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職場中的戰國策
  • 劉飛
  • 2577字
  • 2020-03-11 14:21:49

05 雍氏之役(一)

《戰國策》中有關“雍氏之役”的記載,橫跨《東周·楚攻雍氏》《西周·雍氏之役》《韓二·楚圍雍氏五月》《韓二·楚圍雍氏韓令冷向借救》諸篇。在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對“雍氏之役”也有多處相應的記載。

戰國時期,殺伐不絕、攻爭不休,“雍氏之役”并不是決定天下格局變化的關鍵之戰,也不是顛覆諸侯勢力角逐均衡的轉折之戰,為什么仍然會在《戰國策》《史記》中占據如此之多的篇幅呢?

【原文】西周·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韓征甲與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蘇代。蘇代曰:“何患焉!代能為君令韓不征甲與粟于周,又能為君得高都。”周君大悅,曰:“子茍能,寡人請以國聽。”

蘇代遂往見韓相國公中,曰:“公不聞楚計乎?昭應謂楚王曰:‘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今圍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應之計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應聞此,必勸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

代曰:“公何不以高都與周?”

公中怒曰:“吾無征甲與粟于周亦已多矣。何為與高都?”代曰:“與之高都,則周必折而入于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周之節,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公中曰:“善。”不征甲與粟于周而與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典故演繹與職場映射】

夜已深,宮城外一片靜寂,宮城內的韓王郁郁寡歡,憑欄而望,夜風撩撥著他的須發。左右隨侍肅穆而立,他們知道此時此刻,不僅僅是韓王憂郁,離王城不遠的雍氏(地名)守軍,更是備受煎熬。楚國的大軍已經將雍氏城團團圍住五月有余,戰事連綿、糧草不足、士卒傷亡過半、苦撐待援。解圍,韓國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而雍氏城破,王城之外再無屏障,楚軍不日即可兵臨陽翟(王城)。韓王在樓臺上眺望城門,這時的他,多么希望派出去的使臣能帶回扭轉危局的好消息。就在韓王心急如焚的同時,韓國左鄰右舍的國君臣子們,同樣被這場圍城之戰,攪得心神不寧。韓國的使臣快馬加鞭分徑而行,東周國、西周國面臨韓國求兵求糧之請。雖然此時的韓國,已經被戰事所累,但是對于東、西小周國而言,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敢開罪于它。可是哪有人愿意,將自己的兵卒糧草,白白送予他國去消耗,況且,支持韓國就意味著與楚國為敵,左右為難,兩國國君的煩躁之情,不遜于韓王。作為領導,身邊一定要有個搖扇子的,能夠在關鍵時刻為領導出謀劃策、分析利弊、運籌決斷。此時的東周君,身邊謀士匱乏,只能答應韓國的求援要求。好吧,有錢的出錢。東周君向韓國資助糧食,以備解圍反擊之用。而西周君就幸運得多了——在他的身邊,有蘇代(蘇秦的族弟,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代來到了韓國,這為焦灼中的韓國帶來了一線希望,東周國的糧草來了,西周國派來了蘇代,蘇代會代表西周君為這場戰爭做出怎樣的支援呢?

蘇代拜會韓國相國公仲侈,沒有帶來一兵一卒、一糧一粟,卻帶來了一個讓韓國人大跌眼鏡的方案。蘇代直截了當:“此次策劃并執行圍攻雍氏的楚國將軍是昭應,他曾對楚王說:韓國常年疲于兵禍,因而糧庫空虛。乘韓國饑荒,出兵奪取韓國雍氏,不到一個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公仲侈眉頭緊鎖,這些事情他都知道,現在他只想知道西周國會出多少兵馬和糧草。蘇代沒有理會公仲侈的表情變化,繼續說道:“如今五個月了,城池尚未攻破,這說明楚兵攻城戰力不足,且五個月深入他國國境作戰,后勤補給壓力與日俱增,將士們更是士氣漸減,軍心浮動。而此時此刻,韓國卻要西周國出兵出糧,這無疑于告訴楚國,韓國撐不住了,沒有外援很快就會垮掉,雍氏城指日可待。如果昭應說服楚王增兵,給攻城再加一把力,雍氏城必然陷落。”

