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
- 高美華 張佳潔
- 1100字
- 2019-10-24 10:54:17
第一章 走進大學樹立健康新理念
導入案例
【他的問題】
很多大學生在初入大學的時候都會存在著種種不適應,無論是“好學生”,還是所謂的“問題學生”都需要及時的教育引導,因為這種不適應每個人都會存在,只是不適應的方面和適應期長短存在差異。“以前老師總是告訴我,大學是一個充滿自由和夢想的天堂。可是現在這個所謂天堂里的一切都讓我措手不及。同學們談論的東西我都不知道,也不善于和其他同學交往,總是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感覺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太大。我很迷惘,真的,我該怎么辦?”
【情景回放】
陶濤(化名),男,出生在農村,初入大學卻面臨著很多問題。家庭生活條件一般,自我意識比較強,不樂于與人交往,人際關系有些緊張。在學習上,上課時精力不集中,要么睡覺,要么溜號,老師講課聽不進去,總想著課外的事情,比如和哪個班級打籃球了,游戲怎么通關了,周末去哪兒玩了,等等。一學期下來,課程落下很多,還掛了科。他感覺很苦惱,自述道:“都不知道未來的大學生活該如何度過了,一個朋友也沒有,成績也不好,這樣下去大學生活我將一無所獲,將來我怎么找工作啊,我都不敢想了……”
【分析點評】
大學生活對于新生陶濤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開始,需要適應的內容包含了很多方面。
首先,自然環境發生改變,陶濤從農村到了城市,地理、氣候等各方面都會使其產生一定的不適應感;其次,所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大城市的一些娛樂活動和同學的生活習慣對他產生了沖擊;再次,生存技能面對挑戰,大城市的消費水平和他之前的消費水平產生了強烈對比。
從更高層次的適應看,陶濤的生活目標、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都面臨著改變。陶濤的城市社會化水平明顯不高,這和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經濟問題可以通過社會打工、學校勤工儉學、助學貸款、減免學費等多種途徑來緩解,但極少與外界接觸、溝通,使得許多在大學里應該學習的其他方面被忽略。另外,他感到自己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環境不如別人,從而否定自己,錯誤地認為別人生活條件好,就等于自己在這方面無能,給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陰影。這就是一種自卑的體現。陶濤應該放開胸懷,及時調整心態,同時,應多方面看問題,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足,還應該看到自己存在著很多的優點,應知道,生活是可以改變的,不要過分敏感,這樣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只要執著地追求,生活總是美好的。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能否健康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未來的發展。近年來,在大學校園里時而發生不良事件,分析這些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大都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從一定程度上說,心理健康問題已是大學校園里引發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解決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