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來了
寶物藏好了,參與挖寶的人心卻一直懸著。為了安全起見,寶物必須盡快出手,吳希增第二天就外出聯系可靠的買家,可是沒等他帶古董商回到村里,大鼎的消息還是泄漏了。
埋藏寶物之后沒幾天,村里的兩個小孩突然跑來對吳培文說:“三叔,你趕快跑吧,鬼子來了!”此時,憲兵隊、鐵道警備隊,還有皇協軍共100多人已經出現在村外。吳培文一看這陣勢,撒腿就往后村跑。一直跑到野外藏在一個土坑里,遠遠地觀察村子里的動靜。
這一次,日偽軍得到的消息也是捕風捉影的傳聞,他們也不知道寶物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于是把吳培文家翻箱倒柜弄了一遍,沒有找到“馬槽鼎”,還在村子里亂搜了2個小時,逼問了許多鄉親,一無所獲,最后離開了。
招惹了鬼子,這可怎么辦?就在大家惴惴不安時,吳希增回來了。同來的還有赫赫有名的北平大古董商蕭寅卿,隨行的還有兩個腰里藏槍的保鏢。

日軍進村的丑態
大鼎被重新挖出來,一看到大銅鼎,蕭寅卿一下子驚呆了。他拿出放大鏡,從鼎耳仔細地看到鼎足。他瞇著眼睛,一聲不吭,反反復復地看著大鼎。大家沉不住氣了,紛紛催促他說個數兒。蕭寅卿站起來,豎起兩根手指頭:“我要了,這個數兒怎么樣?”
“兩萬?”大家的眼里頃刻間閃現出欣喜,發財了,每家分幾百大洋看來是沒問題了。
“20萬光洋!”蕭寅卿豪邁地說,“不過,這兵荒馬亂的,運不到北平,我也沒法出手,你們得把它分解開,起碼分個七八塊,不然,我也過不了鬼子的檢查站?等我一塊塊地裝了箱,就把錢付給你們。怎么樣?干不干?”
價碼一下子翻了十倍,所有的人都動心了!受20萬銀元的鼓舞,村民開始肢解大鼎,他們買來三打德國造的鋼鋸條,分別鋸刻有銘文一側的兩個鼎足。但36根鋸條幾乎磨禿,鼎足僅留下輕微的痕跡。鋸不開就砸開,有人拎來大鐵錘,墊上被子往鼎上砸。“轟”的一聲,巨大的聲響還是遠遠傳出去,由于害怕把鬼子招來,大家放棄了砸開的想法。肢解大鼎太難了!
吳培文突然說:“這個蕭寅卿不會是耍我們吧?如果鼎破了之后蕭寅卿變卦怎么辦?”吳希增也覺得不妥,他說:“按理講蕭寅卿不用開口給20萬,哪怕給2萬咱們也會賣的,他上來就開出20萬的價確實不合情理。我看咱們還是等等再說。”
眾人恍然,商議后決定暫時把大鼎埋起來,待銀元到手后再做計較。經過這番折騰,吳培文等人都認為先前埋鼎的地方已經不安全了,于是他們將大鼎轉移至西屋馬棚下。
還真讓吳培文說對了,蕭寅卿一去不返,遲遲沒再回武官村。
蕭寅卿沒來,鬼子可是又來了。上一次撲個空的日軍不甘失敗,幾天后又突然沖入武官村。這一次,日本人動用鐵道警備隊、日本憲兵隊三四百人,在村各路口架起機槍,將全村圍得水泄不通。幸好吳培文機警地躲過一處崗哨,直奔村外,躲進了挖沙的大坑里。日本人一進村就直奔與吳培文家一墻之隔的西院,把糞堆翻了個底朝天,又深挖十余米,結果一無所獲。日本人在村里找不到吳培文,留下幾句惡狠狠的話撤兵了。
為了讓日本人死心,村民湊了七八十元偽鈔買了一尊殷墟出土的無銘文的“青銅甗”,并將它與一些碎陶片一并埋在吳家的地下。果然,第二天日本人又卷土重來,他們很順利地找到了那尊藏在地下的“青銅甗”。據村中老人回憶,就在日本人找到這個假寶物之后,從武官村西北方向刮起了幾十年罕見的大風,颶風卷著泥沙襲來,連根拔起幾十棵大樹。日本人不敢久留,帶著搜查到的“寶物”,離開了武官村。這個說法有點迷信色彩,但多少也表現出村民對大鼎的厚愛。
吳培文知道日本人不會輕易被騙,他們肯定會研究帶回去的東西,如果發現是假的,還會再次光臨武官村。從這以后,吳培文被迫離家出走,他在江蘇的親戚家住了兩年,又跑到外地給人做短工,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