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智慧:成功大門的鑰匙

  • 猶太人教子枕邊書
  • 宿文淵編著
  • 8893字
  • 2019-08-16 17:40:17

愛生智慧,智慧改變命運

當你的心中充滿愛,就會主動熱情地尋找各種辦法幫助他人解決困難,而智慧由此產生,你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一天夜里,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他們想要一個房間。猶太侍者回答說:“對不起,我們旅館已經客滿了,一間空房也沒有剩下。”但是侍者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出門另找住宿。而且在這樣一個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滿打烊了,這對疲憊不堪的老人豈不會在深夜流落街頭?于是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只能做到這樣了。”老人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干凈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

第二天,當他們來到前臺結賬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為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沒睡,他就在前臺值了一個通宵的夜班。兩位老人十分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說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門,轉身接著忙自己的事,把這件事情忘了個一干二凈。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開看,里面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并有簡短附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原來,幾個月前的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有著億萬資產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會經營管理好這個大酒店。

財富與智慧

有財富而無智慧,財富是不能永久的,而有了智慧就不愁沒有財富,因為智慧是財富的源泉。

在猶太人心中,學者是人們尊敬的中心。把學者置于一切人甚至國王之上,就可以看出猶太民族是多么重視智慧。這一點是猶太民族可引以為自豪的傳統,因為其他民族都把貴族、王侯、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

猶太兒童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則寓言:

在遠古的耶路撒冷有一種精靈,他們干著仆役的事情,做家務,打掃房屋,有時還兼管花園。其中有一個精靈,給一個小康之家管理花園。他干活不聲不響,相當熟練,熱愛主人,還特別熱愛那個花園。他工作非常賣力,主人對他也很滿意。盡管他和他的同伴一樣,身體非常輕盈,可以隨時去各種地方,但為了更好地表明他是個忠實的仆役,他始終住在這家主人那里。但可怕的是,他的同行——其他精靈對他百般誹謗,以至于精靈的頭目很快下令,把他調到北極去照料一所終年被雪覆蓋的房屋。動身前,精靈對他的主人說:“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誤,別人逼著我離開你們。在這里,我只能再待很短的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一個星期。請你們抓緊時機說出三個愿望,我幫你們實現這三個愿望,但是只能三個,不能再多。”主人和夫人合計了一下,第一個愿望就是要求財富。果然,立即便有大堆大堆的金錢裝滿了他們的錢柜和大大小小的箱子,倉庫里全是小麥,地窖里全是酒,一切都裝得滿滿的。但究竟怎樣來管理這些財物呢?該設立多少賬本,耗費多少時間和心血?兩人都感到十分為難,賊人要來算計他們,王公大人要來借貸,國王要來征稅,這對可憐的夫婦因為太過富有而感到痛苦。“快來幫我們擺脫這些因錢財而引起的麻煩吧!”他們兩人請求說,“窮人是多么幸福,他們無憂無慮!貧困遠遠勝過財富。財富,快走開!而貧窮女神,快回來吧!”說完這些話,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他們又和原來一樣了。他們重新獲得了安寧和平靜。精靈因他們的覺悟而和他們同聲大笑。最后他們請求精靈賜給他們智慧。他們明白,這才是一種從不引起麻煩的真正財富。

猶太人蔑視一般的學習,他們告訴孩子一般的學習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的創新。實際上,學習應該是思考的基礎。“學識及能力,都像是價值最昂貴的懷表。”

沒有標準答案

任何問題都不止一種解決方案,也沒有所謂必須如此的標準答案,要敢于打破權威,獨辟蹊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很久以前,以色列國立大學教授卡蘭得拉接到他的同事的一個電話,他問卡蘭得拉是否愿意為一個試題的評分做鑒定人。因為同事想給他的一個學生答的一道物理題打零分,而他的學生則聲稱應該得滿分。這位學生認為這種測驗制度不對,他一定要爭取滿分。因此老師和學生同意將這件事委托給一個公平無私的仲裁人,而卡蘭得拉被選中了……

