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電子商務法的基本內涵
電子商務是廣泛采用新型信息技術或網絡技術,并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商業領域后的結果。商業行為在互聯網環境下形成的獨立的調整對象,孕育了新的部門法——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法作為獨立的法的部門,有其獨特的調整對象,即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由于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變化異常迅速,而人們對它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并且由于認識的角度不同,電子商務存在廣義與狹義之分,相應地電子商務法也分為廣義的電子商務法和狹義的電子商務法。
1.廣義的電子商務法
廣義的電子商務法是與廣義的電子商務概念相對應的,指所有調整以數據電訊方式進行的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
廣義的電子商務法的內容極其豐富,至少可分為調整以電子商務為交易形式和調整以電子信息為交易內容的兩大類規范。前者如聯合國的《電子商務示范法》,后者如聯合國貿法會的《電子資金傳輸法》、美國的《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等,均屬此類。電子商務的形式性規范,與以電子信息為內容的實體性規范之間的關系,猶如訴訟法與實體法,其形式規范可以一部法典或法律而制定,但其實體性規范由于涉及面極廣,無法以統一的法典或單行法律予以囊括,而只能分別以單行法律、法規、甚至是判例的形式出現,也可能融合在其他部門法的規范之中。
2.狹義的電子商務法
如果從聯合國及世界各國,以“電子商務法”或“電子交易法”命名的法律文件的內容上分析,其間存在著明顯的共性,即它們所解決的問題,都集中于諸如計算機網絡通信記錄與電子簽名效力的確認、電子鑒別技術及其安全標準的選定、認證機構及其權利義務的確立等方面。這些實質上都是解決電子商務交易的操作規程問題的規范。這些均是與狹義的電子商務概念相對應的。
為此,狹義的電子商務法是指:調整以數據電文為交易手段而形成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商事關系的規范體系。
從目前國際與國內電子商務及電子商務立法實踐來看,多偏重于從狹義角度理解和使用電子商務法的概念,為此,本書也采用狹義電子商務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