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報告
- 范周
- 3855字
- 2020-03-04 18:37:12
二、我國創意城市的特點
(一)創意產業成為城市發展新動能
后工業時代以及知識經濟的發展使經濟生產活動對于物質資源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世界生產活動的“脫物化”趨勢日益明顯。同時,在新型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推動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從總量增長型向效益增長型轉變。一方面,知識資本、技術要素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越來高;另一方面,創意產業以及其他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對GDP增長和城市發展的貢獻度迅速提高。綜觀國內的創意城市,無一不擁有最發達、最活躍的創意經濟和發達的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激發了城市的內在活力,成為后工業時代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并日益推動城市社會文化結構與經濟發展形態和社會運作方式的變革。
創意產業是個巨大的產業集群,包括智慧勞動、創造性經營管理、知識/信息服務和藝術創作等。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逐漸成為城市經濟增長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動能,并最終推動城市經濟結構的劇烈變動。城市的經濟活力、生產力和創造力的提高越來越依靠富有創造力的創意產業。一方面,文化經濟化、創意商業化使得城市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和傳播新的時尚藝術、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城市作為信息、技術和文化知識的展示窗口,發生在城市內部的集聚效應推動了創意活動的開展、傳播和商業化。同時,創意生產及活動所產生的創意成果往往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投入其他產業,推動相關產業實現價值創新,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開拓產業新“藍海”。此外,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的深入融合發展,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相關產業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引發更廣泛的產業創新。
例如,上海市已形成研發設計、建筑設計、文化傳媒、咨詢策劃和時尚消費五大門類,建成80多家創意產業集聚區,總建筑面積達260多萬平方米,吸引了6000多家企業入駐,并吸引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11.74萬從業者,累計參與資本近百億元。根據《2016年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5年,上海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632.68億元,同比增長8.1%,增幅高出同期地區生產總值1.2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6.5%,占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比重6%。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化上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助推力量。
(二)創意階層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力軍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創意成為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創意階層的崛起,人才,尤其是創意人才,無論在怎樣的城市發展模式中都日益成為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和城市競爭力的關鍵來源。相較于傳統概念上的人才,創意階層更加具有創新精神,也更加注重自主性和獨創性,在工作中強調個人意愿的表達以及對創新的不斷追求。成功的創意城市可以通過吸引接觸的工作團隊來達到吸引投資的目的,這些人才分布在科學和工程學、建筑與設計、教育、藝術、音樂和休閑等領域,他們的工作是創造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的創造性內容。同時,創意階層還包括“更廣泛的群體,即在商業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關領域的創意專業人才,這些人是解決復雜問題的關鍵人物,他們必須作出許多獨立的判斷,擁有高水平的教育和技能資本。”
這些人才普遍分布于創意城市的許多部門或行業,他們帶來了創意產業的繁榮。
從我國創意城市發展實踐來看,無論是創意產業的發展還是創意城市的形成,都離不開創意人才。創意人才越來越成為影響創意產業乃至創意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創意人才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創意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吸引全球創意人才的能力。作為“全球人才磁石”,世界一流的創意城市無一不集聚了大量的創意人才。創意城市能夠為創意人才集聚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充分的勞動力市場和較好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居環境和配套設施,滿足了創意人才對于寬松、自由、基礎設施的要求。
例如,武漢市擁有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包括100多個博物館、20多個圖書館和20多個劇院。同時,武漢市是大學之城,84所大學擁有120多萬在校學生。武漢市還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基金,鼓勵和吸納青少年和女性從事創意設計等有關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孵化更多的中小企業。此外,武漢市大力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領域的青年人才“走出去”,開展國際交流。
(三)支撐條件改善發展環境優化
