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筑考試培訓研究中心
- 3078字
- 2019-09-30 13:09:27
命題點解讀
命題點1 城鎮道路分級(表1—1)
表1—1 城鎮道路分級

命題點2 我國城鎮道路分類及主要技術指標(表1—2)
表1—2 我國城鎮道路分類及主要技術指標

續上表

命題點3 城鎮道路路面分類(表1—3)
表1—3 城鎮道路路面分類

命題點4 瀝青路面結構組成(表1—4)
表1—4 瀝青路面結構組成

命題點5 瀝青路面墊層及基層的性能要求(表1—5)
表1—5 瀝青路面墊層及基層的性能要求

命題點6 面層的使用要求指標(表1—6)
表1—6 面層的使用要求指標

命題點7 瀝青混凝土面層常用厚度及適宜層位(表1—7)
表1—7 瀝青混凝土面層常用厚度及適宜層位

命題點8 瀝青混合料的結構組成(表1—8)
表1—8 瀝青混合料的結構組成

命題點9 瀝青混合料的主要材料與性能(表1—9)
表1—9 瀝青混合料的主要材料與性能

續上表

命題點10 熱拌瀝青混合料主要類型(表1—10)
表1—10 熱拌瀝青混合料主要類型

命題點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構造(表1—11)
表1—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構造

續上表

命題點12 常用的擋土墻結構形式及特點(表1—12)
表1—12 常用的擋土墻結構形式及特點

續上表

命題點13 擋土墻結構受力(表1—13)
表1—13 擋土墻結構受力

注:三種土壓力中,主動土壓力最小,靜止土壓力其次,被動土壓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命題點14 城鎮道路路基施工基本流程(表1—14)
表1—14 城鎮道路路基施工基本流程

命題點15 城鎮道路路基施工要點(表1—15)
表1—15 城鎮道路路基施工要點

命題點16 城鎮道路路基壓實施工要點(表1—16)
表1—16 城鎮道路路基壓實施工要點

續上表

命題點17 工程用土分類(表1—17)
表1—17 工程用土分類

命題點18 不良土質路基處理的分類(表1—18)
表1—18 不良土質路基處理的分類

命題點19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表1—19)
表1—19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

命題點20 常用的基層材料(表1—20)
表1—20 常用的基層材料

續上表

命題點21 石灰穩定土基層與水泥穩定土基層施工技術(表1—21)
表1—21 石灰穩定土基層與水泥穩定土基層施工技術

命題點22 石灰工業廢渣穩定砂礫(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表1—22)
表1—22 石灰工業廢渣穩定砂礫(碎石)基層施工技術

命題點23 級配碎石(碎礫石)、級配礫石(砂礫)基層施工技術(表1—23)
表1—23 級配碎石(碎礫石)、級配礫石(砂礫)基層施工技術

命題點24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種類與用途(表1—24)
表1—24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種類與用途

命題點25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表1—25)
表1—25 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

命題點26 瀝青混合料面層攤鋪作業施工技術要求(表1—26)
表1—26 瀝青混合料面層攤鋪作業施工技術要求

續上表

命題點27 瀝青混合料面層壓實成型與接縫施工技術要求(表1—27)
表1—27 瀝青混合料面層壓實成型與接縫施工技術要求

續上表

命題點28 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和運輸(表1—28)
表1—28 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和運輸

命題點29 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技術要求(表1—29)
表1—29 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技術要求

命題點30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攪拌和運輸(表1—30)
表1—30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攪拌和運輸

