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礎入門學習思維導圖:提升個人效能
- 溫大阿錢
- 3120字
- 2019-08-23 10:16:42
第5章 怎樣評價思維導圖
對于很多初學者而言,都會存在這個問題:“我的思維導圖畫得好不好?”
這其實涉及思維導圖的評價問題,即用什么指標來評價思維導圖?怎樣評價一幅思維導圖?
本章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前面兩節內容,研究了前人建立的指標體系,稍微有一點點學術,不喜歡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5.3節“我的評價標準”開始。
5.1 前人的研究
5.1.1 楊艷君老師的觀點
楊艷君老師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思維導圖教與學專家、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副校長、海淀區政府督學、高中物理高級教師。
楊艷君老師研究思維導圖近20年,把中西方的相關理論和在教學中的應用集納并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用“道法術器”四字來概括。
2012年2月,楊老師在個人博客里面發表了圖5-1,給出了學生思維導圖作品評價標準。

圖5-1 楊艷君老師的思維導圖作品評價標準
她從正確性、完整性、簡潔性、結構性、形象性、美觀性等六個維度來評價思維導圖。其中正確性包含主題、概念和關系三個觀測點;完整性和簡潔性各有一個觀測點;結構性包含清晰和層次兩個觀測點;形象性包含符號和圖標兩個觀測點;美觀性包含色彩和形狀、視覺效果好兩個觀測點。
據此,楊老師初步構建了六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的思維導圖評價指標體系。
5.1.2 劉濯源教授的觀點
劉濯源教授是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全國教育信息研究“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及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劉教授研究思維導圖已超過15年時間了。
2015年12月,劉濯源教授在自己的個人博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如何評價學科思維導圖的品質》。在這篇文章里,他給出了評價思維導圖的12個標準,六個標準關于思維導圖的“形”,六個關于“神”,如圖5-2所示。同時,劉教授還給出了思維導圖評分表圖5-3,劉教授團隊初步建立了評價學科思維導圖的12項指標。

