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進影響力
- 影響力 意志力 創新力
- 邢群麟 胡寶林編著
- 5284字
- 2019-08-19 11:24:16
第一篇 影響力
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時時刻刻影響著周圍的人,并且給予對方一種神奇的力量,甚至可以影響身邊人的終生。擁有影響力的人,往往也是社會中最具成功素質的人士。
你為什么需要影響力
人與人的交往不僅僅是溝通與交流,有的時候則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對抗,不是你影響別人,就是你被別人影響。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在別人的影響下生活著,就等于被別人的意志給俘虜了,這樣的人即使再優秀,也不會登上一把手的寶座。”
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能成為最強者
有這樣一個笑話:劉亦民是臺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他攢了半輩子的錢,終于參加一個旅游團出了國。
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劉亦民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 morning,sir!”
劉亦民愣住了。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
于是劉亦民大聲叫道:“我叫劉亦民!”
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 morning,sir!”而劉亦民亦大聲回道:“我叫劉亦民!”
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么,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于他忍不住去問導游,“Good 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導游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
劉亦民反復練習“Good morning,sir”這句話,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劉亦民就大聲叫道:“Good morning,sir!”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叫劉亦民!”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單八位英雄好漢,坐頭把交椅的是又黑又矮的宋江。論武藝,他比不上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就連缺心眼的李逵,沂嶺上連殺四虎,勇猛過人,也比他強多了。論文采,他比不上會寫蘇、黃、米、蔡四家字體的“圣手書生”蕭讓。論計謀,他比不上“智多星”吳用、“神機軍師”朱武。就算是依照前首領晁天王晁蓋的遺言,也應該是由活捉了史文恭的盧俊義接任。不管怎么說,都輪不到宋江。可是眾英雄就是只服他一個人,言聽令從。就算后來對他的招安路線心懷不滿,也沒有人棄之而去,還跟著他南征北討。到最后馬革裹尸,斷臂出家,毒酒穿腸,也沒有一個人對他心懷仇怨。為什么?
宋江能坐第一把交椅,靠的就是他的影響力。想當年,早在山東鄆城做押司的時候,他就聲名在外。提起“及時雨”宋公明,江湖的豪杰好漢哪個不知,誰人不曉。等到他在江州問斬,許多英雄前去劫法場相救,其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這就是影響力的威力。有人說,影響力本質上就是一種控制力。更準確地說,影響力是一種讓人樂于接受的控制力。它與權力不同,影響力不是強制性的。它發揮作用是一個很微妙的過程,它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來改變他人的行為、態度和信念。沒有人能夠抗拒它,因為它來得悄無聲息,等你察覺時,早已經被它俘獲了。
影響力取代權威
現在已經不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時代了,特別是在組織結構扁平化的企業,權力就像一只干癟的皮球,如果不充氣的話,就無法指望皮球會彈跳起來。而影響力卻是很好的氣筒,它能夠令干癟的皮球重新膨脹起來,并且煥發力量。或者說,激發權力的關鍵過程是施加影響,它的能力則包括溝通、理解、適應和自我表現等。我們認為,隨著權威式的由上至下的金字塔形管理被逐步揚棄后,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影響力領導的崛起。
權力伴隨著每個組織而產生,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型的生產企業,即使是企業里基層的員工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權力。文員有處理文件和發送傳真的權力,保安員守衛大門時有詢問的權力……只要有職位就會有相應的權力。換句話說,在圍繞企業目標的執行過程中,權力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在某個位置上的義務。只有個人力量才是來自于個性所產生的影響力。
一個領導者光有權力是不夠的,關鍵要看他是否具備影響力。企業家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卻很難提拔一批企業所需的管理人才,這一常見矛盾既說明“放權”的必要性,也強調“影響力”的補缺作用。萬科公司的精神領袖王石,就是一位非常注重影響力的領導者。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他毫不擔心地將手中總經理的大權下放給自己培養起來的職業經理,讓他們更自由地運營公司。與此同時,無論是給摩托羅拉公司拍廣告,還是登上珠穆朗瑪峰,王石的做法使自己得到了更大的“權力”——影響力。