卡蘭得拉到他同事的辦公室,并閱讀了這個試題。試題是:“試證明怎么能夠用一個氣壓計測定一棟高樓的高度。”

學生的答案是:“把氣壓計拿到高樓頂部,用一根長繩子系住氣壓計,然后把氣壓計從樓頂向樓下墜,直到墜到地面為止;然后把氣壓計拉上樓頂,測量繩子放下的長度。這長度即為樓的高度。”

這是一個有趣的答案,但是這學生應該獲得稱贊嗎?卡蘭得拉指出,這位學生應該得到高度評價,因為他的答案完全正確。另一方面,如果高度評價這個學生,就應該給他物理課程的考試打高分;而高分就證明這個學生知道一些物理學知識,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證明這一點……

卡蘭得拉讓這個學生用6分鐘回答同一個問題,但必須在回答中表現出他懂得一些物理學知識……在最后一分鐘里,學生趕忙寫出他的答案。答案是:把氣壓計拿到樓頂,讓它斜靠在屋頂的邊緣處。讓氣壓計從屋頂落下,用秒表記下它落下的時間,根據落下的距離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時間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看了這答案之后,卡蘭得拉問他的同事是否讓步。同事讓步了,于是卡蘭得拉給了這個學生幾乎是最高的評價。正當卡蘭得拉要離開他同事的辦公室時,突然記得那位同學說他還有另外一個答案。于是卡蘭得拉問是什么樣的答案。學生回答說:“啊,利用氣壓計測出一個建筑的高度有許多辦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陽的日子在樓頂記下氣壓表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長度,又測出建筑物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利用簡單的比例關系,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很好,”卡蘭得拉說,“還有什么答案?”

“有呀,”那個學生說,“還有一個你會喜歡的最基本的測量方法。你拿著氣壓表,從一樓登梯而上,當你登樓時,用符號標出氣壓表上的水銀高度,這樣你可以用氣壓表的單位得到這棟樓的高度。這個方法最直截了當。”

“當然,如果你還想得到更精確的答案,你可以用一根弦的一端系住氣壓表,把它像一個擺那樣擺動,然后測出街面和樓頂的g值(重力加速度)。從兩個g值之差,在原則上就可以算出樓頂高度。”

最后他又說:“如果不限制我用物理學方法回答這個問題,還有許多其他方法。例如,你拿上氣壓表走到樓房底層,敲管理人員的門。當管理人員應聲時,你對他說下面一句話‘親愛的管理員先生,我有一個很漂亮的氣壓表。如果你告訴我這棟樓的高度,我將把這個氣壓表送給您……’”

問題的解決方法往往不只有一種,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思維固定在某一點上。開放性的思維遠比一些所謂的標準答案更值得我們的贊賞!因為你會發現,你原來并不需要待在狹小屋里,只要推開那扇門,你會發現,你的面前本有一片廣袤的天地。

智慧的力量

智慧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學習知識必須轉化為真正的智慧才有意義。

世界著名的軍事家拿破侖曾說過:“在部隊里面,勇敢的將軍固然重要,但是善于動腦筋思考的將軍更重要,一個士兵,更需要有一個智慧的將軍。”其實,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如此。

世界著名的“酒店大王”——希爾頓,覺得自己人生得到的最大一次啟示,來自他12歲時的一段經歷。當時在美國西部人人帶槍,但他爸爸從來不帶,他說:“帶槍的人必須依靠拔槍的速度,不帶槍的人,需要的則是智慧,我相信智慧的力量會遠遠大過武器的力量。”

希爾頓很快領教了父親這句話的含義:一天,他發現爸爸在一個酒館里面,被一個醉漢用槍逼著,若沒有回答出醉漢的任何一個問題,就會立即被槍打死。面對這生死存亡的一瞬間,他卻吃驚地發現爸爸很平靜,用一種非常感人的語調,慢慢地對那個拿槍的人說話,那人的態度逐漸軟化,槍掉在了地上,最后,那人竟然抱著他的爸爸哭了起來!

