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中國傳統插花起源

插花起源于中國,始用于佛教禮佛“供花”。據記載,在隋代以前就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代時期,除“禮佛”“祭祖”之外,已在宮廷中流行,成為集觀賞、娛樂于一體的活動項目。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普及民間,深得文人雅士偏愛,享有“文人四雅”之一的美譽。一年一次的春季“民間插花”大賽,更是盛況空前,一直延續至明代。許多插花的著作出自這個時期。中國插花的卓越成就,至今在世界插花藝術中仍影響巨大。特殊的歷史原因,致使中國插花藝術進入低谷,直至改革開放后,插花藝術得以復蘇。如今,插花藝術的蓬勃發展,又將中國插花推向世界。

我國傳統插花歷史悠久,技藝精湛,風格獨特,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藝術種類之一。在遼闊的中華大地的孕育下,她同我國傳統的繪畫、詩文、書法、造園、陶瓷等“姐妹”藝術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和結合,在理論上、實踐上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1.魏晉南北朝以前

我國先民們對自然美的認識、改造和利用,是隨著社會生活逐漸向許多方面發展而加深的。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把許多美麗的花卉紋樣燒制在各種生活用品上,如陶質的罐、碗、瓶等,形成許多精致的具有美麗花卉圖案的彩陶容器。

到了殷周時期,先民們又進一步把許多象征吉祥的鳳鳥和花卉圖案印織在印染物品上,除此以外,人們不僅模仿自然山林建造苑囿,而且,也開始用“比”“興”的美學原則將自然美與人品道德聯系在一起。

我國最早的民歌集《詩經》中就有大量的以花卉之美比喻人品人貌、表達思想情感的記載,如《詩·鄭風·溱洧》中記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描述。表明古代的青年男女相愛時,用芍藥花贈予對方,表示愛慕之情。另從出土文物資料中得知:在河北望都挖掘的東漢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放在方形幾座上的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有六枝等長相似的紅花枝,非常像插入盆中的折枝花。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中,挖掘出東漢時的刺繡品,在其花邊上,繡有像盤插郁金香花枝的圖案。這些都說明我們的先民們不僅將花卉之美注入心田,而且移居廳堂或墓室,表達情思或作為裝飾。這些例證也說明我國早在這一時期,已開始有了包括插花在內的花卉裝飾的原始意念和雛形。

東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后,上述插花意念和雛形便與佛事活動相結合,并得以迅速發展。從此以后,插花便成為佛事六種供養物之一,佛前供花成為插花的主要形式。

2.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我國插花發展的初級階段。此時,雖然帶有宗教色彩的佛前供花仍為主要形式,但人們已更多地領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花卉的芬芳,更多地借花木風情來表達人情。

所以,插花也隨之開始有了簡單的藝術表現形式,把花枝插入盤中、瓶中或直接拿在手中,不僅玩賞,并以此傳情,“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這些折梅贈親友,插杏花入銅盤宴賓客的例子,充分說明我國這一時期的插花已開始變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有了豐富的內涵,體現出暢神達意的插花目的,但還沒有形成專門技藝,僅僅是把花枝簡單插入容器中而已,談不上藝術的構思和造型,更沒有花材組合等藝術布局,也不講究形式,只注意到比例的勻稱自然,表現出一種稚拙古樸和自然的風貌。

3.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由于結束了長達30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貫通了南北大運河,溝通擴大南北市場等,政治上統一安定,經濟上繁榮昌盛,從而帶來了各種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唐代,許多詩書文畫等藝術都獲得了極大成熟。插花的發展也開拓了新局面,不完全被宗教意識所控制,開始形成一門專藝,并在社會不同階層中得到廣泛普及,活躍在人們生活之中,特別在每年春季百花爭艷之時,舉國上下“春日踏青尋芳”蔚然成風,正如詩人韋莊《長安春》中描寫:“長安二月多香塵,六街車馬轔轔。家家樓上如花人,千枝萬枝紅艷新。簾間笑語自相問,何人占得長安春?”白居易《賣花詩》:“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帷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比绱耸r,前所未有。這也是我們的先輩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寫照。歷史上記載,當時的插花連同掛畫、點茶、焚香成為唐朝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文化素養——“四藝”。

