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有一個安身的角落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茫,開始不安。有人為工作發(fā)愁,有人為房子煩憂,有人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煩躁。人們總覺得錢不夠多,生活不夠安逸。迷茫時,人們開始焦躁不安,蠢蠢欲動,身心無一刻寧靜。其實,我們可以大可不必如此焦慮。
淡定的女人總是以氣定神閑的態(tài)度來面對生活,因為他們相信:世界之在,總會有一個地方讓自己安身立命。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如果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淡定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件事,讓這場沒有彩排的戲更加精彩。不用迷茫,不用焦慮。不必為買不起房子而憂心,心靈歸處,處處是家。不必為自己一無所長煩憂,“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許你現(xiàn)在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也許你正處在逆境中奮力掙扎,也許你仍居無定所,漂泊在路上……別著急,慢慢來,你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也許不大,但一定會有。不要氣餒,不要不安,一時找不到不代表永遠找不到,生活,總有一個安身的角落給你。
張海迪的故事家喻戶曉,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dǎo)致高位截癱。從此,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無法上學(xué),便在家中自學(xué)完成中學(xué)課程。給孩子當(dāng)老師,自學(xué)針灸醫(yī)術(shù),為人們無償治療,還當(dāng)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fā)奮學(xué)習(xí),學(xué)完了小學(xué)、中學(xué)的全部課程,自學(xué)了大學(xué)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xué)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先后翻譯了數(shù)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獲得了多項國家級榮譽。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chuàng)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她被稱為“當(dāng)代保爾”。
快樂是很難的,我們常常為了短暫的快樂,愁苦經(jīng)年,但張海迪更難。張海迪看上去很快樂,哪怕是在最痛苦的時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燦爛的笑臉。張海迪說:我最大的快樂是死亡。但是,她卻活了下來。不僅活著,而且活得非常好,她寫小說,畫油畫,跳芭蕾,拍電視,唱歌,讀碩士……甚至,她很喜歡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作為政協(xié)委員,張海迪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無障礙設(shè)施。
“我很痛苦,但我一樣可以讓別人快樂”,張海迪說這話的時候,詩意從她身邊彌漫開來。淡定、平和、大氣,這些女性的光芒從一個截癱病人身上散發(fā)出來,是不是更令人驚嘆?
張海迪說:“20年過去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面對媒體我始終非常平靜,當(dāng)你突然面對那么多的閃光燈、笑聲、掌聲,調(diào)整自己最重要,該做什么還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終像一泓碧水,那么藍,那么深。”
最痛的時候,她也能做出一副陽光的笑臉。但張海迪說,她從來沒有一件讓她真正快樂的事。易地而處,如果你是張海迪會如何?能不能如此淡定的對待人生?如果張海迪因為截癱而放棄學(xué)習(xí),那么她只是一個坐在輪椅上庸庸碌碌的人,不會成為榜樣。面對困難,如果張海迪不淡定,那么她不會潛心學(xué)習(xí)助人助己。
如今,有誰敢說張海迪碌碌無為?在這個大大的社會中,張海迪擁有自己獨特的位置。只要淡定坦然,生活的荊棘也會為你讓路。很多時候,困住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心態(tài)。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舒展你的眉頭,沒什么大不了。
女人要淡定的面對生活,面對困難,生活會給予回報。假如你被人不小心潑了一身水,不必生氣,你大可以甩甩身上的水,滿心歡喜地說:“太好了又可以買新衣服了!”然后揚長而去,這就是淡定!哪怕受過傷、受過挫折,依然擁有靜氣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
一位長壽的老人提及長壽的秘訣時說:“人生是短暫的,在有限的時間中,要生活得快樂,就不要沉迷于物欲,不可執(zhí)著于瑣事;要多一分寬容,自然也就少一分煩惱;身體輕松內(nèi)心圓融,看淡世事,自然長壽?!崩先司褪且詫捜莸ǖ眯膽B(tài)面對人生、面對生活。神鷹背上秋風(fēng)過面,名利場中寵辱不驚。坦然、淡然的面對生活給予我們的磨煉,找到自己的安身之處。
每個人對生活的追求都不同,在生活中要學(xué)會享受自己的生活。有句俗話: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道兒。這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活有無數(shù)種形式,人的活法并非一種,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安身之處。
有的人,別人看著羨慕,自己卻頗感不足;有些人,自己活得自在,別人看著別扭。生活,有無數(shù)種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最重要。不要總是羨慕別人,覺得自己才華不如張三,長相不如李四,收入不及王五。不可否認(rèn),位高權(quán)重者一呼百應(yīng),腰纏萬貫者一擲千金,確實令人羨慕。
但是,全世界60多億人口中,這些“幸運者”占了多大比例?絕大多數(shù)還是平凡人??!人們常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一味地羨慕別人沒有用,只會令你對自己越來越失望。不要灰心,不用氣餒,生活,總有我們的安身之處;社會,總會有我們的位置。
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條命》中說:“最后還有一條命用來從從容容過日子,看花開花謝,人來人往,并不特別追求什么?!痹诟咚龠\轉(zhuǎn)的都市里,但愿有一日,我們都可以從容度日,看春去秋來,月盈月缺。
蕓蕓眾生,沒有固定的人生目標(biāo)和生活模式,如果用某種模式框定自己去追求目標(biāo),你就會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樂趣,即使你成功了也不會感受到幸福。人的一生要慢慢過,學(xué)會淡定的享受生命,享受我們在生活中的角色,而不是拖著生命急匆匆的趕路。
淡定的女人不會在乎是否有人欣賞自己,她們活著不是為了給別人看,因而她們活得更坦然。淡定的女人不求全,不勉強,安然自得地過自己的生活。一個女人如果能在自己的天地里淡定生活,那么一定有一個屬于你的安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