“智慧的力量大于任何力量。”這一啟示,指導了他后來的經商之道,讓他最終成為聞名世界的“酒店大王”。

猶太民族非常重視學問,但是與智慧相比,學問也略低一籌,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比喻成“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在猶太人看來,這種人即使有一肚子知識,也絲毫派不上用場。而且,知識必須為善,如果用知識做壞事,知識反而有害了。為此,猶太人認為,知識是為磨煉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單純地收集很多知識而不消化,就如同徒然堆積許多書本而不用一樣,都是一種浪費。

雜草也有用處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負面的事物,能化無用為有用,從失敗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猶太人善于從別人輕視的東西中,尋找到它存在的價值和用途。所以有句猶太名言說:“雜草亦有用處。”

據說,這句格言來自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位農夫彎著腰在院子里鋤草。天氣很熱,他滿頭大汗,汗珠不停地順著臉頰流下來。

“可惡的雜草!假如沒有這些雜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神為什么要造這些討厭的雜草來破壞我的院子呢?”農夫這樣嘀咕著。

有一棵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回答農夫說:“你說我們可惡,也許你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我們也是很有用的。現在,請你聽我說一句吧。我們把根伸進土中,等于是在耕耘泥土,當你把我們拔掉時,泥土就已經是耕過的了;此外,下雨時,我們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掉;在干涸的時候,我們能阻止強風吹起沙塵;我們是替你守衛院子的衛兵,如果沒有我們,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種花、賞花的樂趣,因為雨水會沖走泥土,狂風會吹散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兒盛開之余,能夠想起一些我們的好處。”

農夫聽了這些話,不禁肅然起敬,站得直直的,從那天以后,他就再也不會瞧不起任何東西了。

猶太人這種觀念同中國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訓有些類似。它強調每一件東西都有用處,每一個人也是這樣。事物的好壞在相互轉換、變化,好東西并不絕對的好,它也必定會有一種缺陷;壞東西也并不絕對的壞,它也有自身的特殊用途,凡事就在于人的發掘了。

人也是這樣,每一個人都有堅強的一面,同時也有脆弱的一面。可是,在人們視之為脆弱的一面當中,也往往包含著許多有用的因素。逆境和順境、失敗和勝利也都如此。每一個人都能有作為,關鍵在于自身的努力與否。

猶太民族是一個很奇特的民族,他們紀念勝利的日子,同時也是紀念敗北屈辱的日子。曾經有人嘲笑猶太人,說他們是“敗北的天才”,但是,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相信一點:只要記住失敗的那一天,就會產生出強大的力量。

在猶太社會的紀念日中,最隆重的節日應該算是“逾越節”了。這一天,是猶人人紀念他們重返以色列的日子。

在返回以色列之前,猶太人曾在埃及為奴,過著很悲慘的日子。猶太人在摩西的率領之下,越過沙漠,千里迢迢地回到以色列,這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是時至今日,猶太人仍然在紀念那段苦難的日子。每年到這一天,分散在各地的猶太人都召開盛大的聚會,來慶祝這個“獲得解放”的日子。

在逾越節的晚餐上,猶人人要吃一種很粗的面包,這種面包是當時猶太人在埃及做奴隸時吃的,它代表屈辱;還有一種很苦的葉子,這種葉子很難吃,一般誰也不會把它擺在慶祝宴會上,猶太人吃它是為了回味當時敗北的苦味。

猶太人認為,遇到的苦難愈艱深,敗北的次數愈多,就會使人愈堅強。

人生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是必然的,猶太人普遍地對失敗持一種容忍、接受的態度。猶太人認為,如果一個人沉湎于成功的甜美之時,而忘掉了失敗的苦澀,那么終有一天他會嘗到失敗的苦果。因為成功會使人松懈,使人自滿;而失敗卻使人緊張,使人警戒,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人們可以從它那里學到一種本事,沒有把它舍棄的道理。并且,人應該是透過自己的經驗來學習的。

猶太人甚至還認為,失敗比成功還要珍貴。自古至今,不可能有一個人從來沒有失敗過,失敗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失敗不可怕,如果能振作起來,能夠從失敗中學習成功的經驗,即便是雜草也一樣有用處,有作為。猶太人能夠在接踵而來的磨難中前進,就是因為他們堅信雜草也有用處。為此,他們善于在困難和失敗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價值。這就是猶太人不尋常的智慧。

智慧是財富之源

猶太人唯一的財富是智慧。

猶太人有則笑話,談的是智慧與財富關系。

兩位拉比在交談:

“智慧與金錢,哪一樣更重要?”

