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癡迷音樂的男生

1981年6月,小曾參加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他以比錄取分數(shù)線多一分的成績考上了全縣最好的中學——遂川中學。

進入初中后,小曾除了喜歡拉二胡、聽歌之外,還開始學習唱歌。沒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他就在家里跟著電唱機、錄音機一道唱。

一天中午,小曾放學回家打開收音機,無意中收到一個音樂臺,其中有個《中廣流行歌曲排行榜》節(jié)目的歌他覺得特別好聽。從此,每天中午放學一回到家,他就急急忙忙盛上一大碗飯菜,把自己關(guān)進房間里一邊吃飯一邊聽歌。這些歌讓小曾開闊了眼界,他感覺這些歌詞歌譜的寫法與自己平時聽的歌不一樣,他想“怎么可以這樣寫呢!”

為了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小曾自費訂了一份《歌曲》刊物。這個刊物開設了一個《外國歌曲》專欄,上面刊登的多是美國等一些國家的鄉(xiāng)村歌曲。這些外國的鄉(xiāng)村歌曲,歌詞取材于日常生活,詼諧幽默,角度獨特,曲譜清新自然,直入人心,給小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對小曾后來的歌曲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還沒有普及電腦,更甭提互聯(lián)網(wǎng),要想得到一首歌曲的曲譜很難,小曾就用了一個最原始的笨辦法——抄歌。遇到好聽的歌,他就想辦法抄下來,日積月累,他整整抄了兩大本。這兩本手抄本歌曲成了小曾的寶貝,他總是隨身攜帶。

當時在學生中流行臺灣校園歌曲和鄧麗君演唱的歌曲,這些歌小曾很喜歡,不少都被抄進了他的手抄本里。那時候中國還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思想還沒有完全解放,一些歌被定為“靡靡之音”,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學校是禁止學生唱的。小曾覺得這些歌好聽,就偷偷地唱。為了應付老師檢查,小曾準備了兩個抄歌本,一個用來抄外國和港臺的流行歌曲,一個用來抄中國大陸的民歌。遇到老師檢查,他就把民歌歌本拿出來,老師一看上面抄的都是《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茉莉花》《在那遙遠的地方》等中國民歌,自然也就蒙混過關(guān)了。

初三那年,小曾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特別想寫歌。于是他悄悄地寫了幾首,一開始還不好意思拿出來,直到上了高中才拿出來給同學們唱。

1984年,小曾以音樂特長生身份直接升入本校高中。這時他遇到了特別高興的一件事,把他引進音樂殿堂的倪傳龍老師調(diào)到了遂川中學,還當上了他的班主任。從此,在倪傳龍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下,小曾學習音樂的熱情更高了。

1985年,遂川中學舉行了一次唱歌比賽,小曾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報名參加。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唱歌比賽,選一首什么歌呢?那一年正好臺灣歌手齊秦出版了專輯《冬雨》,專輯內(nèi)《大約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兩首歌廣為傳唱。其中《外面的世界》這首歌是齊秦根據(jù)自己在少年感化院的親身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代表作,旋律簡單卻催人淚下。小曾決定選這首歌。

比賽那天,其他的選手上臺都是清唱,唯獨小曾用伴奏帶唱,效果非常好。比賽結(jié)束,小曾進入前三名,獲得了二等獎,他也成了學校第一個拿伴奏帶唱歌的歌手。

從此,小曾在學校名聲大作,他既會唱歌又會寫歌,還會拉二胡、小提琴,一群愛好文藝的同學整天圍著他轉(zhuǎn),鼓動他牽頭成立學校文工團。小曾也想組織一個文藝團體,但當時學校沒有條件。文工團沒成立,“曾團長”的頭銜卻在同學中叫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普宁市| 施秉县| 将乐县| 济宁市| 阜康市| 新巴尔虎右旗| 巴南区| 云龙县| 新建县| 淮南市| 洛阳市| 海晏县| 巴南区| 冀州市| 辰溪县| 台湾省| 瑞丽市| 襄垣县| 鹤壁市| 光山县| 合山市| 亳州市| 东乡县| 乐山市| 津市市| 安庆市| 阳原县| 五台县| 广汉市| 万荣县| 蒲城县| 兴城市| 巨野县| 新源县| 鹤庆县| 上林县| 乌鲁木齐市| 临漳县| 时尚|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