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1 數制

1.數制的概念

數制又稱進位計數制,是指用統一的符號規則來表示數值的方法,它有3個基本術語:

①數符:用不同的數字符號來表示一種數制的數值,這些數字符號稱為“數符”。

②基數:數制所允許使用的數符個數稱為“基數”。

③權值:某數制中每一位所對應的單位值稱為“權值”,或稱“位權值”,簡稱“權”。

在進位計數制中,使用數符的組合形成多位數,按基數來進位、借位,用權值來計數。一個多位數可以表示為

式中,i為某一位的位序號;Ai為i位上的一個數符,0≤Ai≤R-1,如十進制有0、1、2……8、9共10個數符;R為基數,將基數為R的數稱為R進制數,如十進制的R為10;m為小數部分最低位序號;n為整數部分最高位序號(整數部分的實際位序號是從0開始,因此整數部分為n+1位)。

式(1-1)將一個數表示為多項式,也稱為數的多項式表示。例如,十進制數786,它可以根據式(1-1)表示為786=7×102+8×101+6×100,等式的左邊為順序計數,右邊則為按式(1-1)的多項式表示。實際上把任何進制的數按式(1-1)展開求和就得到了它對應的十進制數,所以式(1-1)也是不同進制數之間相互轉換的基礎。

由此,可以將進位計數制的基本特點歸納為:

①一個R進制的數有R個數符。

②最小的數符為0,最大的數符為R-1。

③計數規則為“逢R進1,借1當R”。

2.常用數制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使用十進制數,但實際上存在著多種進位計數制,如二進制(2只手為1雙手)、十二進制(12個信封為1打信封)、十六進制(成語“半斤八兩”,中國古代計重體制,1斤=16兩)、二十四進制(1天有24小時)、六十進制(60秒為1分鐘,60分鐘為1小時)等。在計算機內部,一切信息的存儲、處理與傳輸均采用二進制的形式,但由于二進制數的閱讀和書寫很不方便,因此在閱讀和書寫時又通常采用八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來表示。表1-2列出了常用的進位計數制。

表1-2 常用進位計數制

(1)十進制

十進制(Decimal System)有0~9共10個數符,基數為10,權系數為10i(i為整數),計數規則為“逢10進1,借1當10”。對十進制的特點我們非常熟悉,因此不再詳細介紹。

(2)二進制

二進制(Binary System)是計算機內部采用的數制。二進制有兩個數符0和1,基數為2,權系數為2i(i為整數),計數規則為“逢2進1,借1當2”。一個二進制數可以使用式(1-1)展開,例如:

(10101101)2=1×27+0×26+1×25+0×24+1×23+1×22+0×21+1×20

(3)八進制

八進制(Octal System)有8個數符,分別用0、1、2、3、4、5、6、7共8個數符表示,基數為8,權系數為8i(i為整數),計數規則是“逢8進1,借1當8”。由于8=23,因此1位八進制數對應于3位二進制數。一個八進制數可以使用式(1-1)展開,例如:

(753.64)8=7×82+5×81+3×80+6×8-1+4×8-2

(4)十六進制

十六進制(Hexadecimal System)有16個數符,分別用0、1……9、A、B、C、D、E、F表示,其中A、B、C、D、E、F分別對應十進制的10、11、12、13、14、15。十六進制的基數為16,權系數為16i(i為整數),計數規則是“逢16進1,借1當16”。由于16=24,因此1位十六進制數對應于4位二進制數。一個十六進制數可以使用式(1-1)展開,例如:

(3EC.B9)16=3×162+14×161+12×160+11×16-1+9×16-2

注意:為了區分不同進制的數,我們在數字(外加括號)的右下角加腳注10、2、8、16分別表示十進制、二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驅、B、O、H4個字母放在數的末尾以區分上述4種進制。例如,256D或256表示十進制數,1001B表示二進制數,427O表示八進制數,4B7FH表示十六進制數。

3.計算機采用二進制的原因

人們日常使用的是十進制,但是由于技術上的原因,計算機內部一律采用二進制表示數據和信息,選擇二進制的主要原因是:

(1)二進制容易被物理器件所實現

例如,開關的兩個狀態(ON/OFF)可以用來表示二進制兩個數符0和1,一個二極管的截止和導通也能夠與二進制狀態對應。

(2)二進制數可靠性高

兩種狀態表示二進制兩個數符,數字傳輸和處理不容易出錯,電路工作可靠,抗干擾能力強。

(3)二進制運算規則簡單

例如,二進制的加法法則只有3個,乘法法則也只有3個,簡化了計算機內部器件的電路,提高了機器運算的速度。

(4)二進制邏輯性強

計算機工作原理是建立在邏輯運算基礎上的,邏輯代數是邏輯運算的理論依據。二進制只有兩個數符0和1,正好代表邏輯代數中的“真”和“假”。

4.二進制的運算規則

二進制運算有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移位運算等,這里主要介紹加法、乘法和邏輯運算。

(1)加法運算規則

0+0=0,0+1=1,1+1=10

注意:1+1=10,等號右邊10中的1是進位。

(2)乘法運算規則

0×0=0,0×1=0,1×1=1

【例1-1】計算10110101+10011010的值。

【例1-2】計算1101×110的值。

(3)邏輯運算規則

二進制數1和0在邏輯上可以代表“真”與“假”、“是”與“否”、“有”與“無”。這種具有邏輯屬性的變量稱為邏輯變量。計算機的邏輯運算和算術運算的主要區別是:邏輯運算是按位進行的,位與位之間不像加減運算那樣有進位或借位的聯系。邏輯運算主要包括3種基本運算:邏輯加法(又稱“或”運算)、邏輯乘法(又稱“與”運算)和邏輯否定(又稱“非”運算)。此外,“異或”運算也很有用。

①邏輯加法(“或”運算)。邏輯加法通常用符號“+”或“∨”來表示。邏輯加法運算規則如下:

0+0=00∨0=0;0+1=10∨1=1;1+0=11∨0=1;1+1=11∨1=1。

可以看出,邏輯加法有“或”的意義。也就是說,在給定的邏輯變量中,A或B只要有一個為1,其邏輯加的結果為1;兩者都為1則邏輯加的結果為1。

②邏輯乘法(“與”運算)。邏輯乘法通常用符號“×”或“∧”或“·”來表示。邏輯乘法運算規則如下:

0×0=00∧0=00·0=0;0×1=00∧1=00·1=0;

1×0=01∧0=01·0=0;1×1=11∧1=11·1=1。

不難看出,邏輯乘法有“與”的意義。它表示只當參與運算的邏輯變量都同時取值為1時,其邏輯乘積才等于1。

③邏輯否定(非運算)。邏輯非運算又稱邏輯否運算。其運算規則為:

④異或邏輯運算(半加運算)。異或運算通常用符號“⊕”表示,其運算規則為:

0⊕0=00同0異或,結果為00⊕1=10同1異或,結果為1

1⊕0=11同0異或,結果為11⊕1=01同1異或,結果為0

即兩個邏輯變量相異,輸出才為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毕节市| 辽宁省| 勃利县| 盐源县| 肃宁县| 湖口县| 得荣县| 鄂托克旗| 扶沟县| 武隆县| 台南县| 清苑县| 报价| 乌鲁木齐县| 沂水县| 徐闻县| 武穴市| 融水| 南投县| 高雄市| 沿河| 碌曲县| 灵台县| 江安县| 林州市| 苍南县| 宝清县| 彰化市| 全南县| 琼中| 鄂州市| 和顺县| 巍山| 长垣县| 工布江达县| 思茅市| 山阴县| 申扎县| 涿州市|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