圖5-2 劉濯源教授的12條思維導圖評價標準

圖5-3 劉濯源教授的思維導圖評分表
5.2 前人研究評述
前面兩位都是大咖、學術型專家,鉆研思維導圖在學生學科學習領域的應用,并且構建了指標體系,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非常不容易,要致以崇高的敬意。
阿錢才疏學淺,不敢妄自評價。這里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講幾點自己對這兩個評價體系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教。
(1)兩者異曲同工。楊老師的11個指標體系,本質上也包含形神兩部分,正確性、完整性、結構性更多的是衡量神的部分,簡潔性、形象性、美觀性更多的是衡量形的部分。
(2)兩者都是針對思維導圖在學科學習領域的評價,適用領域更多的是學校場合。這個定位,即決定了這兩個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也決定了它們的局限性。
(3)指標體系不完整。完整的指標體系,應包括“評價要素”“評價標準”和“指標權重”三部分。楊老師的評價指標體系,顯然只有“評價要素”;劉教授的評價體系,更進一步,包含了“評價要素”和“評價標準”,但是還缺乏“指標權重”。
5.3 我的評價標準
5.3.1 評價基本流程
個人認為,評價思維導圖,首先需要明確評價的基本流程,然后再明確評價標準,因為“為什么”遠比“怎么做”更重要,可能會更具有操作性。
評價基本流程應該是這樣的。
(1)明確思維導圖的目的,即為什么畫這幅思維導圖?
(2)明確評價的主體,即誰來評價?
(3)明確評價的目的,即為什么評價?
(4)進行評價,即怎樣評價?
(5)以評促畫,在評價結論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思維導圖,即如何利用評價結論?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畫這幅思維導圖?答案只有作者知道。第二個問題,誰來評價?也可以分為“形神”兩個部分:顯然,“形”這部分,可以由思維導圖高手來評價;“神”這部分,關于內容和主旨,第一評價人可能還是作者自身,第二評價人可以是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如果思維導圖高手就熟悉該領域,這樣最好。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評價?很顯然,如果不是比賽,評價不需要分出優劣高下,不需要做比較評價這樣的事情。
個人認為,大部分人的思維導圖,都是一個輔助工具,特別是職場應用。評價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完善思維導圖,讓思維導圖內容更整潔美觀,讓思路更清晰順暢,讓思維更發散、更有深度。
因此,這個評價可以沒有結論,但是一定要有意見和建議,要讓作者明白,怎么畫會更美觀些,怎么畫思路更加清晰順暢,是否還可以增加哪些分支,等等。
5.3.2 九大參考指標
第四個問題,怎樣評價?我整合了楊老師和劉教授的研究成果,找出如下九大參考指標。
(1)中心圖:突出主題、大小適中、顏色鮮明。
(2)分支:不要超過七個,一個分支一種顏色。
(3)線條:由粗到細、線條流暢。
(4)關鍵詞和短句:提煉概括準確。
(5)標注:要點和難點,導圖基本信息等。
(6)符號和圖標:自成體系、多而不亂。
(7)顏色:色彩豐富、視覺效果好。
(8)完整性:問題考慮比較全面。
(9)結構性: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深度適中,3~5層即可。
前面有過論述,該指標體系不注重甄別和遴選,因此可以不用給出結論,也就是這幅圖得多少分,誰好誰壞等。如此這般,可以不用考慮指標的權重。但是個人認為,思維導圖只是一個工具,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厘清思路,導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維,因此在我心里,這些指標的權重不是相等的,是有差別的,我給出一個經驗權重。
前面七項,中心圖、分支、線條、關鍵詞和短句、標注、符號和圖標、顏色,每項3分,總分21分;后面兩項,完整性35分、結構性44分:總分100分。完整性和結構性粗略可以分為三檔。完整性:不完整,12分;比較完整24分;非常完整35分。結構性:不嚴謹,15分;比較嚴謹30分;非常嚴謹44分。
聲明一下,確定權重,一般可以用層次分析法。本權重,沒有經過層次分析法的檢驗,完全是個人主觀經驗,是很粗糙的。
完整性其實不好評價,該領域的專家能夠給出一些參考意見。比如,有次一位學員畫了心理咨詢師考試的復習思維導圖,因為我考過,知道知識大綱,所以能夠一眼就看出她的思維導圖還不夠完整,還缺了很多內容。
結構性評價更難。每個分支包含什么內容,每個內容里面又可以細分為哪些要點,既要考慮全部羅列,又要考慮各個要點的相互獨立性,不容易。
5.4 評價案例示范
5.4.1 小朋友手繪作品評價
圖5-4是溫州南浦小學六年級的諸欣怡小朋友畫的思維導圖,目的是整理她手機上的各種APP。

圖5-4 手機軟件思維導圖
前面七項,總共得10分:中心圖雖然沒有圖,但是主題突出,大小適中,得2分;分支四個,不超過七個,得3分;線條流暢,沒有粗細,得2分;關鍵詞和短句得3分;符號和圖標、標注和顏色都沒有,得0分。
后面兩項:完整性外人根本無法評價,滿分吧,35分;結構性,這個小朋友,思維至少有三層了,游戲那個分支,還細分為益智類、美術類、兒童類和LOL類(當然相互獨立性有待商榷),然后才是具體游戲名稱,算非常嚴謹了,可以得44分。
這個思維導圖評分為89分。其實評分完全沒有意義,純粹好玩。
基本建議如下。
(1)中心畫個圖,更好。
(2)用點顏色,更好。
(3)線條由粗到細,更好。
(4)可以用一些圖標,更好。
(5)加一些標注,比如某某畫于2016年12月25日,更好。
5.4.2 軟件繪作品評價
圖5-5是我自己畫的,用來總結XMind軟件畫思維導圖的基本操作要點。

圖5-5 XMind軟件操作要點
前面七項,總共得14分:中心圖雖然沒有圖,但是主題突出,大小適中,得2分;分支5個,不超過7個,得3分;線條流暢,有粗細,得3分;關鍵詞和短句得3分;符號和圖標、標注都沒有,得0分;顏色豐富,得3分。
后面兩項:完整性自己清楚,只能算比較完整,24分吧;結構性有四層,基本各自獨立,很嚴謹了,可以得44分。
給自己打82分,比小朋友差一些。
給出的基本建議是:
(1)中心畫個圖,更好。
(2)可以用一些圖標,更好。
(3)加一些標注,比如溫大阿錢畫于2016年12月25日,更好。
注意,評價的時候,最后的建議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