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調整好狀態,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狀態。”一個能夠長時間保持良好狀態的人,往往在出現的第一秒就已經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他們謙和,陽光,自信而不失自我。他們總是能夠恰到好處的把握交往的分寸感,讓別人很自在,也讓自己很舒服。這是一門人生哲學,是每一個渴望精致者必修的功課。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即使做好自身調整,他會幫你找到自己,也會讓你收獲更多。
(1)不是任何人的玫瑰,你就是你自己
時代在不斷的向前前進,很多人為了迎合時代的需求,不斷的改變著自己的頻率,以為只要和這個社會保持一致的步調,就能夠得到最有效的發展,而事實上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古時候有句話說的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隨著時間的推移,時尚在變,觀念在變,潮流在變,一切都在變,假如你一味的去討好,去順從,盲目的依靠自己的改變取悅別人,取悅社會,那活得就實在太累了。
人生不過是從生到死之間的距離,這段有限的光陰本就應該由我們自己做主,我們生來是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取悅別人。因此生命最快樂的活法就是聽憑自己內心的召喚,努力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讓自己長時間處在無盡的喜悅和快樂之中。作為一個女人,盲目的去迎合他人會折損掉自己本有的價值,假如真的想活出屬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往往比盲目的順從別人來得更實惠,更直接,更有意義。我們沒有必要活成別人思想中的樣子,我們要做的只是我們自己。
在去年企業父母峰會上,我穿了一件粉色的簡潔禮服,沒想到從舞臺上演講下來,自己身穿的這件衣服,竟然引起了一個小范圍的評論轟動,有不下十個人走過來對我說:“愛麗姐你今天真漂亮。”正當我心情爽朗的時候,又碰上了這么兩三位搖搖頭對我說:“為什么一定要選這身啊,不適合你哎。”面對這樣正反都有的評價,究竟自己應該聽信誰的呢?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會不自覺的企圖操控你的選擇,告訴你應該這樣,不要那樣,但仔細想來,自己的人生本就是要由自己做主的,為什么一定要順應別人呢?假如每個人的觀點你都要聽,總是將重心放在別人身上,而沒有切身的去傾聽自己的需要,那結果很可能是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做不成,但是如果你能順著自己的意愿,一步步的去嘗試,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說不定很快就能找到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極富魅力與才華的藝術家,她穿衣的風格與她做事風格一樣,瀟灑、隨性、飄逸,對于她的這種風格做派,有很多人點贊,也有很多人搖頭。而她永遠是滿不在乎的一副愛誰誰的樣子。有一次我問她:“你是怎樣看待別人的評價呢?”她聽了笑笑,眼中滿滿的全是堅定:“在我看來每個人起初都一部原本的經典電影,可活著活著就變了味道,成為了別人故事的翻版,這是多么可悲的事兒。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體會自己,跟別人沒有半毛錢關系,我們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很舒服,為什么要削尖了腦袋成為別人手中的玫瑰?世間任何一朵花都應該是為了自己而綻放的,我們沒必要一味的迎合別人,因為我們就是我們自己。”
一個人想做自己有多難?簡單能簡單到近在咫尺,難能難到海角天涯。假如你放不下內心的那份別人對你的評價,問題就會變得有點難。你需要一個很大的空間去進行自我冒險,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需要在這一系列的考驗中學會釋放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的樣子。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學來的,或者買來的,唯獨內心強大只能靠長期的修煉得來。假如這個時候的你沒有認可自己的價值,還一味的覺得只有抓著一些外物才能讓自己感覺安全,那么這種安全感的背后,失去的一定是最珍貴的自己。
人們常常把女人比作玫瑰,可玫瑰雖美也難以做到讓所有人滿意,與其如此,不如放下華而不實的神壇,讓自己在自由中綻放,在瀟灑中成就。對于一個女人而言,所謂的迷失自我,并不意味不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么,而是總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假如當下的你意識到了這個弊端,就從今天開始給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吧!用愛填滿生命,邁著開步子輕快的做自己。沒錯,你不是任何人的玫瑰,你就是你自己。