續上表

命題點31 混凝土面板施工
1.模板
(1)宜使用鋼模板,鋼模板應直順、平整,每1m設置1處支撐裝置。如采用木模板,應質地堅實,變形小,無腐朽、扭曲、裂紋,且用前須浸泡,木模板直線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1m設1處支撐裝置;彎道部分板厚宜為15~30mm,每0.5~0.8m設1處支撐裝置,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及模板頂面應刨光。模板制作偏差應符合《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1—2008)相關規定要求。
(2)模板安裝應符合:支模前應核對路面高程、面板分塊、脹縫和構造物位置進行測設;模板應安裝穩固、順直、平整,無扭曲,相鄰模板連接應緊密平順,不得錯位;嚴禁在基層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軌道攤鋪機應采用專用鋼制軌模;模板安裝完畢,應進行檢驗合格方可使用;模板安裝檢驗合格后表面應涂脫模劑或隔離劑,接頭應粘貼膠帶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2.鋼筋安裝
鋼筋安裝前應檢查其原材料品種、規格與加工質量,確認符合設計要求與規范規定;鋼筋網、角隅鋼筋等安裝應牢固、位置準確。鋼筋安裝后應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傳力桿安裝應牢固、位置準確;脹縫傳力桿應與脹縫板、提縫板一起安裝。
3.攤鋪與振動
(1)三輥軸機組鋪筑混凝土面層時,輥軸直徑應與攤鋪層厚度匹配,且必須同時配備一臺安裝插入式振搗器組的排式振搗機;當面層鋪裝厚度小于150mm時,可采用振動梁;當一次攤鋪雙車道面層時應配備縱縫拉桿插入機,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桿間距調整裝置。
鋪筑時卸料應均勻,布料應與攤鋪速度相適應;設有縱縫、縮縫拉桿的混凝土面層,應在面層施工中及時安設拉桿;三輥軸整平機分段整平的作業單元長度宜為20~30m,振動機振實與三輥軸整平工序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宜超過15min;在一個作業單元長度內,應采用前進振動、后退靜滾方式作業,最佳滾壓遍數應經過試鋪段確定。
(2)采用軌道攤鋪機鋪筑時,最小攤鋪寬度不宜小于3.75m,并選擇適宜的攤鋪機;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根據不同坍落度時的松鋪系數計算出松鋪高度;軌道攤鋪機應配備振搗器組,當面板厚度超過150mm、坍落度小于30mm時,必須插入振搗;軌道攤鋪機應配備振動梁或振動板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振搗和修整,使用振動板振動提漿飾面時,提漿厚度宜控制在(4±1)mm;面層表面整平時,應及時清除余料,用抹平板完成表面整修。
(3)采用人工攤鋪混凝土施工時,松鋪系數宜控制在1.10~1.25;攤鋪厚度達到混凝土板厚的2/3時,應拔出模內鋼釬,并填實釬孔;混凝土面層分兩次攤鋪時,上層混凝土的攤鋪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層厚度宜為總厚的3/5;混凝土攤鋪應與鋼筋網、傳力桿及邊緣角隅鋼筋的安放相配合;一塊混凝土板應一次連續澆筑完畢。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不應過振,且振動時間不宜少于30s,移動間距不宜大于50cm。使用平板振動器振搗時應重疊10~20cm,振動器行進速度應均勻一致。
4.接縫
(1)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脹縫應設置脹縫補強鋼筋支架、脹縫板和傳力桿。脹縫應與路面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縫寬必須一致,縫中不得連漿。縫上部灌填縫料,下部安裝脹縫板和傳力桿。
(2)傳力桿的固定安裝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端頭木模固定傳力桿安裝方法,宜用于混凝士板不連續澆筑時設置的脹縫。另一種是支架固定傳力桿安裝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連續澆筑時設置的脹縫。傳力桿長度的一半應穿過脹縫板和端頭擋板,并應采用鋼筋支架固定就位。
(3)橫向縮縫采用切縫機施工,宜在水泥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25%~30%時進行,寬度控制在4~6mm,切縫深度:設傳力桿時,不應小于面層厚度的1/3,且不得小于70mm;不設傳力桿時不應小于面層厚度的1/4,且不應小于60mm?;炷涟屦B護期滿后應及時灌縫。
(4)灌填縫料前,清除縫中砂石、凝結的泥漿、雜物等并沖洗干凈??p壁必須干燥、清潔??p料充滿度應根據施工季節而定,常溫施工時縫料宜與板面平,冬期施工時縫料應填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1~2mm。填縫必須飽滿均勻、厚度一致、連續貫通,填縫料不得缺失、開裂、滲水。填縫料養護期間應封閉交通。
5.養護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養護,可采取噴灑養護劑或保濕覆蓋等方式;在雨天或養護用水充足的情況下,可采用保濕膜、土工氈、麻袋、草袋、草簾等覆蓋物灑水濕養護方式,不宜使用圍水養護;晝夜溫差大于10℃以上的地區或日均溫度低于5℃施工的混凝土板應采用保溫養護措施。養護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彎拉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不宜小于設計彎拉強度的80%,一般宜為14~21d。應特別注重前7d的保濕(溫)養護。
6.開放交通
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彎拉強度40%以后,可允許行人通過?;炷镣耆_到設計彎拉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
- 2019年一級建造師《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命題點全面解讀
- 《投資建設項目實施》命題點全面解讀
- 2014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速通寶典: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命題點全面解讀
- 《工程咨詢概論》命題點全面解讀
- 《投資建設項目決策》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2015年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精解+專家預測密卷:建設工程經濟
- 《安全生產技術》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監理案例分析
- 《水利水電工程管理與實務》命題點全面解讀
- 2019年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專業知識考試》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