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歲后,你值得擁有這樣的人生
- 潘幸知
- 14字
- 2019-10-23 16:05:36
第一節(jié) 選擇愛,就要勇敢去面對
1.這,才是結婚的最佳時機
鐘捷|幸知在線高級情感咨詢師
每一個尚未踏入婚姻或準備再次走入婚姻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時刻:什么樣的我最適合進入婚姻。每個人都清楚,進入婚姻需要很多層次、層面的準備,比如說物質經(jīng)濟的層面,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房子、車子等,再比如說現(xiàn)實層面的一些考慮,結婚之后的生活安排、雙方的接洽、未來家庭的發(fā)展規(guī)劃等。除去這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心理層面的準備,也就是以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進入婚姻是最合適、最健康的。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包括已經(jīng)進入婚姻的人,在結婚前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現(xiàn)實層面的準備上,卻忽略了心理層面的準備。進入婚姻后,才發(fā)現(xiàn),婚姻當中出現(xiàn)的很多矛盾和沖突,恰恰是因為結婚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成熟的婚姻,需要具備高度的自信
愛情會有這樣的特點,尤其是對于情竇初開的少年來說,當真正的愛情發(fā)生時,通常會在內心深處或多或少地產生這樣的疑問:我足夠好嗎?我配得上TA嗎,TA會看得上我嗎?這樣的心理機制幾乎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
心理學中,“自卑”是一個中性詞,是人性中必然存在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是自信和自卑的混合體。通常我們在生活中描述,TA是一個自信的人,或者TA是一個自卑的人。然而更加客觀的一個描述是:一個人在某個情景下呈現(xiàn)自信的狀態(tài),或是自卑的狀態(tài)。即使再自信的人,TA的心底也一定會有自卑的存在。
心理學認為,如果想要達到一個比較真實的“自信”狀態(tài),其實是需要我們在接納自卑的方面做得更成熟一些。因此,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足,與自卑的感覺和平共處,是我們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當一個人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無論TA自身的條件有多好,社會地位有多高,一定會有自卑的一面。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和自己自卑的感覺和平共處,明白這樣的自卑是一種正常的感覺,接納這樣的感受。當我們接納了自己自卑的一面,才能夠沖破一些我們在愛情中本來就比較脆弱、激動、沖動的情緒,從而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們本身具備的優(yōu)點和長處,明白自己值得愛,也可以付出愛。
成熟的自信,就是接納自卑的自信。當我們準備進入一段親密關系的時候,成熟的自信非常必要。倘若我們對自身不足的地方不能夠很好地接納,那么在親密關系中,當我們解讀另一半的言語和行為的時候,往往會變得很敏感,誤讀TA的話,認為對方或對方家人總是在嘲笑我們、貶低我們,由此就會產生一種很強的受傷感,因為親近的人貶低我們與我們關系不大的人貶低我們,是不一樣的,越是親人、愛人,反而越容易受傷。
結婚前,你一定要建立清晰的自我邊界
自我邊界建構比較好的人,既可以保證自己的個性,不會輕易隨波逐流,也可以和他人友好共處,尊重自己與他人。在親密關系中,自我邊界清晰的人,能夠信任自己,也能夠信任對方。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qū),認為結婚以后,既然是夫妻了,就應該像一個人一樣,或者在內心深處感覺雙方是一個人,不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事實上,即使是夫妻,也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人。健康的婚姻其實是兩個獨立的成年人建構的一種很深的情感,以此為基礎聯(lián)結的關系,叫作婚姻。
愛情和婚姻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在熱戀期,也就是愛情產生很濃烈感覺的第12~18個月的這個階段,熱戀的雙方可能會有一些邊界模糊、邊界不清的階段,這是愛情的特質。愛情的這個特質決定了熱戀期的雙方可能確實會在內心深處認為,我們兩個人已經(jīng)沒有什么邊界了,已經(jīng)無所謂邊界的問題。在愛情中,人們有時候是非理性的,但這只是某個特定的階段,因為愛情的保鮮期一般不會超過18個月,也就是我們說的激情期。當愛情的激情褪去以后,婚姻回歸到一個平靜、普通的生活中,如果夫妻雙方還是邊界不清,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在很多的咨詢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婚姻里很多的女性或一些男性,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是這樣想的啊,我不說他也應該知道??!因為我們是夫妻啊”、“我想讓他這樣,為什么他總是不聽我的呢”,這些矛盾產生的背后其實就是邊界不清的問題。