插花的實踐活動促進了插花理論的研究和插花著作的問世。其中羅虬的《花九錫》可謂我國研究插花的早期作品。書中記述了唐朝插作牡丹時應遵循的九項禮遇原則:“重頂幄帳、金錯刀、甘泉、玉缸、雕文臺座、畫圖、翻曲、美醑、新詩”,從容器、工具的選擇,花材的選配,保養處理直至作品擺放環境的布置,以及欣賞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詳盡的規定。由此不難看出,我國這一時期對插花技藝已有相當深刻的研究和較高的鑒賞力,并且十分考究作品擺放的環境和排場,注重整體藝術效果。

對于唐朝插花藝術風格及特點的了解,我們從許多墓道壁畫、歷史上的花鳥畫以及詩詞描述中得以想見:在插作上已突破傳統的盤花、瓶花式樣,出現了專門插作大形花朵如牡丹之類的缸花;花材選用也開始注重花貌花品的高低與其象征意義。一般的雜木和野草野花是不能與名花名卉相匹配的。通常要以牡丹、梅花、蘭花和荷花為主題花材,視具體場合合理選用。如荷花多用于佛寺、清齋中,牡丹、梅花、蘭花則盛于宮廷、官宦和貴族們的家室之中。前者花材簡潔素雅,體量較小;后者花材多,枝葉較緊密,形色俱麗,體量較大。但兩者在構圖上都以三個主枝形成的三角形或輻射形為主,并多呈直立式造型。容器下面常置以精美幾座,作品背后懸掛名人字畫,兩者互襯相映,形成“花畫合一”的特色,呈現出或清新高雅或富麗華貴的格調。

4.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雖是我國歷史上分裂動亂、歷時短暫的時代,但它在文化藝術史上卻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它不僅在繪畫藝術和詩詞方面呈現出光輝燦爛的景象,而且在插花藝術上也取得較多成就,對我國古代插花的發展有較大影響和貢獻。如在插花式樣上又有新的進展,在文人雅士、僧侶以及失意的官宦中,出現許多不拘形式、隨意造型的“自由花”、壁掛、吊掛等式樣,使插花的構圖呈現出自由活潑的局面。

南唐地居江南,后主李煜,不但喜愛繪畫,而且提倡插花。宋陶谷《清異錄》中記載:“李后主每春盛時,梁棟窗壁,柱欄階砌,并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日‘錦洞天’。”如此定期舉辦插花展覽的規模以及自由插作的形式是前所未有的。插花用具也有新的突破,發明了一種既能作容器又能插花,兩者合而為一的新用具——“占景盤”。此盤使用方便,插作靈活,對我國插花技術做出了新貢獻。

五代的插花藝術風格有兩種風貌:

一方面,沿唐舊風,盛行正統豪華的院體插花,更加注重排場,陳設和欣賞插花作品時,要求不同的花材必需配焚不同的香料、講求對花焚香,風味相和的妙趣。這種追求嗅覺美與視覺美共有的插花審美觀,是五代人獨有的特色。

另一方面,“自由花”的插作卻一反前朝遺風,不注重排場,不拘泥形式,講究生活情趣和花香之妙;構圖上形、意并重;色彩與容器卻以樸素自然為宜。表現了清新脫俗、奔放自由、疏朗與簡雅的風尚。

5.宋朝

宋朝為我國插花發展的繁榮時期。舉國上下,各種花事活動超越前代。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ㄩ_時,士庶竟為遨游?!睆埌罨赌f漫錄》亦記:“西京牡丹聞于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于梁棟柱,悉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比~夢得在《避暑錄話》中又進一步描寫了當時的文人墨客飲酒賞花作樂的情景。其中提及:“取荷花千余朵,以畫盆分插百許盆,與客相間?!?/p>

