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輸經濟法規(第二版)
- 陳斌
- 815字
- 2019-11-14 16:18:06
典型工作任務2 民事法律規范
一、民法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民法總則》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對民事活動中的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在民法典中起統率性、綱領性作用,是民法體系中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最基本的法律。
《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
二、民事法律關系
民法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包括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誠信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教學提示】自愿,即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公平,即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誠信,即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公序,即一般社會公共利益與公共秩序,包括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也包括商業慣例。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也包括民間習慣。
三、民事權益
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包括人身權益、財產權益。
《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
《侵權責任法》規定,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