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研究對象

1.1.1 有關概念

1.管理的內涵

管理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管理學者們根據管理活動的實踐及其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對管理的內涵從理論上進行了提升和界定[2]。比如:美國管理學家小詹姆斯認為“管理其實就是協調,是一個人或者是幾個人協調他人的活動,從而更好地實現一個人不能實現的目標”。羅伯特·A.西蒙則認為“管理就是決策,因為決策貫穿于管理的整個過程。決策的成敗從一定意義上決定了組織的成敗”。穆尼認為“管理就是領導,任何一個組織中的所有有目的的活動都是在不同層次的領導之下進行的,領導者領導的有效性決定了組織活動的有效性”[3]。孔茨認為“管理是設計和維持良好的環境,使人在群體里能夠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為了達到管理的目的,要進行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的過程”。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管理就是一種過程,是由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個步驟階段組成的過程。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從經濟學的角度對管理進行定義,他們認為管理就是謀取剩余的過程,這里所說的“剩余”就是產出大于投入的部分[4]。任何組織管理的終極目標,都是要使產出大于投入[5]。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由此可見,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的系統。

本書關于管理內涵的定義采用了馬慶國對管理的定義,他認為管理是為了實現一定目標,在目標達成之前,對一個系統整體或者系統的構成要素的安排。

馬先生把管理作為一種“安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表現出來,分別是決策、計劃、規劃、組織、指揮、激勵、協調、監控等。馬先生所說的“安排”,其自身的形態可以是法規、條例、政策、規定等相對穩定的、具有制度特征的東西,也可以是(容易隨時間而變化的)指令、通知、要求或協商后的約定等。他還指出,對系統及其構成要素的不同安排,會導致“目標達成的不同時間”“目標達成的不同費用”及“不同的目標達成度”。這些差異,構成了“安排”的不同效率和效益[6]

2.管理創新內涵

通過以上對管理創新發展的追溯,可以看出經濟學家們、管理學家們大部分只是在著作中提及過管理創新的內容,而始終沒有對管理創新給出系統和科學的定義,這從另一個層面說明管理創新這一實踐活動相關理論意義的廣泛與復雜。因此,要想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管理創新,必須先把握住管理創新的概念,從而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目標,完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前人的研究成果中總結出管理創新的概念其實應該源于管理的概念。從經濟學的觀點看,人類始終面臨著稀缺的資源與人類無限的需要的矛盾,要想滿足人們的需要,就需要做出恰當的抉擇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資源,這其實就是管理[7]。準確地講,管理是適應組織內外部環境變化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和利用,以達成組織既定目標的動態創造性活動[8]。而在動態環境中存在的社會經濟系統,僅有維持是不夠的,還要不斷調整系統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從而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這就是管理的創新職能。管理的實質在于創新[9]。首先,資源的整合活動充分體現著管理者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才能。管理者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程序性問題和非程序性問題兩大類。任何一種程序的產生和變遷都是在過去的創新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任何既定程序都是未來創新的起點。對于非程序性問題,目前還沒有既定模式可以提供參考,管理者只有依靠自己的經驗和創造性來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案。無論是程序性管理問題還是非程序性管理問題,只有依靠創新,才能妥善加以解決。其次,對組織進行局部或整體的調整,來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這本身就是創新。任何組織肯定會和其周圍外部的環境不斷地發生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外部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對組織的活動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同時,組織的內部環境也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管理者必須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對組織進行局部或整體的調整,使管理活動更加有序地進行,從而實現管理的目標。最后,順應經濟與社會發展整體趨勢,這樣一個過程,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可持續發展目前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和主旋律,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對滿足后人需要的能力構成任何危害。謀求這樣的發展,只能依靠管理創新。尤其是在新經濟的環境條件下,當知識資本價值高于傳統資本價值的時候,管理者的思想觀念必然會經歷根本性的變革時期,管理創新就將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管理創新就是管理活動的創新。它通過對管理活動進行改進與創新,創造出一種新的行之有效的企業資源整合范式,并使之與系統環境相互協調,從而更好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

3.管理創新解

本書管理創新方法的開發研究是基于TRIZ理論的,TRIZ解決創新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抽象和歸納工程技術設計中的各類沖突問題,再針對某一特定的沖突問題,根據合適的沖突化解原理,給出一組特定的解,這組解被稱為工程技術領域的創新解[10]。解決技術沖突的過程如圖1.1所示。

圖1.1 技術沖突解決原理

Altshuller分析和研究了大量技術領域的專利,他發現引起工程技術中的沖突的參數是有限的。他總結歸納了39個工程技術參數,相應地,任何一個技術沖突都可以用其中的一對參數來表示。用這39個技術參數構造了一個39×39的沖突矩陣,其列是要改進的技術參數,行是惡化的技術參數,技術沖突矩陣中,除了主對角線外,行與列的交叉點就構成了一對沖突,Altshuller對每對沖突提出了40個發明原理用來解決沖突[11-13]。這樣,創新者只需明確要解決的沖突的技術參數,就可以在相應的行與列交叉點的單元格內搜尋到若干個建議優先考慮的原理解,來幫助解決問題。技術沖突矩陣的樣式如表1.1所示。

表1.1 沖突解決矩陣

在管理學中,解決管理問題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工具驅動型的,即應用某種理論工具去解決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另一種是問題驅動型的,就是先要明確遇到的問題具體是什么,再從已有的工具中或者新創造一種工具來解決問題。目前大多數管理專家都推崇第二種解決問題的方法[14]。之所以如此,除了已有的專家所闡述的其他理由之外,顯然,第二種方法更有利于實現管理創新。管理中的問題絕大部分都可以被描述為管理中的沖突,沖突管理就是以管理中的沖突為研究對象的。

因此,類似地,把管理領域中的各種問題抽象和歸納為各類沖突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就可能有效地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創新問題,這些解決管理沖突的解,我們稱之為管理創新解[15](也可簡稱為管理解)。圖1.2給出了管理創新解求解的過程。

圖1.2 管理創新解求解的過程

研究團隊借鑒TRIZ理論,已經篩選出管理沖突參數,構建了管理沖突矩陣框架,并篩選出了化解管理沖突的原理解,構建了“管理沖突解決矩陣”,表1.2是管理沖突解決矩陣的一個示意,假設參數1和參數2的沖突,通過一定的篩選方法獲得了一組解集,并將各原理解的編號填入到管理沖突矩陣中[16]

表1.2 管理沖突解決矩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开化县| 高安市| 柞水县| 喜德县| 乌苏市| 中牟县| 阿拉尔市| 土默特右旗| 尼玛县| 新密市| 曲松县| 石阡县| 六枝特区| 白水县| 华宁县| 彰武县| 武威市| 镇宁| 和平区| 游戏| 镇平县| 宁陕县| 九台市| 玉田县| 余江县| 西城区| 如东县| 阳春市| 阿克苏市| 海淀区| 宁乡县| 惠州市| 项城市| 开原市| 德惠市| 西宁市| 绥江县| 福安市| 泾源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