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報告
- 范周
- 2071字
- 2020-03-04 18:37:09
一、我國文化消費整體情況
(一)文化消費總體水平穩步提升
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居民消費的根本因素,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呈現出正相關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消費水平持續提升。而伴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文化消費已經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近5年間,我國文化消費總體水平持續上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種類逐漸豐富,消費渠道迅速拓展,消費環境整體改善,居民進行文化消費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086元,增長8.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4%(見圖3-1)。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6)
結果顯示,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持續增長,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5年的81.5,平均增長率為3.4%(見圖3-2)。一級指標中,文化消費環境、文化消費意愿、文化消費能力指數、文化消費滿意度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文化消費環境指數上升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長率為8.8%。

圖3-1 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的占比

圖3-2 2013—2016年中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
(二)文化消費與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較強的關聯性
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是影響文化消費的關鍵因素。文化生產為文化消費提供產品和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為文化消費營造更加積極的環境;而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文化消費的趨勢引導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071億元增加到30254億元,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多個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5752億元、增長30.3%;文化藝術服務業營業收入312億元、增長22.8%;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營業收入1242億元、增長19.3%。網絡直播、移動電競、內容付費、文化+VR/AR、文化+康養等,既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亮點,也是文化消費領域的熱點。在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文化消費持續升級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文化市場上存在著嚴重的供需結構性失衡。現階段居民的消費需求,尤其是精神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中產階級的崛起,更是對高品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當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中,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十分明顯,供給與需求無法有效對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文化產業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引導和創造消費需求、擴大文化消費的重要途徑。
(三)文化消費受居民收入和文化惠民雙重影響
我國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相關,同時也受到政府行為和政策導向的重要影響。一方面,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其文化消費能力的主要支持性因素。首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消費能力也就越強。其次,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層次也會相應提升,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享受型、發展型、精神性消費增加。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只有在低層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才會產生社會、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要。在居民整體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滿足了基本物質需要之后,開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增加文化消費領域的支出。世界主要國家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標準后,都出現了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產品和服務向中高端升級,消費內容由基礎性消費向娛樂性消費轉移。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53980元(約合8400美元),為消費升級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文化惠民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文化消費。惠民文化活動不僅是對城鄉居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還有助于培育文化消費習慣,營造文化消費氛圍,使文化消費成為一種經濟活動的“新常態”。各地政府通過發放文化消費卡、推出演出活動惠民專場,舉辦公益性的展覽、講座及“惠民文化消費季”“文化消費節”等多種手段和形式,引導居民樹立文化消費意識,提高消費熱情,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文化消費(見圖3-3、圖3-4)。

圖3-3 2011—2016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實際增長率

圖3-4 人均年度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速與GDP增速
(四)文化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盡管我國文化消費的總體水平持續上升,但我國的文化消費總量仍然偏低。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國文化消費規模僅為發達國家的1/3左右。根據文化部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我國文化消費的潛在規模為4.7萬億元,而實際消費僅為1萬億元,還存在超過3萬億元的消費缺口,大量消費市場潛力尚未釋放。近兩年來,文化消費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政府補貼、惠民文化活動等消費刺激手段的影響,市場在文化消費中的主導作用仍不顯著,文化市場還遠未成熟。此外,從整體上看,我國的文化消費結構單一且層次偏低。除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省市之外,居民的文化消費仍主要集中在書籍、影視、健身、旅游等傳統領域,休閑娛樂型的初級文化消費仍是主流,藝術欣賞、高端文化產品的消費能力不足。因此,我國的文化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無論在市場規模、供給質量還是消費結構上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新興業態的發展、網絡和數字文化消費的增長將成為文化消費發展的重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