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伙人:發掘高潛力人才
- 姚沛澤
- 1462字
- 2019-10-21 15:50:17
前言
FOREWORD
2015年4月10日,馬云和馬化騰這兩位互聯網大佬就環保議題達成一致,聯手出任“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董事會聯席主席。這并不是兩人第一次“在一起”,2013年,“二馬”曾一起和平安、攜程等成立了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合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2013年熱映的《中國合伙人》,讓人們更直觀地看到了團隊的力量。實際上這樣的“中國合伙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上演。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稱霸商界的大企業,基本上都是幾個合伙人創立起來的,如百度,李彥宏帶領著“七劍客”;如騰訊,馬化騰帶領著“騰訊五虎”;如阿里巴巴,馬云的“十八羅漢”。國外的合伙模式更加成熟,而且規模更大,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與沃茲尼亞克,谷歌公司的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
2010年,美國一家著名雜志評選美國最成功的企業聯合創始人,便有上述三家硅谷傳奇公司,雜志中寫道:“這些人是如何找到商業合作伙伴,又如何將他們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取得商業成功的。他們很多是長期的朋友、同學甚至是親屬。不過也有一些人最初關系并不密切,甚至一些合伙人至今關系都不好,但這不妨礙他們取得共同的成就。”
如果你還存在著“我一個人既有能力又有資源用不著合伙人”的僵化思維,那么很可能會在創業中屢屢碰壁,因為這是你一個人在跟一群人戰斗,合伙做生意的最大優勢在于資源共享、能力互補,一個人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一枝獨秀,但是卻很少能在商界中做強做大。
創業需要的是一個系統,而非某一兩個單點,作為單獨的一個人,不可能具備創業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和資源,并且,在對市場的思維方式方面必定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產生對市場判斷的誤差。同時,創業中還涉及很多關于專業領域的知識,沒有人能夠全知全能,既有高超的專業能力,又有超于常人的領袖思維,又有天才般的營銷之道——這樣的人應該不會出現。
有一個公式是:“一個人的100%小于100個人的1%。”這個世界上沒有“全能冠軍”,沒有一個人可以做所有的事情,合作往往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以說,創業社會化是一種趨勢,由于獨立創業勢單力薄,所以幾個人湊在一起有利于創業投資,合作創業不但可以有效籌集資金,還可以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對各種資源的利用與整合,合伙投資可以解決資金不足等問題。
然而,雖然合伙創業的優勢很大,但仍有許多合伙人把合伙創業搞砸,因為一旦合伙就是幾個人在一起的活動,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在“人”的方面出現問題,這也是每一個合伙企業要渡過的難關,比如當出現危機時,合伙人就容易思考自己的利益得失,想要提前“撤退”;比如初期合伙合同不規范,導致后期利益分配不均時,出現錢權爭奪,這種爭斗是最傷企業的;還有當面臨不同決策時,以誰的意見為準,出了問題誰又來負責等,這其中有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我獲得成功的奧秘,就在于有一大批人在工作中真誠地合作。”合伙人創業方式是最省力、有效的創業方式,不同的合伙人會為你帶來不同的優勢,當你善用這些優勢,并予以整合,就能夠在眾多創業隊伍中嶄露頭角。正如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孫吳聯軍大敗曹軍,如果孫吳兩方不合作,單獨一方是沒辦法跟強大的曹操抗衡的。
本書將為您詳細講解合伙制度以及合伙合同的規范,同時又有大量真實合伙案例,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看看世界知名企業是如何合伙的,合伙人制度的利與弊,分析哪種合伙注定失敗、問題出在哪里。
單槍匹馬的英雄時代已經過去,懂得合伙才能讓己方優勢最大化,與優秀的人才合伙,與優秀的企業合作,謀得共贏。
編者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