當一個人假借權力而獲得權威,人們通常會鄙視他,或稱他狐假虎威。雖然權力本身的各種形式能促使別人做事或者改變他們的行為,但是不管是職位的優勢還是技術專長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具有強制性的。其結果只能改變別人的表面行為,而不是他們內心的感覺和信念的真正認同。與此相反,影響力卻是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來改變他人的行為、態度和信念,這種力量不僅使他人感受到你的吸引力,而且還激勵他人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所以說,影響他人的能力同樣是成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通用電氣的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以及IBM公司的董事長郭士納,他們都是在國際商業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前者運用溫和的影響戰略來對他的組織進行改革并最終獲得成功,從而革除了GE典型的“大棒加鐵鏈”式的權力模式;后者則用影響的杠桿撬動了IBM這樣的龐然大物,使得“大象能夠跳舞,螞蟻就必須離開舞臺”成為至理名言。許多事實證明,高度官僚化的、森嚴的命令和控制結構已經不適應今天的企業,而影響力因素必將蓋過權力因素,成為管理精英的明智選擇。
影響別人的能力無疑是最具內涵的管理技巧,而非濫用權力或者權威的蔓延。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技術進步,以及組織結構的精簡都使正式權威的效力大為降低,而影響力卻正在發揮隱藏的巨大作用。越來越多的事實要求我們,為了取得高效率,領導者必須拋棄所謂的權威,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去重新審視別人,并把事情做好。只有具有影響力的領導者,才能成為別人心目中的權威人士。
非權力影響力體現個人能力
人一旦擁有了合法的權力,就同時擁有了不同程度的權力性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在發生作用的過程中帶有自身特點:首先,對他人的影響帶有強迫性;其次,以外部推動的形式發生作用,對被管理者的激勵作用不大;再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離較大,后者的心理和行為是被動服從的,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而非權力性影響力是一種特殊的力量,能突破權力的障礙而發揮作用。
管理者的影響力是從下屬與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領導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影響,這種影響像一張相互作用的網把所有參與者聯系起來。管理者與下屬的相互作用是基于信任,他以個人威望和人格魅力激勵別人甘心情愿地與自己保持一致,管理者身上具有的這種特殊的吸引力、影響力,就是一種非權力性影響力。
非權力影響力的特點
非權力影響力是管理者自身素質和行為造成的,與管理者的法定權力沒有必然的聯系,其產生的基礎要比權力性影響力廣泛得多。這種影響力盡管表面上并沒有合法權利那種約束力,但實際上,它不僅確實具有權力的性質,而且常常能發揮合法權利所不能發揮的作用,它對被管理者產生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是建立在他人信服的基礎上,因此,它具有與權力影響力相反的特點:
1.這種影響力是自然性的、非強制性的。
2.它不是憑借單純的外力作用,而是被管理者在心悅誠服的心理基礎上,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自覺自愿地接受影響的過程。
3.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系和諧、心理相容。
非權力影響力產生的原因
1.品格因素
管理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風等。具有高尚品格的管理者,容易使被管理者產生親近感和信賴感,并引導他們去模仿和認同,從而產生更巨大的號召力、鼓舞力和說服力。
2.才能因素
管理者的聰明才智和工作能力、專業能力,是管理者能否勝任領導職務、完成領導工作的重要條件。一個有才能的管理者能使被管理者心悅誠服,這是一種心理磁力,它能吸引人們自覺地去接受其影響。
3.知識因素
知識豐富的管理者在指導工作、宣傳組織、溝通協調關系時,容易取得被管理者的信任,使被管理者產生這種感覺:他知道我不知道的東西,他可能是對的。當這種感覺通過事實得到強化時,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的信賴便與日俱增。
4.感情因素
人與人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關系,便能產生親近感,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響力就強。管理者待人和藹可親,與部下關系融洽,其影響力往往能使被領導者心悅誠服。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影響力提高的基礎
非權力領導力是一種對他人的影響力,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在人際關系的互動中產生的。與他人建立真誠美好的關系是非權力領導力的源泉。
卡耐基曾經指出:領導者的成功有時并不在于他有多強的業務能力,當一張無所不至的人際關系網鋪開時,領導就成功了一半。
