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傳動電動輪自卸車結構與設計
- 趙波
- 1368字
- 2019-10-28 10:53:40
1.6 礦用自卸車的分類
礦用自卸車按行駛道路的不同,可分為公路型和非公路型兩類。公路型屬汽車范疇,一般在工礦企業或建筑工地上使用,由《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 3730.1—2001)定義,它載重量較小,一般不超過25t,可在公路上行駛,與自動裝卸機配合使用能夠快速裝卸。
非公路型載重量較大,一般已超過公路橋涵的外形尺寸和承載標準,不允許在公路上行駛,只能在露天礦山或大型土建工地的專用道路上作短距離運輸,屬于土方機械,由《土方機械基本類型識別、術語和定義》(GB/T 8498—2008)定義。非公路型礦用自卸車由于不在公路上行駛,其最大總質量可不受公路許用軸載質量的限制,有的可達百噸以上,這類車稱為非公路自卸車(off-highway trucks,off-road trucks),主要與挖掘機(電鏟或液壓鏟)或裝載機等配合使用,見表1.2。
表1.2 非公路型和公路型自卸車特征對比

按前、后橋連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鉸接式自卸車和剛性自卸車。鉸接式自卸車前、后車架之間有鉸接軸和擺動環,前、后車架可繞兩個相互垂直的軸相互轉動。剛性自卸車的前、后車架則是剛體一體式的,在大型露天礦山使用較多的是剛性礦用自卸車,其結構一般由車架、貨箱、駕駛室、動力系(發動機)、傳動系(機械傳動或電傳動)、制動系、轉向系、舉升系、減振系(懸架)、電氣系、液壓系(包括液壓舉升、液壓制動、液壓轉向)、潤滑系、輪胎以及輔助設備等總成和部件組成。剛性礦用車一般體積和質量巨大,軸距極短,動力強勁,均不同程度地具備機、電、液一體化功能。
鉸接車在靈活性、越野性方面比剛性車有優越性,在較差路面的牽引能力強于剛性車,適用于路況差或無路的行駛環境。剛性車直線穩定性好,行駛速度高,在較好的路況下運輸效率高。
按貨箱結構形式和卸貨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剛性后卸式、整體底卸式和側卸式。100t級以上的礦用車多采用剛性后卸式結構,中小型車輛常采用側卸式結構,整體底卸式以運煤車為主。
按整車車軸數量的不同,可分為雙軸行駛式自卸車和多軸行駛式自卸車。多軸式礦用自卸車指具有3個或3個以上車軸的礦用汽車,圖1.17和圖1.18就是典型的多軸式結構,絕大多數礦用自卸車采用雙軸結構。
按傳動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機械傳動自卸車(簡稱機械輪)和電力傳動自卸車(簡稱電動輪)。機械傳動類型又可細分為傳統機械傳動型和帶液力變矩器的液力機械傳動型兩種,一般常用于載重100t以下的自卸車,小噸位車型由于性能要求不高,以及結構上的限制,電傳動的優勢已不明顯。電力傳動一般常用于載重100t以上的自卸車,百噸級礦用自卸車除卡特彼勒一家采用液力機械傳動外,全采用電傳動方式。電力傳動類型按機械結構還可細分為電動輪式自卸車和電動橋式自卸車,電動橋自卸車是將電動機置于驅動橋殼內,由2個電動機分別通過輪邊減速器來驅動兩邊的車輪,驅動橋的結構與機械傳動自卸車相仿,所不同的只是動力來源于電動機而非主變速箱。雖然電動橋自卸車很有特色,但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如無特殊說明,本書中的電動輪自卸車僅指牽引電動機置于驅動輪轂內的這種普遍情況。
目前的電傳動礦用車大都采用搭載柴油機的“柴電傳動”形式(在柴油機廣泛應用之前,還曾出現過汽油機—電傳動的方式),基本結構是整體式剛性車架、雙軸(早期有過三軸的)、后卸式。
如無特殊說明,本書論述的主要對象是大型礦用自卸車,選擇柴油發動機作為動力的、采用電力傳動的、雙軸、后卸式剛性非公路型自卸車,即礦用電動輪自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