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表情與微行為心理學大全
- 匯智書源
- 1871字
- 2019-10-24 11:30:27
四、嚇死我了:恐懼類微表情
恐懼是對可能發生的傷害所產生的情緒,那些對我們的心理或者身體產生傷害的事情都會讓我們產生恐懼的情感。面對不能戰勝的恐懼,逃跑是最常見的應對措施,而當無法逃離的時候,當事人可能會陷入恐慌,僵在原地。在極端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喪失所有能量,變得虛弱,甚至被嚇死。
1.恐懼表情的產生
憤怒的情緒會讓人開始反抗威脅,此時,在當事人的主觀意識中,這種威脅可以通過戰斗來改變或消除。但是,一旦它超過了當事人的心理承受限度,憤怒就會轉化為恐懼,因為此時的威脅更具壓倒性,甚至會對生存(安全、生命)造成不利影響。

2.飽滿的恐懼表情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有在面臨生死的時候,才會露出飽滿的恐懼表情。其中,它所表現出的最為典型的面部形態特征主要有以下3點:
(1)兩條眉毛向中間方向緊緊皺起,形成縱向的皺眉紋;
(2)兩側的眉頭向上提升,額頭有皺紋形成;
(3)嘴巴張開,露出上齒和部分下齒,嘴角向兩側拉開。
在恐懼的面部形態中,最基本的典型特征是:眉頭向中間上揚、聚攏,眼睛睜大,嘴巴張開。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飽滿的恐懼通常配合有深吸氣的動作。在判斷微表情的時候,注意與表情配合的呼吸動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恐懼的那一瞬間,因為內心中還保持著警覺,對于隨后的結果還不確定,必須要用眼睛來收集視覺信息,所以眼睛是不會瞇起來的。至于電影中表現的那種雙眼緊閉、尖聲大叫的反應,其實是因為人們心中已經確定了將要產生的最壞結果,這種情緒其實屬于悲傷的衍生,通過驚叫來緩解內心的壓力,驅趕對手。
3.恐懼類表情的不同表現
除了飽滿的恐懼之外,恐懼還有幾種不同程度的衍生情緒。
(1)害怕
害怕的典型面部特征就是眉毛向上提升并扭曲,眼睛睜大保持警覺的狀態。眼睛睜得越大,則表明當事人的內心越害怕。雖然害怕的表情不會像飽滿的恐懼那樣夸張地睜大眼睛,但是觀察眼睛的形態,仍然是確定一個人害怕程度的關鍵。具體來說,害怕表情有以下面部形態特征:
①眉頭上揚,且略微扭曲;
②上眼瞼向上提升,使得虹膜露出;
③上唇提起,略微露出上齒;
④嘴角向兩側拉伸,嘴的水平寬度比正常狀態更大。
(2)不安
如果情緒減弱,那么面部表情的形態特征也會隨之減弱。不安是比害怕程度更低的情緒。當一個人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時,臉上就會露出不安的表情:
①眉毛基本上保持平直的狀態,眉頭略微上揚;
②上眼瞼有提升但不明顯;
③與正常狀態相比,眼睛睜開的程度增加,但并沒有夸張的感覺;
④嘴巴保持基本松弛的狀態。
(3)擔憂
不安的情緒再度降低就是擔憂,即雙唇輕微地緊閉,再加上典型的恐懼的雙眉形態。雙唇緊閉其實是一種克制情緒的表現,而皺眉則表示內心存在壓力。擔憂表情的面部形態特征表現主要有以下兩點:
①由于心中有壓力,所以眉頭會有上揚,并顯扭曲變形;
②嘴唇緊閉并繃緊,部分唇紅隱藏,嘴角處有隆起。如果嘴部沒有緊張的形態,則說明擔憂的情緒更為減輕。
4.恐懼與憤怒
恐懼(下圖左)所流露出的表情和憤怒(下圖右)的表情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都有皺眉、睜大眼睛、張開嘴的表情特征。但是,不會有人會認為一個怒不可遏的人在恐懼,或者是一個怕得要死的人在發怒。仔細觀察這兩幅圖,辨別恐懼和憤怒在相同之中的不同之處。

(1)皺眉的方向不同
皺眉表示當事人對刺激源的關注,恐懼和憤怒都有皺眉的面部表情特征。但是,憤怒是眉頭向下、向中間緊皺,而恐懼則是眉頭上提。這時,可以想象鐘表上時針和分針的狀態,憤怒是“10:10狀”的眉形,而恐懼是“8:20狀”的眉形。
(2)皮膚褶皺
有時候,眉頭上揚的動作不易被察覺,這時可以觀察皮膚褶皺。由于兩種表情眉毛用力的方向不同,可以通過觀察上眼瞼的皮膚褶皺情況來幫助判斷是否存在眉頭上揚的動作。
(3)嘴部形態
至于嘴形,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就是模擬嘴形。恐懼表情中的張嘴更多的是為了深吸氣,所以用恐懼的嘴型是不能發出犀利而具威脅性的聲音的。
5.恐懼與驚訝
恐懼(下圖左)和驚訝(下圖右)之間也存在著天然的聯系,這兩種表情的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3點:


(1)眉毛形態
驚訝表情中的眉形上提得很自然,因為人們在驚訝的一瞬間是沒有好壞的感覺的,做出反應就好像是條件反射一樣。
而恐懼表情中的提眉則復雜得多,其眉形整體緊皺,眉頭上揚,眉毛扭曲,會形成明顯的皺眉紋和額部紋路。
(2)眼瞼形態
在驚訝表情中,眼瞼是自然地向上睜大,而恐懼的眼瞼則是“有意”地睜大,眼睛睜得越大,則表示越恐懼。
(3)嘴部形態
在驚訝表情中,上唇不提升,下唇自然地打開;而在恐懼的表情中,上唇會提升,下唇下拉,露出下齒,嘴角向兩側拉開,同時配合有快速的輕微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