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低得下頭,沉得住氣
地低成海,人低為王
低調是成就偉大事業的起點。它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低調而為,初看起來好像比較消極。其實它并不是委曲求全、窩窩囊囊做人,而是通過少惹是非、少生麻煩的方式暗蓄力量,悄然潛行,以便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特長。縱觀古今,那些經得住歷史沉淀,那些成功的人和事,更多的是得益于低調而為的處世原則。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富蘭克林年輕時,去一位老前輩家中做客。當他昂首挺胸地走進那座低矮的小茅屋時,只聽“砰”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頓時青腫了一大塊。
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成一番事業,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富蘭克林記住了老前輩的教誨,并將之奉為金科玉律,最終,這種低調為人處世的品格成就了他輝煌的一生。
萬丈高樓平地起,每一個成功者,都是從低處、卑微處慢慢做起的。降低自己姿態,尋找機會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巔峰。
尼采說:“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
低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氣;卑微不是末路。只要還有一顆進取的心,低處并非全無希望,只要堅持努力,做好要做的事情,總有峰回路轉的時候。
山不言其高,并不影響它的聳立云端;海不言其深,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言其厚,但沒有誰能否認它承載萬物的偉大。它們不言,是因為它們深深地知道,低調是強者最好的外衣,低調是阻力最小的成功之路。
韜光養晦,藏鋒露拙
俗話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意思是說人在權勢、機會不如別人的時候,要能低頭退讓,隨機應變,保持一時的低調。就如古錢幣的外圓內方,“邊緣”要圓活,“內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則,將此當作磨煉自己的機會,借此取得休養生息的時間,以圖將來東山再起。《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講的就是劉備韜光養晦的故事。
劉備因實力微弱不得不投靠曹操,大英雄難掩落寞,一旦寄人籬下,縱有千般雄心壯志,也只能化得一聲唯唯諾諾。劉備深知曹操乃多疑之人,自然容不得一個與自己同樣野心勃勃的人。為防曹操謀害,他就在住處后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羽、張飛對此頗為不解,問劉備如此這般是為何,劉備回道:“這不是二位兄弟所能理解的。”
一天,曹操派人請劉備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用意,心里不免忐忑。席間,曹操與劉備談到了天下的英雄人物,二人細數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等人,不過曹操對這些人都不屑一顧。緊接著,曹操突然說道:“若論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正巧這時外面雷聲大作,劉備便借此機會俯下身去拾起筷子,口中說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雷震嗎?”劉備說:“圣人云‘迅雷風烈必變’,怎能不怕呢?”這樣,把自己聞言失態輕輕掩飾而過,而通過此舉,曹操也就不再懷疑劉備胸有大志了。
幾天以后,曹操又請劉備喝酒,席間忽然有人來報,說淮南的袁術要和淮北的袁紹準備聯合抗曹。劉備放下酒杯,當即表示愿帶兵前往沙場。從此,劉備遠離了曹操的監控,并最終成就了霸業。
《孟子》中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個“動心忍性”,將所有的屈辱都包含殆盡,為所有的忍耐立下了名目。人生于天地之間,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磨煉。這種磨煉首先是意志品質的修煉,優秀的意志品質不是生來就有的,靠的是后天的培養造就。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養成,不僅要靠社會、家庭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靠自我教育、自我磨煉,忍耐人性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這就是修身的工作。
然而,很多人卻不懂得這個道理,在取得了一些成功和榮耀之后,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或者倚仗自己權高位重就恃強而驕,鋒芒畢露。如此一來,便會得罪許多人。
列夫·托爾斯泰說:“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卻極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我們經常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為人處世,本來是棱角分明,還自以為是光芒四射。其實,在我們刻意顯示出才華的時候,我們的才華已經減少了很多,因為我們的刻意,才華已經沒有了它原來的光芒。所以,真正的低調者能夠做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