(2)噓!別動不動就亂了“分寸”
記得那時候年輕,到一家頂級的美容院學習打工,當時的女老板很精明,嘴上總是掛著一句口頭禪:“人生在世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外表可以是圓滑的,但是內心一定是方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有了交流就很想接近,接近以后卻又下意識的保持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近容易鬧矛盾,太遠容易產生疏離,唯有保持好那份剛剛好的“分寸感”,才是人生最智慧的交際狀態。
曾經遇見過一個人緣非常好的老先生,成熟穩重的他深受朋友的愛戴和信任,和他呆在一起你會覺得內心很安定,整個人都在他喜樂安定的氣場中收獲著無盡的力量。于是我問他:“您是怎樣經營自己的社交圈的?為什么身邊會有這么多精英摯友?說真的,我好您羨慕啊。”
他聽了笑笑說:“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感,別人不提起的事兒,自己也不要提,要保護好他內心最脆弱的部分。別人想提的事兒,你去用心的聽,不過多的評判,卻可以在經歷一番思考以后充實自我。自己有難處,能不麻煩別人就不麻煩別人,真到沒有辦法一定要尋求幫助,也要記得還人情。而當別人有了難處時,幫忙也要有選擇的幫,做別人雪中送炭的及時雨,要比給別人幫了倒忙更值得人感激。與人交往,話不必說的那么透徹,只說半分就好,語言要講求藝術,讓別人容易接受,他把話聽進去了,自然自己會回去思考,你又何必去干涉對方的選擇?對于家長里短的事情,能不過問就不過問,那是別人的私事兒,局外人怎能隨便插手?聊天要掌握對方的性格,順著對方的脾氣,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沒有底線,用心的維系好交流中的融洽關系,也含蓄的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這樣對方不但覺得自己受到的尊重,還更愿意坐下來與你平心靜氣的探討問題。不管遇到的事兒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都記得開門不打笑臉人,微笑是擺脫尷尬最簡單的方法,當你面帶微笑的對待別人的時候,別人自然也會微笑的回應你。總之,什么事情做到恰到好處才是最好,剛剛好對方能接受,剛剛好自己表達了該表達的內容,剛剛到對方明白了,你也就剛剛好的達到了目的。人這輩子,太剛烈活得會很累,過于柔弱會被人欺凌,外圓內方是最好的處世方式,讓對方明白你是一個講道理的人,讓他感受到你的內在修養,他自然不會粗暴的對待你,而會對你越來越謙恭,因為他知道當他謙恭的對待你的時候,自己也就成為一個有品位有涵養的人。”
事過多年,每當我回想起老先生的話,內心就會感慨良多,在這個復雜的社會,很多人都會覺得朋友有時會比親戚更親密,也更有能力幫助到自己。可一旦自己掌握不好彼此之間的距離,再美好的友誼也可能會面臨塌方,再想去維系修善,也是無法復原成以前的樣子的。
芳芳和蘭蘭是一對非常親密的骨灰級閨蜜,最苦難的時候她們同住在一個公租房里,一起吃著唯一剩下的一碗泡面,天氣冷的要命,兩個姑娘就彼此相擁,在單薄的杯子下取暖。本來覺得這樣美好的友誼會持久下去,可沒想到兩人卻在經歷了一件事后關系陷入緊張,以至于最終破裂到難以挽回的地步。
那年秋天芳芳認識了自己的初戀劉京,兩個人順利的墜入了愛河,芳芳每天都會跟蘭蘭談論到劉京,而蘭蘭也會細心的詢問芳芳與男友交往的每一個細節,將自己順理成章的擺在了情感軍師的位置。但時間一長,芳芳便越來越覺得渾身不自在,她覺得蘭蘭實在是越來越獨斷專行了,總是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斷的要求她要這么做,那么做,而且還時不時的對自己的男友進行一番嘲弄,說劉京為人不靠譜,要她還不如干脆分手。
最終芳芳實在難以忍受,便和這個相處十幾年的閨蜜大吵一架,隨后收拾行李箱,永遠的離開了她們共同的家,再也沒有回來。看著昔日的閨蜜彼此仇視成這個樣子,蘭蘭既生氣又傷心,她跑來找到我,向我不斷傾訴自己內心的苦楚:“我是真心對她好的,怕她被騙,怕她吃虧,結果她可到好,拋開我跟男朋友去住了,這么多年的感情,在她眼里還不如一個男人重要。”我聽了以后搖搖頭說:“親愛的,說實話你管的太多了,作為朋友越是親密,就越要保持好距離,否則對方一定會有被侵犯感,而這種感覺是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抵觸情緒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做選擇,你為什么一定要站在別人身邊左右他呢?”
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這話一點不錯,保持良好的距離分寸,往往可以讓自己在交往中,妥善的保留余地,也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和認同。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溫度,再配上外圓內方的堅強自信,一個人的最佳狀態才能真正得到顯現。所以,給自己幾分鐘反觀自己,現在的你真能保持好那份剛剛好的分寸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