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自己才能飛得更高
只有從起點起步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會忍受內心的光榮夢想與現實生活的反差,并在忍受中一點點地去適應,去放低自己那高傲的心。
“不驕方能師人之長”。一個人要獲得智慧和經驗,必須把自己放低。放低自己并不是放低自己的理想,放低自己的抱負。放低自己是為達到目的而變換的思考方式,是一種從零、從小、從低做起的心態。一句話:放低自己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飛得更高。
一個在現實中處處碰壁的年輕人跋山涉水來到法門寺,對住持釋圓和尚說:“我一心一意要學習繪畫,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老師。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有的畫技甚至還不如我?!?
釋圓聽后淡淡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懂繪畫,但也頗愛這門藝術。既然施主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
年輕人問:“畫什么呢?”
釋圓說:“貧僧喜歡茶道,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呢?”
年輕人聽了,心想:這還不容易?于是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成了一個傾斜的茶壺和一個造型古樸的茶杯。更栩栩如生的是,茶壺的壺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來,仿佛要注入那茶杯中去。
年輕人問:“這幅畫您滿意嗎?”
釋圓搖了搖頭,說道:“你畫得是不錯,只是將茶壺和茶杯的位置放錯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
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壺里注水的?”
釋圓聽了,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你就不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太高,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
年輕人恍然大悟,從此虛心學習,終于學有所成。
釋圓的一句“把自己放低”,不僅形象地說明了求知為學之道,也說明了為人處世之道。只有放低自己,懂得給自己留有余地才能收獲更多,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放低自己,是心態問題,也是對自己人生價值的估量問題。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放低自己,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有能耐,太高明?;蛘哒f,放低自己就是低調做人,這不但少了別人的中傷和嫉妒,也為自己向更高目標邁進掃清了障礙。這既是一種自知之明,也顯示了一種豁達大度。
美國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歲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有人懷疑他太年輕不能勝任大學校長的職位,他知道后只說了一句:“一個30歲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賴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長的地方是那么的多?!本瓦@短短一句話,使那些原來懷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
許多人往往喜歡盡量表現出自己比別人強,或者努力地證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袖是不會自吹自擂的,而是像帕金斯那樣自謙,所謂“自謙則人必服,自夸則人必疑”就是這個道理。
明代思想家呂坤說:“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毕胍删痛笫?,就需要沉住氣,放低姿態。當你放低自己的時候,未來才能容納你。西方有一位哲人說過: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海把自己放低,才能夠容納百川之水,從而成就自己;人把自己放低些,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寬容地面對每一件事,世界就會變成歡樂的海洋、幸福的港灣。
敢于承認自己不如人
中國人常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薄懊孀印痹谖覀兊膫鹘y道德觀念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可以說,中國社會對人的約束主要就是廉恥和臉面,然而若因此就固執地以“面子”為重,養成死要面子的人生態度卻不是件好事。
執著,讓我們贏得了通往成功的門票,而固執,讓我們在死守自己強勢死不認輸時,卻輸掉了整個人生。所以,正確剖析自己,敢于承認技不如人,放下不值錢的面子,走出面子圍城,這不是軟弱,而是人生的智慧。
有一個人做生意失敗了,但是他仍然極力維持原有的排場,唯恐別人看出他的失意。為了能重新振作起來,他經常請人吃飯,拉攏關系。宴會時,他租用私家車去接賓客,并請了兩個鐘點工扮作女傭,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嚴厲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搶菜。
雖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打開柜中最后一瓶XO。當那些心里有數的客人酒足飯飽告辭離去時,每一個人都熱情地致謝,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卻沒有一個人主動提出幫助。
希望博得他人的認可是一種無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們在獲得了一定的認可后總是希望獲得更多的認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會掉進為尋求他人的認可而活在愛慕虛榮的牢籠里面,可以說面子左右了他們的一切。
50多年前,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認為,統治中國的三女神是“面子、命運和恩典”?!爸v面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面子觀念的驅動,反映了中國人尊重與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但如果過分地愛面子任其演化下去,終將得不償失。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所長和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朝他們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噌噌噌”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噌噌噌”地從水上漂回來了。怎么回事?博士生不去問,畢竟自己是博士生吶!