韜光養晦的核心含義是一個“能”字,以弱示人只是一個“不能”的表象而已。韜光養晦與以弱示人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能”但示之以“不能”。一個心智成熟的低調者更懂得:在外晦內明、外亂內整中,有意識地收斂鋒芒,保存實力,這樣才可以捕捉到出手的最佳時機,最終實現有所作為或有所收獲。
處高位時要低頭
生活中,驕傲自大之人比比皆是,尤其當他們做出了一點成績的時候,便會更加趾高氣揚,自以為高不可攀了。如果此時的他們正處于低位,那么因這種品行是很難再有上升的空間的;如果此時的他們已經處于高位,便很有可能因此栽個大跟頭。因此,相比之下,身處高處時,更需要的是適時的放低姿態,學會適當低頭。其實,適時的低頭并不是消極的表現,反而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積極,有時候這種低頭還能消除隱患,化解危機。
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后,林肯終于當選為美國總統。
在當選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十分尷尬,因為他們的新總統是一個鞋匠的兒子。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貴族,他們全部自認為是優越的上流人士,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要面對的總統竟然是一個鞋匠的兒子。于是,有許多議員想趁林肯在參議院發表演說的時候,借機羞辱他一番。
在林肯剛走上演講臺的時候,一位參議員便站了起來,他態度傲慢地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說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所有議員都大笑起來,雖然他們自己不能打敗林肯,但是有人羞辱了林肯,照樣使得他們開心不已。
林肯的臉色很平靜,他并未辯解什么。只是等到大家的笑聲停止以后才誠懇地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而且我還知道我做總統永遠都無法像我的父親做鞋匠那樣出色。”
參議院陷入一陣靜默中,林肯接著又對那個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修理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隨我父親學會了做鞋子。”然后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那一刻,所有的嘲笑都停止了,整個參議院都被雷鳴般的掌聲填滿了。
林肯的出身卑微,父親是一個鞋匠,林肯從不隱瞞這一點。而且,他也從沒有因為當選為總統而忘記或者不愿被人提及這個事實。相反,他仍然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放低姿態,這也是他贏得民心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說,不要以為身處高位便是達到了人生的制高點,要知道,一時的高處并不能說明什么,成功反而更青睞于能在高處低頭的人。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大舞臺,出身的高貴,工作的優越,所處環境的良好都不能成為人們扮演出色主角的障礙。當批評、訕笑、誹謗的語言像石頭一樣向你砸來時,你應該像林肯那樣,不以身份為貴,放低姿態,那樣才能夠獲得再次的成功。
將內斂轉化成力量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年輕人總是過于浮躁,時時處處急于表現,想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成功,他們的座右銘是“成功一定要趁早”。當然,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本也無可厚非,但是,成功不是僅依靠積極就可以得來的,當你還處于低位、經驗還不夠豐富、能力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這種積極只能稱為急功近利,結果必定是欲速則不達。相反,如果此時能夠學會內斂,從底層做起,那么就可以不斷地積蓄力量,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當這種力量積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成功自然就會唾手可得了。
小錢大學畢業后,只身去了南方,順利地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個行政助理的職位。小錢并沒有因為職位低微而對未來失去信心,上班的第一天,他就發誓要讓自己成為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總是暗暗地努力工作和學習。同時,小錢也深知,職場競爭的激烈以及辦公室政治的“黑暗”,所以在同事們面前,小錢只是一個盡職做好本職工作的小職員。
小錢負責的工作是檔案管理,資源管理專業出身的他很快就發現了公司在這方面存在的弊端。于是,他開始大量查閱資料,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寫出了一份系統的解決方案,并將公司內部工作運行流程、市場營銷方式以及后勤事務的規范,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然后一并發到行政經理的電子信箱中。當然,這一切都是他利用業余時間來完成的,他不想過于張揚,因為他知道那樣會招來別人的嫉恨。