創意城市的發展需要具備良好的支撐條件,包括但不限于經濟基礎、政策制度、資金和技術。首先,創意城市往往都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集中體現在發達的創意產業。我國城市創意產業發展迅猛,發展總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為創意城市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其次,創意城市是強調獨特個性的城市,近幾年來,我國城市創意發展相關政策制度,逐漸開始強調創意投入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并根據各地經濟基礎、產業布局和人才結構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手段。再次,創意城市的本質不在于城市“重建”或“更新”,即借助城市原有的資源進行城市更新,以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總體而言,我國創意城市在對有形資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如舊廠房、倉庫、工地的更新改造。最后,創意城市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來支持各種活動的展開以及創意城市的建設。在創意城市中,不僅有政府提供的鼓勵文化創意發展的各類專項基金,還有許多民間公益基金,除此之外,金融機構提供銀行信貸、風險投資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此外,在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創意城市的發展與高新技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創意城市本身就是文化、科技、產業和市場結合的試驗場和展示窗口,沒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創意城市將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止步不前。
例如,北京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坐擁故宮、天壇等6處世界遺產。并且擁有80多所高校,最早開設設計專業教學。還是全球前10名的國際會議城市,每年舉辦國際會議5000余次,國際展覽超過240場,這些都成了北京發展創意城市的獨特優勢。
又如,青島市位于北緯36度太平洋西岸,擁有絕佳的自然氣候、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國著名的濱海旅游度假城市。良好的自然、經濟和人文條件為青島市電影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青島市還先后頒布了《青島市“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關于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意見,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創新服務機制,從而將青島市打造成世界級影視高地。
(四)持續營造文化氛圍和創意空間
創意城市具有多樣、開放與包容的文化環境,能夠為不同的群體提供釋放創意的機會,這也為創意城市吸引了更多的創意人才和企業,催生出更大范圍的創新。另一方面,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受眾基礎,因此具有一定數量和較高水平的受眾對于促進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對創意產業而言,其受眾已不僅僅是被動的消費者,而是逐漸參與創意到生產過程中來,并通過與生產者互動來引導產品和服務創新。包容性對創意城市的意義在于能夠吸引創意人才并能容忍各種奇思妙想,而多樣化的文化交流更有利于創新。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提高、文化消費需求日益高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帶動了新一輪的觀念更新,各行各業不時閃亮創意的火花。
創意空間是創意城市發展的主要載體,主要以創意產業集聚區或創意產業集群形式出現。因此,城市中的創意經濟或創意活動在空間上總是聚集在某些特定的地段或區域,主要是工業建筑遺產、文化歷史街區、高校與科研院所周邊。創意設計融入城市更新、工業遺產和歷史建筑改造和新項目建設,成為城市復興、煥發新生的驅動力。
我國創意城市文化氛圍不斷改善,更加強調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允許并鼓勵多樣性的文化存在與發展,并逐漸培育起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群體,從而促進創意活動順利開展。在我國創意城市發展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日臻成熟,園區規模日益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在園區管理上也更加注重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有機結合。
例如,武漢市積極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創意城市網絡其他成員展開合作,加強歷史文化景觀保護工作。同時,武漢將建設一批示范性創意社區,讓設計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貼近百姓,融入城市建設之中。此外,武漢市著重強調調動市民參與城市建設、接觸創意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市民主人翁精神。通過加強市民同設計師互動、舉辦市民創意設計大賽等舉措,讓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五)城市主題推動城市綜合發展
創意城市在其申報的類別內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還促進了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入選創意城市網絡不僅為這些城市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借此傳播了當地的特色文化,促進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總體發展水平。對于創意城市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創意作為積極因子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創意城市向著豐富多彩、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新形象邁進。
例如,青島市充分整合城市優勢資源,以膠州灣以西的西海岸新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電影產業與高新技術、教育培訓、文化旅游、餐飲娛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
又如,廣東順德是中餐代表菜系粵菜的發源地,美食產業興旺發達,擁有優厚的美食產業基礎和豐富的美食文化底蘊,連續獲得了“中國廚師之鄉”“中國美食名城”的榮譽,連續9年舉辦國字號級別的嶺南美食文化節,近年來更不斷加強了菜式標準化建設,打造了中國烹飪學院,美食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再如,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中國最重要的民間手工藝中心之一。蘇州手工藝歷史悠久,門類眾多,在全國工藝美術11大類中,蘇州就擁有10大類共3000余個品種,很多項目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