“當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為何要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卻不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學者、哲學家老是在討好富人,而富人卻對有智慧的人擺出狂態。”

“這很簡單。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人卻不知道智慧的重要。”

拉比即為猶太教教士,也是猶太人生活等方面的“教師”,經常作為“智者”的同義詞。所以,這則笑話實際上也就是“智者說智”。

拉比的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知道金錢的價值,才會去為富人做事,而不知道智慧的價值,才會在智者面前露出狂態。笑話明顯的調侃意味就體現在這個內在悖謬之上。

有智慧的人既然知道金錢的價值,為何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獲得金錢呢?知道金錢的價值,但卻只會靠為富人效力而獲得一點帶“嗟來之食”味道的酬勞,這樣的智慧又有什么用,又稱得上什么智慧呢?

所以,學者、哲學家的智慧或許也可以稱作智慧,但不是真正的商業智慧。在金錢的狂態面前俯首帖耳的智慧,是不可能比金錢重要的。

相反,富人沒有學者之類的智慧,但他卻能駕馭金錢,卻有聚斂金錢的智慧,卻有通過金錢去役使學者智慧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不過,這樣一來,金錢又成了智慧的尺度。金錢又變得比智慧更為重要了。其實,兩者并不矛盾,活的錢即能不斷生利的錢,比死的智慧即不能生錢的智慧重要;但活的智慧即能夠生錢的智慧,則比死的錢即單純的財富——不能生錢的錢——重要。那么,活的智慧與活的錢相比哪一樣重要呢?我們都只能得出一個回答:

智慧只有化入金錢之中,才是活的智慧。錢只有化入了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錢;活的智慧和活的錢難分伯仲,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一回事。它們同樣都是智慧與錢的圓滿結合。

智慧與金錢的同在與統一,使猶太商人成了最有智慧的商人,使猶太生意經成了智慧的生意經!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金錢的價值,懂得如何用自己的知識來獲取金錢,用自己的知識來創造現實社會的財富。

如果知識不應用到實踐中去,知識沒有轉化為金錢也是沒有價值的。

猶太人對待那些整天只知道學習的人的看法是:“有些人過度鉆研學問,以至于無暇了解真相。”他們甚至這樣看待死讀書的人:“學者中也有類似驢馬之人,他們只會搬運書本。學者中有人被喻為載運昂貴絲綢的駱駝,但駱駝與昂貴的絲綢是毫不相干的。”如果這樣說來,他們只是書籍的搬運工而已,根本算不上是有知識的人。真正有知識的人就應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實踐聯系并結合起來,在實際的生活中,創造出他所能創造的價值。

財富不光是錢,也不光是財產。財富是智慧,財富是力量,財富是智慧和魄力的結晶,財富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

有些人的財富裝在腦袋里,有些人的財富裝在口袋里,財富裝在腦袋里的才是真正的富翁。財富的源頭是智慧。有智慧的人,赤手空拳也可以創造財富。

很多年前,一則小消息在人們之間傳播:皇宮的大殿需要重新裝修,其中的石料因破損需要更換。這時,一位不起眼的珠寶店老板卻沒有等閑視之,他毅然買下了這些報廢的石料。

沒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圖。他一定是瘋了,人們都這樣想。他關起店門,將那些石料重新打磨切制,變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石塊,然后裝飾起來,作為紀念物出售。皇宮大殿的紀念物,還有比這更有價值的紀念品嗎?