沒過幾天,行政經理就請他到公司的餐廳喝咖啡了。離開時行政經理還語重心長地拍著他的肩頭說:“公司對你這樣能默默做事的人,向來是給予足夠的空間施展才華的,繼續努力吧。”
從那以后,小錢更加勤奮地工作。不久之后,公司參與了一個大商廈周圍的霓虹燈方案的競標工程。企劃部的同事們整天翻案例、找朋友,忙得焦頭爛額。小錢也沒閑著,白天他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晚上通宵不眠熬紅了眼做方案文書。競標前一天交方案時,小錢去的最晚,行政經理不解:“你們部門的已經交來了。”小錢充滿信心地說:“這是不一樣的!”競標的當天,小錢的方案脫穎而出,最終為公司的競標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二天,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公司。同事們都很驚訝,這個在大家眼中一直只知道埋頭苦干的小職員,居然在私下里做了這么多功課,為公司謀到了這么大的利益。
一個月之后,公司人事大調整,原來的部門經理調到了別的部門,小錢則走進了位于20層的那間經理辦公室。
小錢的成功,自然是沉靜內斂的性格在起作用。沉靜內斂是形成高雅風度的一種內在的力量,它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尖銳的對立,發揮了神奇的力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身處不利時,沉靜內斂地應對可化險為夷;當身處困境時,由于沉靜內斂而積聚的力量能轉危為安。很多時候,沉靜內斂不僅能脫離危險境界,減少損失,還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最終以超凡脫俗的非凡之力脫穎而出,贏取最后的勝利。
選擇低調,你就是強者
低調是做人的一種古老的智慧,這一點千百年來已經被無數的人所證實。
在中國的歷史上,舜是第一個被稱為有“大智慧”的人。根據歷史記載,舜出生后不久母親就離開了人世,后母生了一位弟弟“象”。盡管舜總是小心地侍奉后母和照顧弟弟,但還是經常遭到后母的毒打和虐待。最后,舜選擇了離家出走,一個人流落到歷山腳下開荒種地。
因為德行高尚,所以在清苦的生活中,舜沒有一點怨言。他與當地的農夫和山林中的鳥獸生活在一起。他常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一切都是那么溫馨和睦,于是他觸景生情,制作了一首首感人的樂歌。
舜的德行影響了周圍所有的人,農夫相互謙讓已開墾好的農田,漁民相互謙讓自己打魚的場地,陶匠則做出了更加精美耐用的陶器。舜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人們從四面八方扶老攜幼過來,希望和舜成為鄰居。僅用了一年時間,他的周圍就匯聚成村落,然后就擴大為城鎮、都市。最后,當時的天子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許配給了舜做妻子。這兩位聰明美麗的妻子給了舜無窮的力量。“無知”的舜總能逢兇化吉,順利地通過了堯對他的能力所進行的考試。最后,堯將天子之位禪讓于舜。
在舜的德行中,低調一直貫穿始終。正是因為有了這份低調為人的態度,舜才能跨越清苦的普通人,一躍成為天子。舜能成為天子,自然是因為擁有大智慧,但是,舜的大智慧并沒有使用什么詭計。事實上,他的“大智慧”往往都是以“低調”來襯托的。舜從未有意識地去獲取民心,也并沒有處理任何復雜事務的知識。但是,由于純樸、堅強、虛心,才保證他最終取得所期望的勝利。
舜的勝利說明低調在智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智慧受到當時許多學者的稱贊,一時之間,甚至成為一種“時尚”。
一個人究竟強不強,不是看你有多么出名,多么有權有勢,而是看你有沒有真正讓自己強大起來的堅實基礎和本事。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能夠隱忍,處世低調的人,他們講究的是運籌帷幄,厚積薄發,修于內而成于外,這才是真正讓人佩服的成功。
一個低調的人,總是莫測高深,不顯山不露水,默默耕耘,苦心孤詣,直至成功,甚至成功以后,這樣的人也不喜歡張名揚利,而是繼續探索,繼續追求,尋求新的突破,這才是忍耐而成的英雄,低調而強的強者。
要成為這樣的人并不難。首先,低調的人總是喜歡藏鋒守拙,待機而發,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一面,心態平和踏實,鋒芒內斂,虛心于請教和完善,具有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這樣的人往往具有十分縝密的個人思維習慣,處亂不驚,目光長遠,再加上艱苦的磨煉,頑強的意志,都為事業成功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其次,低調是一種修為,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一個低調的人,既身性高潔,意志堅定,又具有超脫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這樣的人想的不是怎么把錢賺到手,而是想著怎樣把事情做好,功到自然成。
總之,盲目地張揚自己的本領,亮出全部的看家本事,正如技窮的黔驢,最終讓真正有本事的老虎一口吃掉。這些人往往私心雜念太重,名利思想過濃,如果事業不成,很可能會身敗名裂,即使不身敗名裂,事業上也必然遭受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