宮廷中插花賞花更是別具一格。每逢佳節均有應景插花裝飾,尤其宴會餐桌上,在每一菜肴之間都擺放一瓶四面觀的插花作品,醉飲其間。

宋徽宗喜愛插花,他繪有一幅“對花撫琴圖”,便是描繪在松風竹韻和裊裊輕煙中,面對錦石上供呈的瓶插桂花,撫琴啟弦,或仰首凝思或俯首諦聽那抑揚回蕩的琴聲。音樂與插花兩兩相和,兩兩相映,賞心悅目。

還有吳自農《夢梁錄》等許多古籍對當時公共場所,如飯店、酒樓、茶館及游船,廣泛陳設插花作品的情景都有詳細描述。插花作品成為廣告宣傳品,招引顧客的做法與今日歐美及日本等國的情況非常相似。

宋朝人不僅喜愛插花,而且對插花技藝的研究,也有相當高的水平,并出版了許多相關文章與書籍,如《癸辛雜識·續集》《分門瑣碎錄》《山家清事·插花法》等。對于花材切口的處理、保鮮措施、冬天防止瓶器凍裂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有詳細記載。從上述許多花事活動與詩書繪畫的描繪中,同樣可以得知宋朝插花藝術風格和特點,雖然仍繼承唐代宮廷插花遺風,但在形式與意境上又有新的發展,構圖上不僅有嚴謹的整體之美,而且注意發揮每種花材個體的生命力和線條機能。在輻射的半圓形畫面上,每種花材的姿態、大小、背向以及色彩搭配都各得其妙,毫無雷同,但彼此間又氣脈疏通,相互掩映,相得益彰;構思上更強調理性意念,即崇尚理學,主題思想以表現作者的理想志愿或表達人生的哲理、品德等為主要目的。不單求怡情娛樂,呈現出嚴謹莊重、典雅艷麗之氣,與同時代的工藝美術及花鳥畫有著共同的風貌與特點,插花圖如0-1-1所示。

圖0-1-1 插花圖

6.元朝

元朝時期插花受社會大氣候影響,發展很緩慢甚或停滯。由于政治變革,文化藝術不振,插花不及宋代興盛,僅限于宮廷和少數文人,但由于受當時文人畫和花鳥畫的影響,插花逐漸擺脫理學思想的束縛,多為表達個人心中的理想和抱負,出現了“心象花”和“自由花”,表現出自由浪漫、無拘無束、輕巧秀麗和瀟灑飄逸的風格。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戰亂年代的文人插花有禪悟之意。心象花與理念花截然不同,不以品格理念為內容,亦不是寓教于花,而是借花明志、借花消愁或表達內心的期望,頗具抽象藝術美。花材隨意性大,諸如竹、桂、蓮、靈芝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韻者皆可入選。造型亦不固定,以直線和瓶插為主,線條簡潔、活潑,創作浪漫,不受拘束。

自由花的花型無定型,可自由發揮,但布局卻講求章法,合符比例。注重俯仰高下,疏密斜正,不繁不瘦,猶如畫苑布置,追求自然神韻,起把緊密,以顯生機。花材更為廣泛,除了特意尋找一些奇、怪、瘦、枯等的木本枝條外,野花雜草也在玩賞之列。數量不多,常用一種,多則兩三種,不重色彩和形式,卻重天然意趣和韻味,簡潔飄逸、清雅脫俗。

在元代,還研究了許多養護的方法,使花枝能耐久不衰?;ㄆ鞫鄻?,瓶、蓋、碗、筒、籃、吊掛無一不可,只為抒發情感。元代俞宇本《種樹書》中,對插花技法有這樣的記述,“芍藥、牡丹摘下燒其柄,插瓶中后入水,其柄以蠟封之優妙”。

