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現代交通運輸的種類與作用
一、現代交通運輸的種類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人們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聯系交往的手段,也是銜接生產和消費的一個重要環節。
現代交通運輸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5種運輸方式,它們各有其不同的技術經濟特征與應用范圍,必須綜合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運輸建設投資和運輸費用,而且為各種運輸方式的加速發展、不斷更新技術和提高服務質量提供條件。
二、交通運輸業的性質與特點
1.交通運輸業的性質
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從事各種生產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本身的位置變化,即位移。離開這種位置變化,一切生產活動將無法進行。
工業和農業是人類社會兩個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而運輸業同樣也是一個物質生產部門,只是運輸生產的產品不是改變勞動對象的性質和形態,而是改變旅客和貨物在空間的位置移動(位移)。
運輸業作為一個專門擔當客貨運輸任務的物質生產部門,是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供銷部門、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的相互聯系服務的,對于國家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全局性的作用。
2.交通運輸業的特點
(1)運輸業在自己生產過程中對勞動對象所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物理加工,加工后所得到的結果不是形成任何新的物質產品,而只是運輸對象的位置變化。可見運輸業的產品就是旅客和貨物所在地點的改變,即位移,它的計量單位是人·公里和噸·公里。
(2)運輸業的產品——旅客和貨物的位移,同運輸業的生產過程不能分離,即位移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因此,運輸業的產品既不能儲存,也不能進行積累。
(3)運輸業不能用調撥產品的辦法來調節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對運輸的需要,只能用調動交通運輸業的一部分生產能力,如機車車輛等移動設備來進行調劑。
(4)交通運輸業生產過程的空間范圍極為廣闊,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有時需要由幾種運輸方式共同完成。
三、交通運輸的技術經濟特征及適用范圍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條件,交通運輸的發達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標志之一。
由于各種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優缺點,因而它們都有各自最適合的應用范圍。
1.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是以固定軌道作為運輸道路,由各種牽引動力牽引車輛運送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具有運輸能力比較大、運輸速度比較快、安全程度比較高、運輸成本比較低、受天氣條件的影響比較小。每一列車載運貨物和旅客的能力遠比汽車和飛機大得多,并具有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全天候等特點。因此,在國土幅員遼闊的大陸國家鐵路運輸是陸地交通運輸的主力,適合經常穩定的大宗貨物運輸,特別是中長途貨物運輸,也適合中長途、短途城際和現代高速旅客運輸的需要。
2.公路運輸
公路運輸是在公路上運送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方式。它的主要優點是機動、靈活性強,而且對客運量、貨運量大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中短途運輸中效果最突出,特別是“門到門”的運輸,不需要中途倒裝,既加速了中、短途運輸的送達速度,又加速了貨物資金周轉,還有利于保持貨物的質量和提高客貨的時間價值。此外,公路運輸還可擔負鐵路、水路運輸達不到的區域內的運輸以及其終點的接力運輸,它是其他運輸方式的補充和銜接。公路運輸相比之下,投資少、資金周轉快、投資回收期短,且技術改造比較容易。但其裝載量小,單位運輸量的能源消耗大,運輸成本高,產生噪聲和排放污染物對環境有較大的污染。
3.水路運輸
水路運輸是以船舶為交通工具,在水域沿航線載運旅客和貨物的一種運輸方式。水路運輸按航行的區域分為遠洋運輸、沿海運輸和內河運輸等類型。
水路運輸能力相當大,且具有占地少、投資省、運輸成本低等特點,在運輸長、大、重件貨物時,與鐵路、公路相比,水上運輸更具有突出的優勢。對某些過重、過長的大重件貨物,鐵路、公路無法承擔,而水上運輸一般能完成。對大宗貨物的長距離運輸,尤其是遠洋運輸,水路運輸是最經濟的,也是國際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但是水路運輸速度比鐵路運輸等要慢,而且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較大,冬季河道或港口冰凍時即須停航,海上風暴也會影響正常航行。
4.航空運輸
航空運輸是用飛機運送旅客和貨物的一種運輸方式。航空運輸在20世紀崛起,是運輸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航空運輸最大的特點是速度快,并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在當今的時代,其高速性具有無可比擬的特殊價值。航空運輸不受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的障礙,只要有機場并有航路設施保證,即可開辟航線,如果用直升機運輸,則機動性更大。航空運輸適用于長途旅客運輸、貨物運輸及郵件運輸,包括國際和國內運輸,在通用航空運輸方面(攝影、人工降雨、林業播種、抗災救護等)更顯優勢。其缺點是載運能力小、能源消耗大、運輸成本較高。
5.管道運輸
管道運輸是以管道作為運輸通道,并備有固定式機械動力裝置的現代化運輸方式。管道運輸是近幾十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的一種運輸方式,主要以石油、天然氣、成品油等流體能源為運送對象,之后發展到可以輸送煤和礦石等固體物質(將其制成漿體,通過管道輸往目的地,再經過脫水處理轉入使用)。管道運輸具有輸送能力大(管徑為1200毫米的原油管道年輸送量可達1億噸)、效率高、成本低及能耗小、占用土地少,且不受地形與坡度的限制,易取捷徑,可縮短運輸里程;基本不受氣候影響,可以長期穩定運行;沿線不產生噪聲且漏失污染少,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現代化運輸工具。管道運輸是流體能源非常適宜的運輸手段,尤其是輸送危險品的油類,管道埋于地下,受地面干擾少,運此類物品較為安全。
當然,管道運輸也存在一些缺點,它適于長期定向、定點、定品種輸送,合理輸量范圍較窄,若輸量變換幅度過大,則管道的優越性就難以發揮,更不能輸送不同品種的貨物。
總之,5種交通運輸方式既相對獨立又互相依存,既有協作又有競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運輸技術不斷進步的條件下,如何綜合利用和發展各種運輸方式的問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然而,在不同的國家,由于國土面積、資源分布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關系也有所不同。但是,應該在保證運輸安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等前提下,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優勢和功能,做到合理分工和協調發展,力求經濟合理地滿足運輸需求。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我國的交通運輸業是以鐵路為骨干,公路為基礎,努力發展航空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技術,加大水路運輸能力,加快沿海港口的建設,適當發展管道運輸,建設一個全國統一的、協調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