過了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噌噌噌”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10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博士生也不愿意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呢?”
上面的這個例子再經典不過了,一個人過于愛惜面子,難免會流于迂腐。“面子”是“金玉在外,敗絮其中”的虛浮表現,刻意地張揚面子,或讓“面子”成為橫亙在生活之路上的障礙,終有一天會吃到苦頭。因此,無論是人際關系方面還是在事業上,我們都不要因為小小的面子,而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隱患。其實“面子觀”是一種死守面子、唯面子獨尊的價值觀念和行事思想。“面子觀”對我們行事做人有很大的束縛。因此,在不利的環境下我們要勇于說“不”,千萬別過多地考慮“面子”,使自己陷入“面子觀”的怪圈之中。
事實上,我們沒必要為了面子而固執地使自己顯得處處比別人強,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一樣。每個人都有缺陷,不要試圖在每一方面都在人上。聰明的人,敢于承認自己不如人,也敢于對自己不會做的事說不,所以他們自然就能贏得一份適意的人生。
打破身份的自我限制
想要在社會上走出一條路來,你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學歷、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和面子,讓自己回歸到一個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更為謙虛的位置。同時,也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批評,沉住氣,做你認為值得做的事,走你認為值得走的路。
在化妝品行業里幾乎無人不曉李菁和李禮這兩個名字,這兩朵姊妹花自1995年以來一直效力于法意公司,而這家公司先后作為紀梵希、范思哲、幽蘭、安娜蘇等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的中國地區總代理,曾在進口化妝品市場中獨霸一方。李菁和李禮的名字也總是一起出現,一個是市場部總監,一個是銷售部總監,她們曾為這些品牌在中國的推廣創下了驕人的戰績。
這兩個女孩都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扇魏蚊篮檬挛锏谋澈蠖疾幌癖砻婺敲垂怩r。
剛出道時的李菁一身學生氣,提著滿滿一箱化妝品的樣品去拜訪北京各大百貨商場的化妝部經理,她曾被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出門去:“外語系畢業的小姑娘,不去外企大公司,跑到這兒來賣什么化妝品?也不怕掉價兒……”李禮的運氣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幫公司爭取到優惠的合作條件,她曾在烈日炎炎下的馬路上坐了6個小時,才把主事的人——商場業務主管等回來。
李菁和李禮是幸運的,至少她們選擇了一項自己熱愛的職業并為之努力?!澳悴恢绖傞_始有多苦,”李菁對同事說,“我們根本沒有休息日,白天盯銷售,晚上盤庫存。常常是商場一開門就沖進去,晚上關門后才出來。整日和銷售員一起站著,做促銷,搞活動。我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就是因為從來沒有把自己擺得過高。只有努力從低層做起的人才能穩扎穩打,能上能下?!睙o法想象這些漂亮的女孩子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在一間沒有空調暖氣、沒有衛生間的簡陋庫房里工作,成箱的貨品都是自己從一級級臺階搬上搬下的。那時她們真的很委屈,但還是堅持下來了。
其實,她們對成功的定義就是要“開心”,要“感覺好”。每當有不順心的事,她們就寬慰自己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煩悶也就一笑而散了。
李菁和李禮能夠放下自己的身份,一切為公司的利益著想,這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時候,人的“身份”是一種“自我認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限制”,也就是說:“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種事?!倍晕艺J同越強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厲害。
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她的女傭同桌吃飯,博士不愿意當基層業務員,高級主管不愿意主動去找下級職員,知識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識”的體力勞動……他們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損他們的身份和面子。
其實這種“身份”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不是說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們相信,在非常時刻,如果還放不下身份,不能撕破“漂亮”的裝飾,你的優越感就會一直阻止你前行的腳步,而最終你也只會讓自己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