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花時間讀書會運行模式分析

陳襄茗 石尚

成立背景

隨著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和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多數青壯年進城務工,城市社區也相應地出現了大批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然而,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卻日益嚴重,他們缺乏父母的關心,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諸如難以融入社會、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及相關的性健康知識等。此外,同等條件下女性比男性的發展要更加艱難。與此同時,隨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漸嚴峻,流行著“大學生畢業等于失業”此類的說法。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受到了廣大社會人士的關注,公益創業顯然成為大學生不二之選。然而,大學生的公益創業知識卻較為薄弱,公益創業教育課程也存在空白地帶,對此,花時間閱讀文化發展中心開啟了“益啟思”青年公益創業導航計劃項目。

該項目主要就公益、創業、創新10大法則展開舉辦一系列公益創業沙龍,來填補學生對公益創業知識的漏洞,為公益創業的發展與壯大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孕育公益創業項目文化機構實體,期望為公益創業事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花時間讀書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

機構成員及發展歷程

花時間讀書會成立于2014年11月21日,是一家以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花時間閱讀文化發展中心”為依托的民辦機構。現有工作人員10人,書友會員達600人。工作人員主要為中國礦業大學的在校學生,根據職能對其進行分工,借此鍛煉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工作能力。書友則多為徐州市居民及來自各行各業的讀書愛好者。花時間讀書會根據不同項目、不同發展需求進行團隊建設。由于花時間團隊的成員一部分來自出版閱讀行業相關的領域,另一部分來自行政管理、社會組織研究的領域,因而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合理地進行人力、精力、資源分配——在專注于閱讀引導方面的項目,花時間讀書會召集全職、兼職志愿者,作為各個項目的領讀負責團隊,這些志愿者都對于閱讀有深刻的見解,可以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分享給每一個成員。另一部分團隊成員專門就社會組織內部管理進行研究,完善讀書會內部考核、創新機制,為更好地發展讀書會而努力。

花時間讀書會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走過兩個年頭,成功舉辦了3季讀書會。第1季讀書會確立了使命、愿景及初步的戰略規劃;與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及博庫書城等建立了對接,新媒體平臺粗具規模。第2季完善內部制度,建立了專業的導師團隊,團隊成員參加江蘇省領讀師培訓,并赴南京、蘇州、上海、廣州、德國、法國、希臘等地學習其他讀書會與獨立書店的先進經驗。第3季融合了小型閱讀沙龍、大型公益宣講、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活動模式,打造了“綻放”女性發展學院、花蕾下午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伴讀公益活動、“看到世界”系列公益講堂(如“如何閱讀一本書”系列)、樂之精讀會、花時間跑團等八大公益閱讀模塊,與全國各地的公益組織展開了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創新活動形式,致力于實現知行合一

在過去一年3季讀書活動中,花時間讀書會堅持每周一次小型閱讀沙龍,每月一次大型活動,舉辦了70余場小型沙龍,15場大型講座,開設了8種特色活動,微信公眾號推送了200余篇優秀文章,會員年人均閱讀圖書量達到50本。在博庫書城、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舉辦多場大型講座,參與人次達5000余人,受到參與者的一致好評。每季度結束時,花時間讀書會都會發放問卷讓書友反饋對讀書會的服務評價并提出建議,書友們普遍反饋良好,并提出一些具有創意性的活動建議,為“花時間讀書會”課程設計與活動開展提供了許多思路。

在活動中,花時間讀書會開設了“為你讀書”專題項目,讓母親帶領孩子一起為盲童錄制童書,上傳到“荔枝FM”App上,送到福利院。一方面,可以幫助盲童讀書;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公益理念,營造社會公益氛圍。為了增加就業崗位和機會,不僅聘請了專門人員運營項目,對于參與項目的志愿者,花時間讀書會也能提供相應的激勵;與此同時,項目本身致力于提高女性自身的素質,在幫女性自主創業、就業的過程中也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和幫助。

兩年來,花時間讀書會與會員們共同閱讀了70本、總計400余萬字的書籍,包括《三體》《萬歷十五年》《我的風格小黑裙》等。曾舉辦過瘋狂讀書夜、21天閱讀打卡、陶藝、咖啡品鑒、茶藝學習、親子閱讀分享會、戶外攝影構圖指導與服裝搭配等與閱讀相關的獨具特色的創意活動。

其中,令花時間讀書會創辦人、中國礦業大學講師劉蕾印象最深刻的是瘋狂讀書夜活動,此次活動是2015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專門設計舉辦的活動,讀書會成員同書友共讀三毛的經典,從華燈初上天南海北地聊到了更深露重。當時,書友們接力選讀了三毛的《雨季不再來》,該書以三毛的生命歷程為主題,記錄了三毛17~22歲的成長過程。在座談會中,談到三毛其人,其中一位書友說:“突然發現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世界的作家和詩人,總是能讓人一讀他們的作品就不自覺地思考生死,比如茨威格、太宰治、海子。他們用一種悲傷而壯麗的語調,訴說著對這個世界最后的痛恨和眷戀。”參與此次活動的書友或多或少地對成長、孤獨、死亡等話題有了更深入的討論,能喚起他們對人生的思考。除了書友的良好反饋外,此次活動還被徐州部分媒體報道,收到了十分積極的評價。