公仲侈的眉頭一展,不是輕松,是頓悟。他略略點了點頭:“蘇子所言極是,不過我國的各路使臣均已派出,邦國之間也各有回應……”“韓國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給西周呢?”蘇代未等公仲侈說完就打斷了他的話。公仲侈先是蒙了一下,迅速反應過來的他,已經顧不上什么相國之儀、邦交之禮了,怒而言道:“豈有此理,依你前言,尚且有理,韓國可不向西周國征兵征糧,這已經很寬容了。你居然還能提出索要韓國之地,荒謬至極!”

縱橫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始終能抓住問題的本質,不被他人的情緒、周邊的環境、紛繁的變化所影響,而且他們永遠是那么的直截了當,干脆利索。蘇代又說:“假如韓國能把高都送給西周,那么西周必定會與韓國立盟修約。我國與貴國交好結盟,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秦國,對其而言,西周國成了韓國西部邊境的牢固屏障,秦國東圖韓國,就不會那么順利了。之前秦國攻韓,需要從東、西兩周國借道方能成行,現在咱們是一家人了,還怎么可能助秦攻韓呢?其實得到了高都,對于西周國而言也是有損失的,秦國必然會與西周國斷交。而西周只能單單交好韓國,這樣一來,韓國就是在用一個高都,換取一個西周國,你覺得劃算不劃算呢?”公仲侈思索良久,覺得蘇代之言還是有利于韓國國家利益的,于是果斷決定不向西周征兵征糧,并把高都送給了西周。

韓國與東周國、西周國之間的交涉談判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境況,尤其是與西周國最終達成的合作,簡直讓人匪夷所思。其實在職場中,這樣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無論是與外部客戶、合作商、供應商,還是和內部員工的溝通,要能對談判的內容進行有效而迅速的區分。一般包含兩個層面:第一,與談判事宜本身緊密相關聯的信息內容,不要偏離,盡力拿到預期的結果,像從東周國獲得戰爭資源一樣,這樣的結果是成功的。第二,要特別注意在談判過程中延伸出來的利好因素,及時加以判斷分析,如客觀可行,就要迅速提煉和作出回應。這個時候,考驗的是談判者的綜合判斷能力、分析能力、風險掌控能力、思考問題的眼界和格局。就像從西周國雖然沒有獲得有利于化解雍氏之圍的現實支援,但是卻為韓國獲得了長遠的安全保障。

與此同時,在談判之前,要賦予談判者底線控制的原則和標準,就像韓國相國公仲侈能夠不經請示,而將一座城池送予他國,這是職責明晰的表現。公仲侈知道他有這個權力,能夠做得了這個主,極大地提高了決策和執行效率。反觀很多企業,在談判問題的處理上,不作前置預判,不明確談判權責,讓談判者要反復請示匯報,尤其是在處理客戶投訴、糾紛時,不僅不利于問題的化解,反而會因此將矛盾無形激化。難怪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顧客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大吼一聲:“叫你們公司能做主的人來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肇源县| 光山县| 称多县| 葵青区| 房产| 辽宁省| 利津县| 新民市| 建湖县| 新营市| 荔浦县| 土默特右旗| 崇州市| 龙里县| 陈巴尔虎旗| 敦化市| 铜鼓县| 桦甸市| 贵阳市| 淮北市| 都匀市| 鹤山市| 方山县| 潢川县| 浦东新区| 瓮安县| 桃园县| 徐闻县| 曲周县| 湘潭县| 宝丰县| 中山市| 阿拉善盟| 大洼县| 江陵县| 穆棱市| 乌鲁木齐县| 周宁县| 惠东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