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一個女人的婚姻幸福與否,要看她有沒有選對人。
我不知道,對是怎樣的對。
和廚子結婚幾年,吵架是婚后生活的相處方式,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還沒看到那些書上和電視劇里說的相敬如賓的夫妻生活。
總有爭吵,我不明白別人和解的方式是什么,也不清楚他們夫妻雙方吵架是因為什么。
年輕時候聽過最溫柔的話,就是:如果他愛你,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樣的,他都喜歡,如果他不愛你,你變得再好也沒用。也有很多情侶,公開情侶關系以后,突然分手,被分手一方問分手一方,什么原因,我聽過最扯淡的那句話就是:我愛的是原來的你,而不是現在的你,你已經變了。
扯淡!
因為愛里有遷就,包容。
我記得我高中喜歡的那個男孩子,他追的我,我當時可高興了,滿心歡喜,為了要保持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我把我肆無忌憚的狂笑樣子收斂一點,漸漸向端莊優雅靠攏。我還開始害怕自己穿得不夠好看,突然開始檢查自己身上衣服有沒有線頭。吃東西的時候盡量避開他,我怕他看到我的吃相會崩潰……我整個人小心翼翼,只有他不在的時候我才會放飛自我。
一個月以后,他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對我說到此為止,我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明明自己在那么努力變得更好,卻好像什么用都沒有,是的,什么用都沒有。我問他,為什么?他說:“和我在一起以后,你變得不快樂了。我希望你和我在一起是開心的,可是你現在變得很不開心了,對不起,還是分開吧!”
我當時在心里千百個無奈。多少次我因為看到他老遠向我走來,心怦怦直跳,多少次對上他一個眼神我都可以整夜整夜的回憶那個場景,我在任何一個名單上都喜歡搜尋他的名字,喜歡在一群他可能存在的人群中搜尋他的身影,竊竊自喜到最后,只換來他一句“你不快樂”,后來的我很想質問他,憑什么說我不快樂,我那些小幸福他為什么就不懂。我終究還是沒問,我回想了一下,我確實是變得不像自己了,他如果是喜歡那個豪邁哈哈大笑沒有形象一身毛病的女孩子,我改了著實是我的不對。但是在這樣一份我們都很看重的感情里,更多的都是把對方擱在心上,誰有空理會自己的感受呢?
直到我和廚子過了這么多年,我在一個人下班回家的路上,回憶起和廚子相識的點點滴滴,我不害怕在他面前丟了形象,因為我終于有底氣堅持做我自己,我從那一段很短暫的愛戀以后就明白了,只有自己迎合自己,才能遇到對的人。
我有時候很瘋癲,有時候很安靜,有時候很矯情,有時候很獨立,但不管我是什么樣的人,廚子始終都是一樣的看待我,我就是他的妻子,無論我是什么樣的狀態,無論我今天快樂或者悲傷。廚子有時候很幼稚,有時候很成熟,有時候禮貌紳士,有時候又粗俗不堪,但是在我眼中,無論怎樣,他都是那個廚子。我想起一個故事:公主問王子,喜歡丑陋但溫柔的她還是漂亮但兇惡的她?王子說隨她,他都喜歡。于是公主變成了漂亮又溫柔的公主。
我遇見廚子的時候,沒有了那份扭捏,我在他面前肆無忌憚地胡吃海喝,大口吃肉大口喝水,笑起來仰天大笑,起床的時候不梳頭發不洗臉,我一樣對他視若無物。我后來才知道,當你遇見一個能讓你自由自在不害羞不扭捏的人以后,差不多就是他了。
和廚子結婚以后,我們三觀大不相同。
其實三觀不同生活很難維持下去,更不提會有什么默契。所以我和廚子一次次的吵架,一次次的失望傷心。
我們還沒離婚,除了已經放棄對彼此的掙扎,也許是我們都已經學會了承受愛后孤獨。
我是一個向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人,廚子是一個踏踏實實的過日子的人。我時常覺得,兜里揣著一千塊錢,就該斗膽去旅行,去看看這個世界別樣的景色。而廚子則想:有這一千塊,我天天吃點好的,它不香嗎?我覺得,生活要有儀式感,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比如沒事兒的時候買點兒花花草草回來種著,買點氣球啦,應景的節日氛圍啦。廚子則認為,這錢留著買水果,它不好吃嗎?我想著去看電影,廚子則認為,花百來塊錢去電影院看也是兩個小時,到時候可以在各種播放器上看也是兩個小時,為什么要追求電影院的呢?所以我們常常吵架。
但是后來,我們不吵了。
吵架是因為觀點不一樣,我們都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主意去迎合對方,堅持自己的想法對方又不會妥協,于是我們開始學會持有兩個意見在生活。
假如我想旅行,廚子又不想陪我去,那我就自己去,我不會因為他不和我一起就覺得他不夠愛我不夠在乎我,因為我知道,他不喜歡把錢浪費在這件他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他想吃肉,我鼓勵他吃,在他心疼錢的時候,我就拼命的問他:“不吃一次,你怎么甘心?你覺得貴,你下次告訴你自己,你吃過了。但是你不吃,你就會一直惦記,我跟你說,物價只會越來越高的。”廚子咬咬牙。我想買化妝品護膚品,盡管我不會,盡管廚子不想我糟蹋錢,他仍然讓我買,因為他知道我喜歡,如果我買這些東西可以換來和他和平相處,何樂而不為?我知道廚子喜歡打游戲,就不會在他打游戲的時候一定要他來理會我和我聊天,我會選擇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做。
所以這一段感情里,我們時常感到孤獨,孤獨的同時又很慶幸。慶幸我們能夠堅持做自己喜歡的的事,堅持自己的看法不必勉強自己去改變主意,也慶幸對方沒有因為我們的倔強而生氣分離。我們學會了習慣各抒已見帶來的后果和孤獨。畢竟,觀點不一樣的時候,對方不會支持自己,所以我們要自己去完成自己的想法,這便很孤獨。
廚子戒不掉酒,知道對身體不好,我只叮囑,但不會禁止,因為我知道他做不到,強行只會爭吵。廚子知道我喜歡出去玩兒,雖然會擔心,但也不會因此而氣急敗壞,因為他也知道不讓我出去我會不開心。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當事人不是自己的時候我們學會了放手。
三觀不合的人生活在一起,嘗試著不去改變對方,也不用改變自己,而是融合,雖然孤獨,卻是很好的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