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投資者的成功之道: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
- 陳曉虎
- 2197字
- 2019-09-30 13:19:59
推薦序
FOREWORD
你怎樣信仰,就怎樣生活
在我動筆這一天,上證綜指的點位是4657.60點,又創下了七年新高。其實,我對此“漠不關心”,在始于2014年7月的這波行情中,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踏空者,沒有持有任何股票甚至基金。原因很簡單,沒有時間和精力,但我相當坦然和淡定。
我應該追悔莫及嗎?在外人看來應該是的。更有意思的是,過去十年的媒體生涯,我的工作變動和股市反轉有著莫名的相關性,而我本來應該抓住這次“機會”。
2005年6月,我開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到處都是關于股權分置改革的討論,伴隨著這一“利好”,上證綜指卻一度跌破了千點大關,但隨后大牛市噴薄而出;2007年2月,我開始了我的第二份工作,當時上證綜指剛剛突破歷史大頂2245.44點,正朝3000點狂奔,并在泡沫聲中短暫回調后繼續向上;2007年10月,因身體原因我結束了短暫的第二份工作,那時股市的故事或者說“事故”已經婦孺皆知了,上證綜指創下了歷史最高點位——6124.04點。
2009年7月,當我再次開始工作時,上證綜指在金融危機后剛剛經歷了一輪暴漲,九個月的時間從1664.93點攀升至3478.01點,并在隨后開始了歷時五年的橫盤下跌;2014年7月21日,我再次開始了一份新的工作,那時上證綜指的點位是2054.48點,現在故事還沒有結束。諸位請放心,我還沒有換工作的打算。
之所以說了這么多,是因為當我告訴別人這個“故事”時,好多人都認為我的工作變動甚至可以作為趨勢性指標了,只是不確定是正向還是反向。
這應該不只是玩笑。股市投資者,不管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還是以炒股為生或為樂的散戶投資者,都會有意無意尋找或構建自己的“信仰”——投資的規律、原則和理念。這個過程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思考、不斷認識自己中完成的。其中,最偷懶也可能是最失敗的投資者“信仰”的是人——那些樂于散播小道消息和勇于推薦個股的“帶頭大哥”們,但這可能不算形而上的“信仰”而是形而下的“迷信”。
在我看來,投資的“信仰”或者說投資哲學,不僅要做到內部的統一(因為一些投資理念和原則往往是互相沖突的),而且還要與人生哲學內在統一。正如19世紀丹麥的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所說的,“你怎樣信仰,就怎樣生活”。
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沒有辦法把投資從生活中剔除,單獨構建一套只屬于投資的“信仰”。投資哲學和人生哲學是雙向互動的,既要求在投資中發現人性,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也要求在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后,重新認識投資的本質——一群容易犯錯的、常常非理性的人,基于時間帶來的不確定性的一次又一次交易。
設想一下,當過馬路時,你是否愿意隨大流地跟著大多數人一起“闖紅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絲毫不覺得這樣有任何錯誤,那很遺憾,在證券市場中,你可能也會是一個盲從的人,因為你習慣于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來決定。更進一步來說,你可能不是一個很注重細節和喜歡質疑的個人主義者,而是信奉浪漫而不切實際的集體主義者,因為你相信“集體”的決策能夠構建一個美好的世界,能夠幫助實現你的夢想,你相信任何向你描述藍圖的人,就是不相信自己。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無知的人”,在短期也可能“傻人有傻福”,還是會有所收益或者說風險沒那么大,因為集體的效率是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逐漸減小的,這是最迷惑人的地方。在過馬路的例子中,最先暴露在風險中的人往往不是前面的“帶頭大哥”,也不是最堅定的盲從者,而是隊伍中后部的人,他們猶猶豫豫、進進退退,最終消耗了意志甚至生命。
而如果你內心已經存在自省,知道“闖紅燈”是危險和錯誤的,你只是在與狼共舞,你有充足的自信和能力躲開湍急的車流,那事情則另當別論。你并不盲從,而且還是一個激進的個人主義者,你時刻提防著身邊的一切,你是隊伍中隱藏的“帶頭大哥”,可能隨時制造混亂。還原到證券市場上,你可能就是索羅斯(George Soros),站在路邊面帶微笑靜靜等紅燈過去的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而拿著計算器計算車速和紅燈時間的就是西蒙斯(James Simons)。
這三位投資大師,分別是趨勢投資、價值投資和量化投資的代表,盡管他們的投資哲學有著統一的精神內核——相信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由有限理性的人組成的市場不總是有效的,而是總會犯錯的,但他們還是有著不同的投資哲學,他們利用人們的錯誤為自己獲取超額收益的原則和方法不盡相同,這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個人稟賦和人生哲學。
盡管從回報率來看,西蒙斯是三者中的贏家,但不能完全以回報率來衡量投資哲學的優劣。投資哲學不分高下,只有合適與不合適。那么,普通投資者該如何構建自己的投資哲學?簡單的雜糅肯定是草率的、沖突的,在實踐中這只會讓自己更加無所適從。投資哲學從來沒有普適性,它需要和個體的人生哲學內在統一,它是個體在一次次思想和現實的較量中不斷完善的。投資哲學是否構建成功,每一次交易都是試金石,投資者要捫心自問,是否遵守或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和信念?抑或投資哲學是否依然讓我不知所措?
陳曉虎先生的這本書給出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宏觀分析尋找好生意、微觀分析尋找好公司和趨勢分析尋找好價格。其實,這也為投資者詳解了投資決策的三部曲,即擇行業、擇股和擇時。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梳理各個投資派別之間的共性和差異,以及普通投資者對其的偏見,試圖將價值投資、成長投資和趨勢投資融會貫通,構建內在不沖突的投資哲學。雖然這可能是僅僅屬于他自己的尚在演化過程中的“信仰”,但一個職業投資者的心路歷程已足夠給我們很多啟發。在此鄭重推薦。
崔宇
“界面”聯合創始人,曾供職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2015年5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