在婚姻中沒有那么多的“應該”,沒有他就應該知道、應該懂得這一說法。有些事你不說,對方就是不知道。真實地表達自己和有效的溝通,在婚姻中很重要,要知道婚姻是由平凡的日子構成。當愛情的激情褪去,雙方的容忍度和包容度也會相應地減少,因此有效的溝通對于夫妻關系的建設很重要。
女人們一定要牢記,兩個人進入婚姻,是兩個不同的人,在很多方面會有所差異,而婚姻的真諦是:越是有不同的意見,越是要拿出來探討。對于這些差異的部分,如果不能求同,也要學會適當?shù)耐讌f(xié)和退讓。如果我們總是無意識地認為:對方和我們是一樣的,沒有從根本上把對方看作是一個真實獨立的人,一定會隨之帶來很多的矛盾和沖突。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也要和我們的原生家庭建立起應有的邊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兩個人建立了婚姻,夫妻關系就是這個家庭的核心關系。所謂的核心關系就是處理你們婚姻中的事情時,就要以核心關系為主。如果一段婚姻中,各自和原生家庭的緊密程度大于和配偶關系的緊密程度,那么這樣的婚姻關系很難健康發(fā)展。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邊界嚴重模糊。無論是現(xiàn)實社會,還是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在婚姻里女方的父母、男方的父母,對于小夫妻的婚姻邊界嵌入太多,把很多的婚姻問題復雜化,給婚姻中的兩個人帶來很多的困擾。
在踏入婚姻之前,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必須和父母建立一個邊界,維護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自主權,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但是我們需要不斷地通過成長,讓自己在經(jīng)濟和精神上更加獨立,也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不僅自己要去經(jīng)歷風雨,而且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所選擇的生活、人、婚姻負責。
在這里也給已經(jīng)進入婚姻中的人們一些建議,當矛盾和沖突發(fā)生時,夫妻雙方作為成年人,要用成年人的方式面對,學會溝通、處理和解決,不要主動地把自己的父母拉入兩個人之間的沖突中。當進入婚姻中的我們,將來為人父母時,也要清晰和孩子之間的邊界,在孩子成人之后,不要以感情和孝順作為要挾,過度地侵入孩子的空間,把我們這一代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痛苦再附加在下一代身上。
進入婚姻前,我們需要修煉基本的共情和理解
作為個體,我們都會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需求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也就是說我們內心有這樣一個坐標系。我們通常是從自己的坐標系出發(fā)來思考判斷,解讀人和事,很少會察覺到隱藏在坐標系背后的價值觀體系,這個價值觀體系非常神奇,它用肉眼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非但存在,還決定著我們怎么樣看待事物、怎么樣生活、怎么樣對待周圍的人等,也就是說我們的價值觀決定著我們的坐標系,即從哪些點出發(fā)來解讀相關的事件。
對方內心的坐標系,能與我們有60%的重合,就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因而在結婚前,了解到對方在想什么;對方在婚姻中的需求是什么;對方渴望得到什么,這些都是決定能否在婚姻中得到幸福的前提。要保證這個前提,必須學會共情和理解別人,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
每個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都是一個逐漸脫離自戀和自我狀態(tài)的過程。孩子和成人的一個區(qū)別是,孩子很自我,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從不會去了解別人的內心感受是什么。而成人的世界中,一定要擺脫內在小孩的狀態(tài),意識到“我們是不一樣的”。
進入婚姻中的兩個人,即使是在大的價值觀上基本吻合,也依然會有30%的差異和分歧,其中包括一些我們從原生家庭中帶來的規(guī)矩和家庭規(guī)則。這是必然的。
成熟、分化程度高的個體,他們就知道:對方和我不一樣。他們會關注“我們的不一樣”在哪些方面,磨掉自己的一部分個性來平衡差異。這就是把“不一樣”呈現(xiàn)出來并且給予解決,這樣的婚姻狀態(tài)是比較健康的。
理解和共情別人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需要我們不斷地通過自我成長來修煉和提升。但這并不是說,在進入婚姻前一定要成長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而是說當我們決定要進入婚姻的時候,決定要和另外一個人共同分享生活的時候,我們至少要具備這樣意識和能力,即:不會在生活中只關注自己的感受,或者要求對方無條件地來服從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夠察覺到這一點,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當我們有自信、有邊界、有理解和共情的能力時,再來面對要不要結婚這個問題,就不會有太多的考慮,至少可以說:我已經(jīng)在心理層面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