人們在事業和生活中的成功,15%靠的是專業知識,85%靠的是人際關系。作為一種人際影響力,非權力領導力的獲得仰賴人際關系的因素,可能要高達90%以上。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際交往中個體間形成的特定心理關系。交往是指人們之間的交流和往來。這種交流和往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為達到某種目的,滿足一定需要而進行的信息、物質、思想、文化、技術等方面的交流和聯系。
交往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的共同活動形式。交往只存在于人類。
交往活動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參加才能得以進行,即單個人的獨立行為不構成交往活動。
在參加共同活動過程中,相互之間還必須以一定的方式進行溝通,或發生某種信息交流與聯系,否則,也構不成交往。
人類總是在同兩方面的實體打交道:一是人類自身,一是客觀事物。交往只是人們之間的聯系,而人同事物打交道則不稱其為交往。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或聯系有時以物為媒介,甚至有時直接交往于人之間的就是物,但交往既不是指這種交流信息的中介手段,也不是交換物本身,而只是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人的信息的交流或聯系。所以我們稱這種交往為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從主客體的存在形式上,可劃分為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三種形式。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個體與個體的交往才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因為個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往來最容易實現認知上的相同、情感上的相容和行為上的協同,進而為實現共同的活動目標合作奮斗。
不同的人際關系,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人與人之間,由于滿足了各自的需要,就會產生親密的關系,雙方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反之,就會關系疏遠,彼此矛盾甚至敵對。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關系的民族,中國人以對于人際關系重視而聞名于世。領導者依據中國人重關系的大氣候特征,建立自己的關系網是必需的。
領導者要建立自己的關系網,既是領導者自身成長發展的需要,也是領導工作的要求。領導者關系網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團結全體屬下員工齊心協力,發揮團隊戰斗力,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這是組織提高績效,造成和諧目標的更高標準和境界。
人際關系網絡的形成對把握職業生涯,特別是對獲得影響力來說是很重要的策略。建立人際關系網絡以及在需要時尋求支持的能力,對一位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發揮其非權力領導力是至關重要的。
個人魅力有助于影響他人
個人魅力最引人注目的優點是能提高影響別人的能力。當人們認為你這個人很有魅力時,他們更有可能采取你的建議。許多人說過,要是有一位富有個人魅力的經理,“我會以我的職業生涯作賭注,一心一意為他工作”。這種情況下,以事業作賭注意味著這個人將放棄一份相對安穩的工作來和這個經理一起開始一個新的企業。
所以,個人魅力實際上是非權力領導力的升華,個人魅力作用在各方面都增強了非權力領導力,個人感召力的發揮就需要通過以身作則、說服、分享和幫助等方式進行。
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影響別人的方法是以身作則地領導。作為有影響力的領導,你可以通過你自身的行動來傳播價值觀和傳達各種期望。那些顯示忠誠、做出自我犧牲以及承擔額外工作的行為特別要以身作則。在項目面臨艱難局面時,你也許要每周工作65小時以顯示包含在企業文化之中的自我犧牲的價值。
問題是,假如你對人們來說有一種磁鐵般的吸引力,那么他們把你當作一種行為典范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因此,盡管以身作則的方法很受歡迎,但它可能效果不大,除非那個以身作則的人對那些認為可以把他或她作為榜樣仿效的人們具有吸引力。
通過理性的說服影響別人的傳統方法仍不失為一種重要的策略。理性的說服涉及使用符合邏輯的觀點和事實證據來使另一個人相信一條建議或者要求是可行的,并且是可以達到目的的。
總的說來,要使理性的說服變成一種有效的策略,需要自信以及仔細的研究,對明智和理性的人來說它可能是最為有效的。不過,即使是明智和理性的人,他們看問題的方法也是有選擇性的。他們更會聽取由熱情和討人喜歡的人所表達的信息里包含的特征。個人魅力使得邏輯看起來更有邏輯性。
專家影響力的獲得也離不開個人魅力,取得專家影響力的一個值得推薦的方法是在符合公司當前或者未來需要的領域里成為課題專家。最新的例子是如何為公司建立引人注目的網址或者在國外開拓市場。即使你是課題專家,富有個人魅力也會有利于利用你的專業知識。假如你個人頗具魅力,當權者更有可能會給你一個展示專業知識的好機會。
取得威望要比獲得專家的影響力更需要個人魅力。富有個人魅力可以增強你的形象,從而使你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具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