些全記下來。不管是觀眾要求他講出的任意一個數字號碼的內容,還是要求他講出內容的數字號碼,他都能迅速地回憶出來,而且還能倒背出來。
人們或許都會覺得這是一位記憶高人,必須要擁有某種特異功能才可以如此出眾,一舉成名。其實,這其中并沒有什么玄妙的魔力,他所運用的,就是學習中的培哥效應。

培哥記憶術很簡單,它只要求把一系列名稱編成號碼記下,比如對自己喜歡的城市名稱進行編號。如(1)北京(2)杭州(3)上海(4)大連(5)深圳(6)蘇州(7)南京,熟練地記下來,做到一說(6)就很快地聯想到蘇州;一說(2)就聯想到杭州。把這些編碼固定下來,然后通過聯想與需要記憶的材料相連接。
又比如要求你記住這樣幾個詞(1)鯉魚(2)圍巾(3)睡覺(4)彩電(5)汽車(6)書包(7)電腦。這樣你就可以把鯉魚與固定編碼的第一號“北京”聯接起來,聯想到北京公園里的鯉魚很漂亮。要記第五個詞“汽車”時,把它與“深圳”產生聯想,想象我家的汽車是從深圳買的。
通過這些聯想、編碼,記憶材料就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因為,在想象的時候,人們會有意識地將想象的事物放大,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從而提高記憶的效率。而且,培哥記憶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到的一種記憶能力與方法,并不是屬于少數的“天才”或者“幸運兒”。只要運用一些簡單的聯想編碼的方式,就可以用這把鑰匙輕松打開記憶寶庫的大門。
輕松記憶不是夢
培哥效應的運用之所以能有效提高人們的記憶效率,是因為其方法的簡單易行,并符合人們記憶的模式。當遇到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連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好。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設置固定編碼
培哥記憶的固定編碼有很多種,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定。如,按照自己的朋友的名字編號,按公交車站點的名字編號,按水果的名稱編號等等。總之,選擇你最易于聯想到的東西作為固定編碼的內容。
第二,進行編碼聯想
例如,要將“吃飯”和“上海”發生聯想時,如果用“一個上海人在吃飯”,就很普通,沒有什么特色,但如果想成“所有上海人都在吃飯”,就非常奇特,而且讓自己也感到驚訝。又如,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通過“淝”可聯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兩個圓正好是胖娃娃的頭和身體,兩個3則是兩個耳朵。這樣一想就記牢了。通過這樣一對一的聯想,就能記住這些詞,而且也比較深刻。
第三,經常鍛煉
要想產生培哥效應,就必須經常鍛煉,鍛煉的次數越多,你的聯想內容越豐富、生動、奇特,聯想記憶效果就越好。而且,鍛煉的時間也可以靈活進行,不必拿出特定的時間段來練習,在上學的路上,在下課的休息時間,在睡前的幾分鐘等等,都是適于進行培哥記憶的良好時段。
第四,靈活使用編碼
當逐漸掌握了這種記憶技巧后,不僅在講話中能用編碼記憶,聽別人談話時也同樣可以用編碼記憶。聽講時有必要詳細記住重點。這時,使用的編碼要比講演時多一倍左右。但熟練以后,只需少量的重點號碼就行了,不需要逐句把學習內容都記憶下來,只要按順序仔細記住要點就可以了。先把重點記住,再用自己的話去敘述效果會更好。重點用編碼記憶下來。回憶時就很有把握,不至于半途短路。最后你發現自己不過只利用一些數字編碼而已。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告別枯燥單調的記憶生活,使記憶的材料輕松過關。當然,任何方法的學習都不是即時生效的,必須經過天長日久的堅持練習才可以看到成效。而且,也需要人們擁有發散思維的能力,盡可能地使記憶奇特、非凡、與眾不同。
使用培哥記憶術,記起來就會覺得妙趣橫生,因為在記憶時,有趣的聯想會使人們增加對學習的興趣,促使我們主動去記憶,而主觀上愿意去做的事情,就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