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軌道交通法規與政策
- 李健
- 1809字
- 2019-10-25 15:02:29
1.1.3 法的特征
法律的特征是法律本質的外化,是法律區別于其他事物和現象的征象和標志所在。了解法律的特征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法律的性能、作用,把握法律的自身規律,以便在人們運用法律時能夠得心應手。由于法律固有的、確定的東西,人們無法想象、任意編造,只能科學地予以認識和分析。在前人對法律特征進行探索和認識的基礎上,把法律的一般特征歸納為四個基本方面,即:調整行為關系的規范,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調整機制,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1.調整行為關系的規范
法律通過對行為的作用來調整社會關系。法律規范是一種行為規范,規范性是法的首要特征。法為人民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模式、標準和方向,規定人們的行為可以怎樣做、應該怎樣做或禁止怎樣做,它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法的標準,是指引人們的行為、預測未來行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時也是制裁違法行為的依據。
法律規范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包括以下幾種含義:(1)法是一種抽象的、概括的規定,它適用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或事而不是特定的人或事;(2)它在生效期間是反復適用的,而不是僅適用一次;(3)它意味著同樣情況同樣適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對于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所發布的文件,要區別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前者屬于法的范圍,后者如委任令、逮捕證、營業執照、調解書等,雖然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不屬于法的范圍,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只是適用法律規范的產物。
2.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
制定是指國家機關通過立法活動產生新規范;認可是國家對既存的行為規范予以承認,賦予法律效力。“認可”通常有三種情況:第一,賦予社會上早已存在的某些一般社會規范,如習慣、經驗、道德、宗教、習俗、禮儀以法律效力。第二,通過加入國際組織,承認或簽訂國際條約等方式,認可國際法規范。第三,特定國家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裁決做出概括,產生規則或原則,并賦予這種規則或原則以法律效力。其中最常見的是第一種情況。法律的創制不是僅僅通過認可或制定,在某些情況下法律被認可或被制定以后還有一個再度創造的過程,這就是解釋。
法律出自國家,具有國家性,因為:第一,它是以國家的名義創制的。盡管它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它不能只是以統治階級的名義。法律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就要求以國家名義來制定和頒布。第二,法律的適用范圍是以國家主權為界域的。第三,法律的實施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的。所有這些是法區別于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征。法律的內容從本質上說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從形式上說是國家意志。只有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統治階級意志才是國家意志。
由于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般來說,法律在一國全部地域范圍內對一切人和組織發生效力。但是我們應當看到法律的“普遍性”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因為不同的法律在空間、時間和對人的效力上是不一樣的。法律在空間上的效力區別取決于這個規范在全國范圍內的普遍生效,還是只在某一確切規定的地區內生效,或是預先規定在國外生效。
3.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調整機制
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和其他社會規范中的權利和義務相比,在內容、范圍和保證實施的方式等方面,是有很大區別的。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必須明確而具體,而像宗教、道德規范等,內容比較原則、籠統,一般僅規定義務而無權利。
對于國家機關和承擔一定社會公務的人員,法律所賦予他們的權利稱為職責、職權。普通公民個人的民事權利,如財產繼承權,可行使,也可以放棄,但職權是不能放棄和隨意處置的,否則就構成違法失職,所以它對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又是義務。
4.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法律的實施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做后盾,那么法律在許多方面就變得毫無意義,違反法律的行為得不到懲罰,法律所體現的意志也就得不到貫徹和保障。國家強制力是指國家的軍隊、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盡管許多社會規范也有強制力,但是其他社會規范的強制力不具有國家性。國家強制力是法律與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區別,比如道德規范就不具有國家強制的性能。但國家強制力不是法律實施的唯一保證力量,法律的實施還依靠諸如道德、紀律、經濟、文化、輿論等方面的因素。
法律的實施雖然是以國家強制力為保證的,但它是由專門的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執行的。所謂法的程序性,即法律的強制實施都是通過法定時間與法定空間上的步驟和方式而得以進行的。通過對法的程序標準正當化,使法律實施的方式更科學、更富有理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