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全模塊解析
- 楊鋼 溫和平
- 1370字
- 2019-09-30 13:27:39
2.1 企業怎么做人力資源規劃
作為職能型戰略(也稱之為功能型戰略)的一種,人力資源規劃(戰略)最通俗的理解就是“3+1”。“3”就是對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進行基于公司戰略目標/定位要求下的倒推,進而分析出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人員數量(編制)的要求,對人員質量(素質和技能)的要求,以及在組織架構及崗位設置上的要求;“1”就是這三個方面的執行方案,包括執行計劃、資源配置等。
2.1.1 人力資源數量規劃
人力資源數量(編制)的規劃實際上是一個需求預測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完成需要依賴于數學模型,例如馬爾科夫鏈模型。但是,馬爾科夫鏈模型的使用比較復雜,而且對數據積累有要求;對于大多數不是數學、統計學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而言,用好馬爾科夫鏈模型顯然是有點勉為其難了。
除了馬爾科夫鏈模型,還可以有一種最簡單的方式:通過計算出當前公司的全員人均勞動生產率,然后依據未來的營業收入預測,除以人均勞動生產率,這樣就可以得出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的人力資源數量(編制)。但是這種方式誤差較大,而且有時候業務量的遞增并不會導致人員編制的同比增加,甚至采用了新的生產、營銷方式后,業務量遞增但人員反而減少。
2.1.2 人力資源質量規劃
人力資源質量(素質和技能)的規劃相對比較簡單,即基于公司未來的戰略目標/定位,倒推出對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和技能的要求,具體地說,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任職資格管理體系,去規劃和明確各崗位在未來公司戰略/目標的要求下所應該具備的知識、素質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做人力資源質量規劃時,除了要建立企業的任職資格管理體系,最好還能夠同步開展能力素質模型庫的建立,以及員工職業發展通道的設計,這樣更有助于識別人才、培養人才,讓人才的培養方案更具針對性,也能夠讓人才的穩定性和歸屬感更高。
2.1.3 人力資源結構規劃
比起前兩者,人力資源結構規劃就更復雜一些,尤其是許多涉及組織架構的調整、各部門的職位設置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都不是普通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能夠掌握的。因此,這對傳統的以人事行政工作為主的人力資源部門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未來的人力資源部門不僅需要精通人力資源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通曉公司的各個業務領域,成為業務部門的合作伙伴。
通常的做法是:組織架構的調整與變化,需要直接與高層對話,聆聽高層的設想與意圖;對于各部門的職位設置變化,可以多與部門負責人/分管副總溝通。不過,由于組織架構與職位的變化屬于企業的頂層設計,人力資源部門通常很少介入,但從實際操作的角度看,最好是由決策人手牽頭,會同各分管副總及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來聯合制訂。如果企業里有組織發展的這部分職能,最好由該部門或該崗位來組織。因為人力資源結構的規劃,其背后是企業的業務屬性、戰略定位、產品/服務的變化,所以不僅不能繞開業務部門,還要以業務部門為核心、以戰略為導向。
2.1.4 人力資源規劃的執行方案
完成了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規劃之后,就應及早制訂執行方案;通常的執行方案包括工作計劃和費用預算兩個方面。工作計劃包括了工作清單、進度表、工作組組建;費用預算則需要分別列出費用科目清單,例如招聘面試費用、培訓費用、薪酬福利預算等。由于篇幅所限,人力資源規劃的執行方案在此不作贅述。總之,人力資源規劃的執行方案是整個人力資源規劃實施效果的關鍵,除了要得到企業高層的重視之外,各部門的負責人更應該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