7.明朝

明朝時期插花藝術再度復興與昌盛,成為我國鼎盛時期。與前數朝相比,無論在技藝上或理論上,都日趨成熟和完善,不僅形成了完備的插花藝術體系,并且有了完整的插花專著。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瓶花譜》和《瓶史》。特別是《瓶史》傳至日本后,引起日本花道界的轟動,并發展成為“宏道流”,頗有名氣。

上述兩部專著不僅系統總結了中國古代插花的創作經驗與風格,而且全面闡述了中國插花藝術的美學思想,大大推動了東方插花藝術的發展,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理論基礎,也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插花藝術的美學觀。至今,兩部專著仍堪稱世界插花藝術論壇中的精品。

明朝的插花藝術在風格上具有多種面貌,既有理性濃厚、華麗莊重的大型院體插花,也有清新俊逸、高雅素樸的小型“自由花”。前者花材多,象征性強,枝葉交織,繁重有力;后者花材少,清靈瘦巧,枝葉扶疏,隨意插點,清韻脫俗。另外,還有一種注重色彩機能,追求古典的完整形式美的插花風格,花枝屈曲多變,花朵高雅宜人,色彩明麗繽紛,呈現一種優美嬌嫩、清新活潑的格調。不管哪種風格,其形、意并重,明潔利落是它們共有的特色,既講究構圖上線條變化的形式美,又強調借花明志,通過自然美的象征而表現精神之美。

8.清朝

各種花事活動依然活躍,特別是盆景藝術蓬勃發展,十分盛行,但插花藝術卻無大的進展,尤其到中后期一直衰落不振。

清代畫家郎世寧的畫作,以中西方繪畫藝術的結合,將清代花事色彩花俏的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圖0-1-2所示。

圖0-1-2 清朝花事畫作

綜觀我國古代插花演進的歷程和特點,無論哪朝哪代,無論宮廷插花、文人插花或民間插花,都給我們留下一些共同的深刻印象:

(1)構圖形式自然活潑,有程式而非程式化,順乎自然之理,造型隨意。

(2)內涵豐富,耐人回味與遐想。不單追求花材表現的自然形式美,而是更追求花材的枝情花韻之趣;追求通過花材自然美的象征所表現出的意境之美、精神之美。這種重形尚意、以形傳神、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藝術創作手法和美學思想,確是我國傳統插花獨有的特色,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的傳統特點。

(3)選用花材既廣泛又嚴格,并多以木本花材為主。十分強調花材的象征意義以及枝、葉的作用。每種花材都被人格化,被賦以深刻寓意,以此表達人們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因此,在古代插花中,“材必有意”“意必吉祥”成為創作的中心和主題。

(4)十分注重插花作品的完整統一,以及與環境的協調一致。講求插花與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與其他文化娛樂活動相配合,使插花作品成為整體環境的一部分,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充滿輕松活潑的生活氣息。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情趣也是世上少有的。

(二)中國傳統插花所用器材

1.插花的概念

將大自然中你認為的美景移至花器中即將插花。它不受空間、時間、素材等的約束,隨時都可以創作,用作品表達自我的情感。以插花形式創作美的作品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提高精神世界的修養,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

2.插花器具

(1)花器

原則上,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花器,如銅、陶、瓷器、竹子等,甚至干葫蘆都可以作為花器。但是,花器不僅僅只是用來插花,它也是花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圖0-2-1所示。插花時,花朵、葉子與花器之間的完美結合,使整個花型更自然、靈動。

圖0-2-1 花器

(2)花插

花插種類繁多。對于初學者建議采用“劍山”。劍山規格不同,以“丸”為單位。通?!巴?”為直徑12cm,“丸2”為直徑10cm,“丸3”為直徑8cm,依此類推。“丸1”最大,“丸7”最小。劍山形狀各異,有杏葉形、扇葉形、圓形、長方形等。根椐花器、花材不同選擇不同形狀的花插“劍山”,如圖0-2-2所示。

