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中國最美古建筑:山西(第2版)
- 《親歷者》編輯部編著
- 2947字
- 2019-09-30 12:01:41
晉祠
太原靈脈

去看啥
北宋建筑代表作圣母殿
國內唯一的十字形古橋
美麗的侍女泥塑
建筑名片
頭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景區
建筑年代:宋、元、明、清
建筑關鍵詞:晉祠、侍女泥塑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晉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千米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北宋天圣年間修建圣母殿,此后祠區建筑布局大為改觀,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則退處次要位置。
晉祠里的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晉祠內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于一體,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
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槐唐柏被譽為“晉祠三絕”。而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鑒定為三大國寶建筑。
晉祠布局

水母樓
奉祀晉源水神的祠堂,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頂二層樓閣。四周圍廊,一層為三洞磚窯,形制特別。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
獻殿
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創建,經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修葺。面寬三間,進深兩間,斗拱簡潔,出檐深遠,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構輕巧穩固。獻殿在中國古寺廟建筑中不乏其例,但多為明、清建筑,此前極為少見。而晉祠的獻殿建于金代。是國內同期現存的古建中所獨有,頗具代表性和歷史價值,所以被文化部鑒定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

朝陽洞

難老泉亭
難老泉是晉祠“三絕”之一,是晉水的主要源泉。泉上建亭以護,亭為八角攢尖頂。
圣母殿
晉祠的主殿,是供奉西周武王王后、太公姜尚的女兒、姬虞生母邑姜的祠,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圣母殿原名“女郎祠”,創于北宋天圣年間,殿前木柱上有宋代木雕蟠龍,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雕藝術品。殿內現存宋代彩塑41尊,后補塑像兩尊,共43尊。圣母殿的侍女泥塑是圣母殿最著名的藝術品。

魚沼飛梁
與圣母殿同修于北宋時期。古人以圓者為池,方者為沼。因沼中原為晉水第二大源頭,流量甚大,游魚甚多,所以取名魚沼。沼內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頂架斗拱和枕梁,承托著十字形橋面,就是飛梁。
金人臺
也稱蓮花臺,所謂金人就是鐵人和鐵漢。四鐵人中以西南隅的鐵人為最,是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所鑄,溜光锃亮,被稱為宋朝的“不銹鋼”,造型獨特,威武雄壯。東北隅的鐵人為1913年補鑄。

唐碑亭
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字,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
唐叔虞祠
晉祠本來是指唐叔虞祠,但自從圣母殿建成之后,叔虞祠便退居次席。這座唐叔虞祠并不是最早的晉祠,而是一座較年輕的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距今僅240多年。盡管已不是主殿,但仍有氣勢。
水鏡臺

實際是一座戲臺,前面為單檐卷棚頂戲臺,是清代補建的,后為重檐歇山頂殿樓,建于明代。這種形制國內極為罕見,體現了殿、臺、樓、閣四種風格。
舍利生生塔
為樓閣式高塔,高38米,八角七層,琉璃剪邊,輪廓秀美,挺拔壯觀。塔內調設有螺旋蹬道,可登塔頂,每層開四門八窗,憑窗遠眺,晉祠內外美景可一覽無余。

鈞天樂臺
是祭祀關帝唱戲的舞臺,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鈞天”二字出自《列子·周穆王》中“鈞天廣樂,帝之所居”之句。“鈞天樂”指天上仙人的樂曲,鈞天樂臺是晉祠中兩座戲臺中的另一座,與水鏡臺同樣龐大美觀。

對越牌坊
建于明代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造型優美,雕刻玲瓏,彩繪鮮艷,極富觀瞻價值。

關帝祠
殿內供關帝塑像,兩壁是80余幅關羽故事的連環彩繪,為明代作品。

北宋建筑代表作圣母殿
晉祠的圣母殿創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我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大殿殿高19米,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布置,近似方形。殿堂結構為單槽形式,即有一排內柱,殿四周有深一間的回廊,構成下檐,即《營造法式》所載“副階周匝”的做法,是中國現存古代建筑中唯一符合《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
圣母殿殿前十字飛梁橋在我國眾多的一字形橋中獨樹一幟,其形制構造是國內現存古橋中僅有的孤例,極為珍貴。
屋頂
重檐歇山頂,殿頂覆蓋黃綠色琉璃剪邊,脊上飾各種動物走獸。
盤龍木雕
8條蜿蜒欲動的木龍,豪放健美,雕于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


圣母殿內部
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鳳冠蟒袍,端莊氣派,兩邊有女官、侍女。

美麗的侍女泥塑
晉祠圣母殿的彩繪塑像為北宋時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周圍有眾多女官、侍女環繞。她們的動作姿態各不相同,神態性格都刻畫得十分生動自然,是晉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組人物塑像。
邑姜居中而坐,神態莊嚴,鳳冠霞帔,雍容華貴,強烈地表現出皇后的儀容與風采。其他彩塑侍女像有的捧飲食,有的侍起居,有的奏樂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身材的尺寸都和真人大小差不多,這些侍從都是唐宋襲秦制度六尚(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書)而為,各有專職,身份、神情無一雷同。她們或幽怨、或憂郁、或慍怒、或哀思,神態自然逼真,面目俊俏可愛,造型生動,眉目傳神,表達出被禁錮深宮,身心備受摧殘的宮女的強烈不滿情緒。

INFO 旅游攻略

地址: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甕山山麓。
門票:旺季95元,淡季75元。
交通:從太原火車站乘308、848、804、856路專線車可直達晉祠。
住宿
太原吉果酒店公寓:位于太原市迎澤大街27號萬邦國際13層,預訂電話:0351-2593885。
太原武宿機場一家快捷賓館:位于小店區太榆路武宿機場入口(近太原武宿機場),預訂電話:13015470029。
美食
刀撥面是山西一絕,是當地的漢族特色小吃。撥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長約60厘米,兩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線,不能帶“鼓肚”,每把刀約2.5公斤左右重。用這種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一致,斷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長半米有余,吃著筋滑利口。此面被譽稱山西四大面食之一,吃時可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鹵,吃湯面亦可。
太原頭腦為湯狀食品,有“八珍湯”之稱。在一碗湯糊里,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蓮菜,一條長山藥,既醇香唯美,又具有滋補、活血的功能。

在晉祠眾多的侍女像中,有一尊作品最為出色。她是年齡最小的一個,頭上梳著當時流行的發髻,面容清秀俊美。彎彎的細眉,明亮而純真的眼睛,嘴角上浮起一絲笑意,頭微微左傾,她兩手握著巾帕放在胸前,顯得小心謹慎。身材窈窕,雙肩消瘦,顯得略有些單薄,長裙覆蓋腳面,披帛垂于身前,衣紋自然流暢,色彩素雅柔麗。作品將少女初入宮闈、未諳世事和拘謹小心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圣母殿侍女群像的作者運用敏銳的觀察力,以極其樸素的寫實手法,表現了這些雖然衣食無缺,但處于被奴役地位的眾多女性的不同經歷和個性,以及她們共有的美麗、善良和尊嚴。其塑造手法突破了古代寺院中宗教題材的平淡,采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塑造了具有豐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是中國古代泥塑的精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鏈接
晉祠三絕
周柏唐槐、圣母殿的宋代彩塑、難老泉是晉祠最有名的“三絕”。周柏是北周時期種植的柏樹,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至今都還茂盛蔥郁;宋代侍女彩塑性格鮮明、活靈活現,是雕塑精品中的精品;難老泉是晉水三個源泉的主泉,晉水的源頭就從這里流出,長年不息,水溫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