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江蘇鐵路百年人物作者名: 周世青主編 《江蘇鐵路百年》編委會編著本章字數: 1303字更新時間: 2019-10-29 14:39:40
陸潤庠 協理滬寧鐵路的晚清狀元

陸潤庠
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云灑、固叟,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清末官員、實業家、書法家。
陸潤庠出生在江蘇鎮江丹徒學舍。因出生時他祖父陸篙正在鎮江任訓導,鎮江古稱“潤州”;地方學校古曰“庠”,故取名“潤庠”。據說陸潤庠出世時,他母親做夢來到學舍的后園里,見到一羽鳳凰落腳在園中的大石上,醒來就臨產了,又因學舍中有南宋乾道二年《熊克鳳石圖贊》碑,遂以“鳳石”為字。陸潤庠自幼聰明好學,10歲便讀完了儒家的《九經》;對家傳醫學,他也用心學習,頗懂醫術。他憑借儒學根底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1874年2月,會試中式。4月,殿試在保和殿舉行,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
陸潤庠中狀元后,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開始了他的仕官生涯。此時,英、法、俄、美、日等列強覬覦我邊疆地區,大肆侵吞;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陸潤庠為大清帝國危機擔憂。光緒皇帝即位后,陸潤庠屢次出為鄉試考官,光湖南、陜西就各典試兩次。后入值南書房,侍從光緒皇帝作文繪畫,擢為侍讀。
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慈禧太后對列強干預她廢黜光緒帝極為憤恨,試圖借助義和團來教訓一下洋人,對列強宣戰。八國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逃往西安。陸潤庠輾轉奔赴西安,慈禧太后被陸潤庠的忠心所感動,委任他為禮部侍郎。慈禧太后還京后,陸潤庠出任最高監察官左都御史,后又奉命署理工部尚書,成為一品大員。1906年秋,清廷頒詔宣布“預備立憲”。在官制改革中,以尚書銜領順天府尹。1907年,被授予吏部尚書、參預政務大臣。1909年,入閣為協辦大學士,進為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1911年,出任弼德院院長,并充任毓慶宮授讀。在此期間,繼續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提出一系列有關軍國大政的建議。辛亥革命后,陸潤庠不愿做民國官員而堅持做遺老,享受遜清的俸祿,繼續效忠退位的原宣統帝,照料毓慶宮事務,充任其師傅。陸潤庠一生仕途可概括為:一品宰相、兩代帝師(溥儀的老師、光緒的陪讀)、三朝元老(同治、光緒、宣統)、四部首長(禮部、戶部侍郎,吏部和工部尚書)。
陸潤庠除了做官,還開過工廠,修過鐵路。1896年,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張之洞,奏派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光緒二十年狀元張謇在通州設立商務局,陸潤庠在老家蘇州設立商務局,去官在家的丁立瀛在鎮江設立商務局。丁立瀛在鎮江無所作為,而張謇在通州興辦了大生紗廠,陸潤庠在蘇州創辦兩家紗廠。這便是轟動一時的“狀元辦廠”。陸潤庠把借貸的六十萬兩商款移作股本,組建了蘇經絲廠和蘇綸紗廠。經過他的努力,一年后兩廠相繼開工,其中蘇綸紗廠生產紗錠18200枚,成為當時江南一帶的大廠。由于兩廠的原料享受免納稅厘的優惠政策,經營一年就獲利頗豐。這兩家企業為蘇州整個實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基礎。陸潤庠還作為滬寧鐵路的協理,協助張之洞修建滬寧鐵路。陸潤庠等人還于1906年籌建江蘇省鐵路有限公司,1908年12月該公司開工修建清徐(清江浦—徐州)鐵路,1911年4月修竣清楊段(清江浦—楊莊),全長17.3公里,其余因資金不足而無力展筑。次年5月,作為支線并入隴海鐵路。

陸潤庠書法作品
1915年,陸潤庠病死,享年74歲,被遜清追贈為太傅,謚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