(3)花剪

選擇一把自己手感舒適,剪口鋼質好、銳利、小巧、攜帶方便的插花專用剪。

(4)其他輔助器具(見圖0-2-3)

①劍山矯正器(劍山鋼針彎曲、歪倒時矯正使用)。

②鐵絲(造型時可采用)。

③綠膠帶。

圖0-2-2 劍山

圖0-2-3 輔助器具

(5)花剪使用方法

①大拇指指根部位壓住花剪一側,食指從花剪中間穿過,食指背部緊貼花剪另一側的剪頭根部,另外3根手指并攏,握住花剪另一側,如圖0-2-4所示。

圖0-2-4 使用花剪

②花剪不同位置,剪不同花材。如:草本花材用花剪“頭部”平剪,木本類花材用花剪“中間”部位斜剪,鐵絲類輔助材料用花剪“根部”剪,如圖0-2-5所示。

圖0-2-5 花剪不同位置

(6)劍山使用方法

花材根部切口至關重要。它決定花材的吸水及穩定性。斜面朝上插至劍山,即保證花材吸收水分,穩固性又好,還便于插花。切勿斜切口朝下,花材根部易裂、易不穩、易插爛,影響花材壽命及展示效果,如圖0-2-6所示。

圖0-2-6 花材根部切口

(7)花材修剪方法

修剪花材分兩種,一種是整理修剪,另一種是造型修剪。

①整理性質修剪。修剪花材是花藝創作最重要的環節,剪去花材中有病蟲害的、枯萎的、有殘缺的、有斑點兒的、色彩不均的葉、枝條、花朵,用除刺鉗去除有刺花材。

②造型性質修剪。如何取舍,為花藝作品造型修剪花材,是初習插花者的難題?;ú牡脑煨托藜艉脡臎Q定作品的成功與否。不同花材表達不同主題,修剪方法也不盡相同,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掌握。

其基本原則:

?根據主題造型需求,確定最美的一枝作為主干,剪去高于保留枝及與保留枝平行的枝;

?去掉直沖正前的側枝;

?選出兩2~3枝姿態較好,方向不同的側枝,去掉其余側枝。

在圍繞主題創作修剪過程中,反復不同角度觀察、審視花材,挑選確定最美姿態主枝,剪去其余側枝。

(8)花材吸水處理方法

花期的長短取決于花材吸水的處理。選購回來的花材,重新切根,盡快補充足夠水分?;ú母坑腥缦聨追N處理方法:

①切口水切法。將花材根部放在水中(水深為好),在水中將底端剪切掉1~2cm。通過瞬間擠壓,根部水分迅速沖冠。此方法適用所有花材,如圖0-2-7所示。

②切口敲碎法。木本及纖維多的花材適合此法。用硬物將花材根部敲碎,吸水面積增大,有利于吸水效果,如圖0-2-8所示。

圖0-2-7 切口水切法

圖0-2-8 切口敲碎法

③切口浸燙法。富含漿汁的草本和枝干質地較嫩的花卉,切口處漿汁外流,花枝萎謝快,可采用此法。取一盆沸水,將花根部插水中1~2min左右,待漿汁凝結取出,移至花器中水養。

④切口灼燒法。富含漿汁的花卉,切口處會有漿汁外流,造成花枝萎謝。木本和枝干質地較硬的植物,采用此法。將花根部的切口放在火焰上灼燒,待切口不再有漿汁流出為好,但花根不能燒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密山市| 舞阳县| 衢州市| 东莞市| 中宁县| 右玉县| 平武县| 普定县| 枝江市| 佛坪县| 聂荣县| 荔波县| 洪江市| 潮州市| 龙岩市| 滨州市| 嵩明县| 宁南县| 平乡县| 福贡县| 凤凰县| 韶关市| 高雄县| 台山市| 三明市| 伊宁市| 安远县| 宁晋县| 新龙县| 元朗区| 田林县| 玉屏| 邵武市| 中卫市| 诏安县| 郁南县| 广平县| 东阳市| 湖南省|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