花時間讀書會目前正在積極開展第4季讀書會,第4季讀書會以“練習告別”為主題,力求實現更多創新與突破。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但是整個組織的運營卻是井然有序。

花時間讀書會第4季讀書會計劃表

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提高組織運行活力

花時間讀書會的資金運轉較為靈活,來源渠道豐富,資金輸出高效,資金來源主要有如下渠道:

①會員收費制:花時間讀書會通過會員收費制,會員繳納會費,維持讀書會的運營。

②網絡眾籌:通過騰訊公益等知名眾籌平臺,實現網絡眾籌,這種方式更加便捷、靈活。

③政府資金扶持:2015年,花時間讀書會取得了徐州市公益創投項目比賽的第一名,獲得了政府優厚的資金支持。

④產品開發:通過銷售開發與大學生創業有關的手賬筆記本獲得了一定的收益。

⑤公益支持:依靠公益機構(基金會等)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獲得了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除了盡力提高讀書會資金運轉的效率外,在組織的宏觀設計上,管理人員們也頗費心思。花時間讀書會采取PDA模型運營方式,這個模型主要是用來評估一個社會組織的創新力,分別從針對性(pertinency)、延展力(ductility)、行動力(action)3個方面來評估社會組織是否有效地將公益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在受益人選擇、項目設計、團隊建設、公共關系、創新發展等方面融入針對性、延展力、行動力,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從而帶動組織的壯大和可持續發展。目前,通過PDA模型的建構,花時間讀書會共有5個運行項目——樂之精讀會、綻放女性發展學院、花蕾讀書會、樂之青年發展學院、花時間跑團,它們是花時間讀書會在項目設計方面,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設計的5個有明確針對性、特色鮮明的項目。各項目之間彼此獨立運行,共同歸為花時間閱讀文化發展中心之下。

經過花時間讀書會長期組織閱讀推廣活動的數據和經驗,女性發展需求主要集中在自我發展、社會認同、親子教育、家庭關系4個方面。女性在家庭、工作中更易面臨壓力,卻通常缺乏疏解的渠道,精神需求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針對女性在這些問題上的需求,花時間閱讀文化發展中心設立“綻放”女性發展學院項目,開設女性閱讀學習課堂,為女性提供交流、學習、成長、互助的平臺,通過閱讀更好實現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一方面,花時間讀書會延續了傳統的“推薦書目—導師導讀—書友分享”的閱讀項目;另一方面,花時間讀書會依據女性發展需求開設了形象設計、美妝、咖啡鑒賞等課程,凸顯女性的個性發展。

在花蕾下午茶項目的設計中,花時間讀書會計劃每月舉辦兩次小型伴讀活動,時間挑選為社區學齡兒童放學時間——下午或周末,讓孩子與中心有一定專業知識和親子咨詢師背景的書友共同閱讀,分享讀書心得,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學會理解父母、感恩社會。在中心導師伴讀的過程中,讓流動女童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與溫暖,引導她們從書中尋找知識,學會自我保護。在項目實施地點方面,花時間讀書會扎根于社區,在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的領導與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與新城區幼兒園達成長期項目合作機制。對幼兒園的中班、大班的兒童進行繪本教育課程體系,并針對孩子們的特點,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繪本課程體系。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專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如果這時候家長或專業導讀老師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給他們讀文字,和他們一起看圖講故事,那么孩子們從剛開始接觸到的就是高水準的圖文,他們將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將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比起那些一閃而過、只帶來一時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賞繪本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

青年發展學院是一所通過線上線下課程,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發展學院,花時間讀書會以“SPB”(S=Shorten, P=Promote, B=Build)原則為目標導向,旨在縮短(Shorten)大學生就業能力差距,提升(Promote)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搭建(Build)朋輩學習與就業實踐平臺,從而解決大學生就業前的3個“1千米”能力差距問題,即:“大學學習和職場需求”能力差距、“理論知識和實踐鍛煉”能力差距、“課程培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差距。

以特色閱讀項目打造可持續性活動品牌

樂之精讀會項目,花時間讀書會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精讀會旨在推廣嚴肅閱讀,一個月只讀一本經典書籍。精讀會通過限制人數、不可缺席、完成筆記、提交心得等要求提高精讀會質量。在樂之精讀會中,花時間讀書會一起讀那些我們自己永遠無法讀完的經典書籍。