就這樣,他輕松地發跡了。接著,他買下了宮廷中流傳的皇后的一枚鉆石。人們不禁問:他是自己珍藏還是抬出更高的價位轉手?他不慌不忙地籌備了一個首飾展示會,當然是沖著皇后的鉆石而來。可想而知,夢想一睹皇后鉆石風采的參觀者會怎樣蜂擁著從世界各地接踵而至。他幾乎坐享其成,毫不費力就賺了大筆的錢財。

許多人擁有智慧,但是他們的智慧都沒有用來創造價值,所以他們始終是十分貧困的。學者應該運用自己的知識來獲得智慧,而且應該學習那些真正的智慧。

有位叫阿巴的外科醫生非常著名,他給人看病是收費的。當時人們的觀念是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天使,收費是不應該的,醫生們于是在大街上擺上一個箱子,向路人募捐。人們紛紛指責這位名醫,但是阿巴告訴他們:“不收費的醫生是不值錢的醫生。”

在商界,還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

一次,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一臺大型電機發生故障,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束手無策。于是公司請來德國電機專家斯坦門茨,他經過檢查分析,用粉筆在電機上畫了一條線,并說:“在畫線處把線圈減去16圈。”公司照此維修,電機果然恢復了正常。在談到報酬時,斯坦門茨索價1萬美元。一根線竟然價值1萬美元!很多人表示不解。斯坦門茨則不以為然:“畫一條線只值1美元,然而,知道在哪里畫值9999美元。”

這就是知識的價值。

有智慧的人敢于為自己的知識喊價,這也是他們善于把知識轉化為金錢的聰明之處。

世界上各個民族中唯有猶太人是最能夠運用智慧的,因為他們知道怎樣把自己頭腦中的智慧變成他們手中的金錢,這就是猶太人的過人之處。他們對知識的崇拜和敬愛之情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因為這些知識不僅僅顯示他們的博學,最關鍵的是這些知識教會了他們怎樣賺錢。猶太人說:“手藝者比宗教家更值得尊敬。”因為宗教家雖然有知識,但是他的知識沒有運用出來,這樣的知識等于沒有知識。而手藝者雖然知識不多,但是他們把自己僅有的一點知識也貢獻出來了,這樣他的智慧雖然少,但卻是有用的,所以更值得尊敬。

笑是風力,哭是水力

思考時請感情離開,因為你需要的是理智。

“笑是風力,哭是水力。”猶太人的父母這樣批評他正在哭泣的孩子。

一個猶太孩子和他的姐姐爭奪玩具,他的姐姐不給他,他于是哭了。他旁邊的父母這樣笑話他:“笑是風力,哭是水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是說笑就像風刮過去一樣消失了,而哭就像水流過去一樣沒有了痕跡。在他們的父母看來,小孩的哭泣是他自己一種不愉快的感情的宣泄。而小孩子任意宣泄自己的感情只是他不肯動腦筋想辦法的一種沒有能力的表現而已。猶太人是很不喜歡這樣單純的感情的需求的,他們需要的是事情的圓滿解決,而事情的解決只能依靠他動腦筋,想辦法。

笑也是一樣的。沒有根據的笑和不解決問題的哭都是一種短暫的感情宣泄,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猶太人始終認為,在任何時候運用理性的思考,想辦法去解決擺在面前的問題,才是真正有用的。而遇到問題就感情用事,是一件很沒有意義、讓人覺得可笑的事情。

用理性看待這個世界,絕對不要盲目。這是猶太人的思維方式。而理性摒棄了愚昧和偏見,所以,人應該用理性去恢復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在他們看來,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我們自己的盲目和沖動造成的。我們任意使用自己的感情才造成了對世界的惶恐、懼怕。

猶太人為我們列舉了生活中我們由于感情的沖動而造成的偏見,“我一點兒都不像自己的母親”、“我忙得實在沒有時間鍛煉”、“我根本不需要治療”、“我不想結婚”等。再如,大家討厭“惡”的行為,但是猶太人卻說:“惡的沖動有善嗎?有,如果沒有惡的沖動,相信就不會有人蓋房子,娶太太,生孩子,或者拼命地賺錢了。”

“沒有根據的憎恨,是最大的罪惡。”猶太人這樣理智地告訴人們,不要輕易地喜歡和憎恨一個人。

猶太人從來不喜歡感情用事,他們認為感情用事只是犯愚蠢錯誤的開始。而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感情,不再要熱情,只是一味地理性呢?

