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軟件架構:從系統環境到軟件部署
- (印)蒂拉克·米特拉
- 566字
- 2019-09-02 17:48:38
3.2 小結
做事恰到好處,是一種極其難得的境界,很多行業的工作者都缺乏這種智慧。
筆者在本章只是確定并(非常簡短地)描述了架構中的某些方面,它們是軟件架構開發工作得以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條件。
首先我們要從系統環境方面來考慮,把IT系統當成一個黑盒,并且只描繪出這個黑盒與外部的其他應用程序及系統之間的連接和信息交換情況。架構概述可以展示出系統架構中的構建塊(ABB),并使架構師可以由此對系統的內部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功能模型使得架構師可以看到架構的子系統視圖,該視圖不僅能夠對各項功能進行系統化的分組,而且還能夠描述出每個功能組件(也就是軟件組件)展示給外界的接口以及這些組件本身需要使用的接口。操作模型強調了拓撲結構的定義方式,使得我們可以把功能組件放置在拓撲結構中的適當位置上,以便在系統運行時能夠正確地操縱這個系統。集成模式會對一些機制和技術進行細化,以確定出一些可供復用且易于縮放的技術,使得本系統能夠與其他一些應用程序、系統及數據庫簡便地集成起來。基礎設施架構強調的是實際的服務器、硬件、網絡以及它們在數據中心和相關設施中的放置位置。架構決策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在用架構的方式來解決某些特定問題的過程中,會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方案,而架構決策則可以把我們對這些方案所產生的想法收集起來。
好了,說完這些之后,我們該講一些更實在的內容了。
推薦閱讀
- 多媒體CAI課件設計與制作導論(第二版)
- Spring Boot開發與測試實戰
- 劍指JVM:虛擬機實踐與性能調優
- 游戲程序設計教程
- PhpStorm Cookbook
- Windows Forensics Cookbook
- Linux操作系統基礎案例教程
- Mastering openFrameworks:Creative Coding Demystified
- Android Wear Projects
- 匯編語言編程基礎:基于LoongArch
- Learning Modular Java Programming
- Getting Started with React VR
- PowerDesigner 16 從入門到精通
- 大數據時代的企業升級之道(全3冊)
- Groovy 2 C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