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網融合的艱難推進
三網融合,顧名思義即有機融合計算機網絡、有線電視網絡、電信網絡,通過“三網”的相互兼容、滲透整合形成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三網融合”的核心是互聯網。理論上電信、廣電各自在寬帶、內容輸送方面存在壟斷的情況,因此三網融合需要合理化雙方互相進入的基本原則。具體是指廣電企業在條件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可經營基礎電信業務,同時可基于有線電網絡為廣大用戶開辦互聯網接入業務;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國有電信企業具有從事制造生產各類廣播電視節目(除時政類節目)以及傳輸互聯網視聽節目、轉播時政類新聞視聽節目、分發手機電視服務等資質。
早在1998年,就有人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雖說此后在“十五”“十一五”以及振興電子信息產業規劃中多次提到三網融合的概念,但是并未取得快速發展。這與三網融合未能平衡各方利益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雖然多次提到該概念但總停留于口號層面未能具體踐行。所有部門都想取得三網融合的優勢,但是沒有人愿意放開已有的市場。其中廣電行業、電信企業已經具備包含內容供應、業務模式以及終端設備、網絡等完整的產業鏈。而一旦實現三網融合必然會勾勒出全新的產業版圖,不再局限于原有格局。
國務院常務會于2010年年初針對三網融合的各個方面形成了準確的界定,這其中包括時間表、路線圖,并再次確認了廣電和電信企業雙向進入的原則。會議同時指出,符合條件的廣播電視企業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務及范圍內的互聯網業務、基礎電信業務;電信企業在獲得相關資質后即可從事制作、傳輸廣告電視節目等相關活動。其中2010—2012年以電信業務、廣電業務雙向試點為重點。2013—2015年將全面實現三網融合。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三網融合推廣方案》指出,相關部門應認真履行國務院關于推進三網融合的相關工作部署以及試點方案和總體方案。當前已經完成試點階段各項任務。在全面總結試點階段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加快三網融合,加快信息網絡基礎的資源共享及設施互聯互通,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消費,改善民生問題。
三網融合的好處是形成媒體綜合業務的信息服務,即同時包含數據、語音、文字、圖像、視頻的多媒體業務;節省在基礎建設方面及維護方面的成本,簡化網絡管理;逐漸實現以綜合性網絡取代各自獨立的專業網絡管理,進一步提升網絡性能以及利用資源的水平;整合網絡業務,可形成諸如網絡游戲、視頻郵件、圖文電視等多種增值業務類型,擴展業務范圍;從視頻傳輸領域的發展來看,三網融合有助于打破廣電運營商、電信運營商長期存在的惡性競爭,實現打包下調電話資費、上網、看電視等相關服務費用。
三網融合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其最直接的體驗就是電視、手機與電腦屏幕的三屏融合,即未來三屏可擁有同樣的功能,都可用于上網、打電話、看電視。換言之,實現三網融合后,消費者不再需要連接三根線即可實現上網、使用固定電話和看電視等需求。人們希望未來家里有兩臺電視可分別用于收看IPTV及高清電視。電腦可直接接收到流暢度、清晰度與電視機沒有差別的電視節目信號,完全不用擔心是否會出現馬賽克的情況;包括手機等各類移動終端均可直接添加廣播電視接收模塊,從而滿足用戶觀看多媒體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而實現這一切對用戶的手機上網速度不僅不會有任何影響,反而有所提高。隨著行業的競爭,必然會進一步降低服務資費,未來用戶能夠因此而享受更大的實惠。但實際上經過幾年的發展,三網融合的推進有限,各部門的利益分割。
以往有一個嚴重的誤區,即三網融合是電信部門與廣電部門的行政權力再分配,似乎是兩家行政部門達成某種權力和利益的新平衡就萬事大吉了。幾年來,三網融合方案的實施主要表現為一級一級的文件傳遞、廣電與電信業行政管理高層爭奪內容集成播控主導權、業界學界的理論研討和媒介的熱議,可就是不能變成實實在在的企業行為。
廣電與電信是體制內國企,它們分別隸屬國家廣電總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而互聯網領域則主要由民營企業等體制外的市場主體構成,前者以行政權力為主導,后者則是市場為主導。所以過去這些年的三網融合建設,很多時候都是由文件到文件,從部門到部門的政策行為。也因此,政府是否重視、是否制定行之有效的決策決定著能否真正落實三網融合新方案。
廣電網和電信網的運營商都是國企或國有控股企業,是同屬于體制內的兄弟單位,而互聯網行業的硬件、軟件制造商和各種應用類企業大都是體制外的跨國企業,如中國的互聯網巨頭BAT,不論從企業注冊地還是資本結構來看,都不是嚴格意義和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企業。
毋庸置疑,電信網、互聯網的運營主體均為企業且兩者均具有完整的產業屬性、經濟屬性。臺網分開改革中將廣電有線網定義為產業屬性,各級運營商均實行企業體制,但是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及高層領導都曾明確指示和強調,廣電業的政治屬性是整體性、全方位的,節目(內容)制作、播出、傳輸等各環節都有導向性,同時,廣電網還具有公共服務屬性,如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大力推進的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都是其公共屬性的體現。
因此,廣電與電信、互聯網雙向進入開展對方業務并不完全對等且僅限于產業方面,三網融合過程中在屬性和職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沖突,而廣電網的政治屬性和公共屬性實為廣電部門與電信部門爭奪內容集成播控主導權的決定性籌碼。
目前的有線電視網比互聯網、電信網已落后好幾個時代,而有線電視網開展電信業務簡直就是游擊隊與集團軍打陣地戰,面對體量、實力比自己強大得多的電信、互聯網業,廣電業在技術、資本、渠道甚至內容生產方面都很難與之匹敵。
當然,一些廣電網絡企業拓展電信業務的局部行為卻有不少亮點。如重慶有線、杭州華數、北京歌華等開展增值業務起步較早,在發展游戲、娛樂、教育等增值服務付費用戶,提升流量和付費業務轉化率,拓展電視營業廳線上支付渠道,增加增值應用收入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它們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有線網絡企業,已成長為跨區域、跨行業發展的具有相當規模實力的綜合性、融合性現代信息傳媒企業。總之,這些企業行為的動力主要源于市場需求和自身業務拓展以及做大做強的沖動,這不僅為廣電網拓展增值應用業務提供了某種范例,也被作為展示前一輪三網融合政策成果的“樣板間”。廣電和電信在許可證發放、監管法律體系、監管機構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融合,從而構建協調有效的統一監管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