猶太人把人的熱情分為兩種:一種是感情所煽起的熱情,另一種則是理智所支持的熱情。

猶太人認為,感情所煽起的熱情是很危險的,因為感情不能持久,理智則可貫徹終生。

人的熱情要靠理性來支持。比如愛因斯坦對相對論研究,都充滿著熱情,并以理智為基礎,理智促進熱情,使熱情向困難挑戰,終于建造了偉大的理論金字塔。

同時,在猶太人心中,凡是經不起時間折磨,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失去價值的東西,都不珍貴,感情便是這種不堪時間折磨的東西。

猶太人認為同情是一種感情煽動起來的熱情。

猶太人稱同情為“雷赫姆”,“雷赫姆”在希伯來語中是“母親的子宮”的意思。

拉比們說母親懷胎10月時,不管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她都一定會流露出深切的母愛,“同情”的語源就是這么來的。

《圣經》上說:神本來打算讓這個世界成為只有正義才可以統治的地方,但是沒有成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把“同情”給了人,使人能繼續生存于世上。

猶太拉比告誡人們:絕不可因過度的熱情而引火焚身,毀滅自己。因為這種熱情會使人生的齒輪狂轉,戀愛就是其中的一項。猶太人很少有激烈的熱戀,他們認為,戀愛只不過是為建立家庭預做準備而已。

雖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不重視感情。

作為商人,應該是一個純粹的理性主義者,需要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商務上發生的一切事情,而不應該感情用事。

眾所周知,猶太人是最注重遵守契約的人,如果有誰違反了這個契約,那他就會被認為是犯了一件絕不可以饒恕的錯誤,這個錯誤是所有錯誤里面最嚴重的。但是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猶太人會怎么做呢?

一次有個印度人和猶太人洽談好了一筆生意,結果最后的時候印度人不能履行合同了。這個印度人和猶太人打過交道,知道猶太人最講究的就是生意的契約。他忐忑不安地去見猶太人,找出了種種的理由,試圖說明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同時他心里還在想對方是不是已經發怒了。可是猶太人簡單地聽了幾句之后,就立即打斷他,平靜地對他說:“哦,你違反了我們的合同,按照協議,你應該賠償我損失,這個損失是這樣計算的……”印度人聽了,覺得簡直不可思議,猶太人居然沒有動怒。

其實,猶太人是聰明的。即便是你再計較契約的嚴肅性,憤怒地譴責他,也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只有盡快地彌補自己的損失才是最重要的。生意人應該是徹底的理性主義者。因為金錢和利潤是可見的、現實的。而感情是無形的、很快消逝的。

猶太人在經營自己的企業和公司時也是一樣,如果自己的公司連續三個月都沒有贏利,而且可以判斷出三個月后仍然沒有獲利的可能,便會毫不猶豫地舍棄這個公司。而很多人在為當年開創公司時所流的血汗而感到難過,對自己對公司投入的深厚的感情感到難以割舍的時候,猶太人會輕松地一笑:“伙計,公司又不是自己的老婆和情人,有什么好留戀的。”

總之,在處世智慧中,猶太人作為整體民族來說,是比較偏重理性而較少感情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三江| 云浮市| 小金县| 景谷| 台州市| 壤塘县| 内丘县| 平舆县| 凌云县| 申扎县| 六枝特区| 壶关县| 鹤峰县| 阳西县| 宁南县| 潼关县| 西林县| 印江| 宝山区| 濮阳县| 包头市| 乐至县| 连城县| 炎陵县| 黑龙江省| 沈阳市| 西昌市| 平遥县| 来凤县| 汉沽区| 崇信县| 连江县| 肃宁县| 丘北县| 甘南县| 古蔺县| 林甸县| 十堰市| 通江县|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