花時間跑團項目,與前面幾個項目不同,花時間讀書會想要讓受眾不僅在書本上得到精神的享受,而且能夠在大自然中親身體會到書中所描寫的美,讓他們去感受奔跑的樂趣,就這樣,花時間跑團由花時間會員和花時間團隊的工作人員共同建立,以“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為理念,每天打卡相互鼓勵,組隊參加馬拉松的形式倡導運動,通過新的方式看世界。跑團成立以來,追求的不僅僅是圈數和速度,更是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花時間讀書會的閱讀項目運行兩年來,共捐贈圖書3000本,出售5960本樂之筆記本,使5000名大學生受益,受助大學生就業能力和自我評估分數顯著提高,抗壓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得到了提升。推薦書目100本,推出了12種就業培訓課程,組織了79場線下活動,提供了50個實習崗位,微信公眾號推送300多篇就業資訊,吸引粉絲5651人。舉辦受益大學生反哺項目志愿服務招聘會3場,多家高校和企業采購了筆記本,與1家出版社建立了圖書推薦合作關系,獲得市區兩級政府公益創投支持,獲得“青年恒好”公益創投支持,曾被《中國青年報》頭版報道。花時間讀書會的“青年發展”項目發展前景廣闊,已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品牌效應。

利用移動傳播力推電子閱讀

除了遵循PDA評估模型進行活動設計外,花時間讀書會還結合“互聯網+”的時代思維,有針對性地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創造新產品和平臺。抓住自媒體話語權,針對自媒體時代的鮮明特點,來擴展讀書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將“兩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戶端)技術滲透到讀書會的各個領域。從宣傳、活動實時報道到活動場地、活動總結都可以自由地從傳統的現場轉換到線上,可以說,有手機的地方就有花時間讀書會。

電子閱讀能夠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讀書會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花時間讀書會抓準時機,創新使用自媒體公益,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公益傳播,做到線上線下互動。通過花時間讀書會電臺,招募志愿者為書友讀書,用聲音來傳遞閱讀的正能量。利用微信等作為線上的讀書會沙龍的平臺,使之成為受眾和花時間之間交流的線上媒介。通過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的精選優美文章及書友的讀書心得體會,來增強受眾對讀書悅己的認同;通過建立微信聊天群組,在群組中開展線上讀書沙龍,主講老師在微信群組中授課,書友及時向老師提出疑問和看法。區別于傳統的面對面讀書沙龍,線上讀書沙龍吸納的受眾更加廣泛。

困難與動力

探索PDA評估模型與運營讀書會的過程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

首先,有些項目的創新效果不能立竿見影,成效不是馬上就能看到的。因此,管理人員在評估時只能根據它的實施過程進行部分評價。但因為評估難以做到量化,經常引發項目負責人的不滿。讀書會很難用客觀的數據去安撫項目負責人的情緒,也經常會遇到對兩個創新相當的項目進行比較選出優勝者的狀況,此時只能用主觀評判,而不能做到客觀。

其次,花時間讀書會的PDA評估模型本身就是針對本組織的項目設計的,還處在原型狀態,對評估方式、手段的選擇,只能用面談法、問卷法等評估方式和手段,而這些手段有時會落后于創新項目,使得評估不能與創新項目適應,從而失去了評估的價值。

最大的阻礙當屬績效評估。在創新力評估的實踐中,尤其是在花時間采取自我創新力評估方式時,由于缺少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和其他利益主體的介入,對內部子項目可能會在指標設置方面有所偏頗,在關鍵程度較低的指標上設置過大的權重,導致那些真正能夠直觀反映組織目標使命、組織創新力能力成長和組織創新運營模式等情況的指標受到忽視。

針對花時間讀書會的長期發展,除了繼續運營現有的項目外,創辦人劉蕾表示希望將讀書會打造成一個基于閱讀為媒介的文化平臺,服務個人成長、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家庭文化建設和家風建設,形成氛圍良好的文化生態圈。此外,還計劃上線花時間讀書會的App,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利用,實現線上與線下更為高效的互動。劉蕾說:“這兩年多的工作讓我更加意識到公益活動的重要性,推廣全民閱讀是一個長期的、不可或缺的任務,通過我們的平臺,可以讓書友朋友們受益良多。我們以書會友,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促進了我們對于生活、對于文化的很多思考,在輕松、娛樂和交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成長了許多。”

在提倡全民閱讀的今天,花時間讀書會勢必會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時尚,讓人得到啟發,滋養浩然之氣,保持思想活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台南市| 邓州市| 芮城县| 蓬溪县| 响水县| 图木舒克市| 囊谦县| 罗田县| 河北区| 鹰潭市| 社会| 松滋市| 扶绥县| 宁晋县| 临沂市| 新蔡县| 武山县| 鸡泽县| 天镇县| 手游| 大连市| 闽清县| 杨浦区| 长海县| 乳源| 娄烦县| 双柏县| 泰宁县| 凌源市| 寿光市| 绩溪县| 河间市| 保亭| 平江县| 泽州县| 通城县| 原平市| 竹溪县| 温宿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