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美麗安頓靈魂
- 崔愛麗
- 3283字
- 2019-08-20 17:41:52
要求:不多事兒,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說道“要求”二字,年輕時我是對自己是很有要求,很嚴格的。然而隨著自我經歷的不斷豐富,人也一點點的趨向成熟,我開始意識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寓意。從此,我由要求很多變成了一個從不多事的人。這樣的狀態反而讓我感覺更舒服,我的生活也因為我的改變而變得更加恬靜、自在。
(1)境界越和諧,人生越自在(放在佛堂磕頭禮佛的照片)
那天開車出門,老公坐在我旁邊說:“看你工作的時候嚴謹高效,雷厲風行,可開車卻不緊不慢,好像一點也不著急。”我聽了打趣地道:“那是為了讓自己開著舒服唄,不斗氣,不加三,身邊的人開著舒服,我也開著舒服。”
或許是因為真正的成熟了,人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后,心也一點點的磨平了棱角,那個曾經要求多多,嚴格到苛刻的自己沒了。眼前的自己已經慢慢趨于隨和,成為了一個不多事的人,對待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寬容,越來越友好。所以店里的員工常常說:“咱們的院長就是個小媽,到哪兒都讓人沒有距離感,總是想親近她,總是覺得跟她在一起很舒服。”
其實這樣的變化,主要還是來源于自己內心的成長,正如金庸先生筆下的著名人物獨孤求敗,一生用劍所轄披靡,求敵不見,卻用整個人生驗證了生命四大境界的真理。
第一境界:“鋒利寶劍,剛猛凌烈,無堅不摧。”
這個時代的自己,少年英氣,銳不可當,對自己要求很高,心卻猶如浮云在天上飄。有了一股不知天高地厚的俠情,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只要敢闖,只要不斷的修煉,世界一定是自己的。
第二境界:“凝重鈍劍,舉重若輕、不露鋒芒。”
這個時候的自己,妄求以實力取勝,雖然看起來不露鋒芒,其實心里還是有一股誰與爭鋒的霸氣。看似沉穩,其實要求仍然很多,不過要求的質量要比前者更加厚重,也更切實際。
第三境界:“木劍一把,輕裝上陣,意在草木皆可為劍。”
這個時候的自己已經慢慢消減掉內心的欲望,開始將剛強轉為柔韌,開始更偏向于追逐內心的向往,將世俗的需求一點點的拋到腦后。開始平淡自然的看待周邊的事物,尋找屬于自己心靈的歸所。這個時候的自己開始努力的讓自己活得更像自己,也不斷的探索著一條讓自己走的更平和安詳的道路。
第四境界:“無劍平凡,不屑帶物,落塵歸俗”。
此時的自己已經不為身外之物所累,名利成敗皆成虛設,人反而活得越來越安逸,人生在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加以限制,卻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再張揚,也不再要求,做回本來的自己,做想做的事,成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保持良好的涵養,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
其實對于每個人都一樣,從要求很多,到沒有要求,是因為自己走了很多的路,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最終才會尋找到生命的真諦。從開始成長,到最終成為,一點一滴的烙印都會結出悟性的果實。當我們以寬容隨和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第一個放過的就是我們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犯一個毛病,就是按照自己理想的樣子去要求別人,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件事,那就是那個要求有時候我們自己也無法達到。當我們指著別人說:“你要怎樣怎樣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或許正在有一個聲音悄悄的問:“當下的樣子,是不是太過苛刻了?”人最怕的就是靜下心來反思自己,提出這么多要求,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么多要求提出來的初衷是什么?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是為了讓眼前的這個人更好?
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斷的要求,完全在于自身利益的驅使。我們忽略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處事方式。作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我們不應該一味的為了迎合自己的需求,而強制性的改變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資格去做那個別人的改造者,我們唯一可以去努力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自己陪自己走過的,假如要我選,必然是要走到獨孤求敗的人生至高境界,假如生命不過彈指一揮間,提那么多的要求又有何用?開心做自己,萬事對得起自己的那顆心便以足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最終去向哪里,人生才不會迷茫。人生不過夢境,用心的把這場夢做得和諧而溫馨,珍惜遇到的每一個緣分,人方便,我方便。人舒服,我舒服,便是再自在不過,再幸福不過的事情。
(2)開始懂得給別人第二次機會(穿白大衣的照片)
假如有一天有人傷害了你,時隔多年又帶著微笑祈求你的原諒,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沒有受到過傷害的人,永遠不會理解原諒一個人有對難。這個世界太多人寧可我負人,不能人負我。面對曾經辜負過自己的人,人們大多是板起一張冰冷的臉,輕則發誓老死不相往來,動則伺機而動,希望有一天能報了這個深仇大恨,假如有一天聽到對方命運不濟的消息,即便表情平淡,內心卻猶如過了年一樣歡騰,心想:“啊!終于出了這口氣,惡報終于落到他們頭上了。”
其實,隨著歲月的流逝,世界在變,人心也在變,曾經犯了錯誤的人,未必永遠是壞人。他們也會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斷成長,也會回味往事中的過失,當那些他們對不起的人,對不起的事,一個個的浮出水面,他們的內心也會受到波動,也會滿心虧欠。他們會意識到,因為自己當時的行為給別人所帶來的傷害,心中很可能也在無數次的重復著一句“對不起”。他們或許一直渴望著對方的諒解,希望能夠擁有新的開始,也真誠的希望對方能給自己第二次機會。
其實細細想來,人都是可能會犯錯的,自己會,自然別人也會。盡管想做到事事寬容并不容易,但當我們真的把那份仇恨放下的時候,身心必然是放松而解脫的。在我看來,能給與別人第二次機會的人真的很不容易,他們不但要沖破內心受傷的回憶,還要努力的安撫寬慰自己的內心。盡管很多人說寬容別人也是放過自己,但這個過程究竟有多難,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明白了。
記得五年前,我一上班就接到了一封毫無思想準備的辭職信。一個我從一張白紙一點點帶起來的店長,由于年輕,沒有看清誘惑,被別的同行利誘挖墻腳,決定離開名媛。當時事情很突然,自己心里也沒有可以后備的人選,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又急又氣。那時心里真的有很多話都憋在肚子里,我真想對那個孩子說:“為什么這么糊涂,難道在名媛這個發展平臺不快樂嗎?”但冷靜下來的我開始分析原因,據我了解,這個要走的姑娘本性淳樸善良,人品絕對沒有問題。雖然自己決定離開,但她在辭職信的字里行間都表達著對名媛的感恩和不舍。
于是在這個姑娘離開名媛的一個月的時間,我不斷的關愛她,關注她。而離職的她一到了新的單位,也很難適應,覺得對方平臺和自己想象的差距甚遠。因為始終在保持聯絡,她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我,淚汪汪說:“崔院長,對不起,我錯了。這么長時間您一直這么關心我,照顧我,而我真的后悔自己這么武斷的離開名媛。”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也被她打動了,回想起當年她剛來到店里時候,那副懵懂純凈的樣子,又想起她一步步在名媛成長的職業歷程,我又瞬間的找回了做“大家長”的感覺。我耐心的開導她,安慰她,并肯定的對她說:“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意識到錯了也是一種成功,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給你第二次加入名媛的機會。希望這次,你不會讓我失望。”就這樣,一個月后,我的小店長又帶著滿臉的朝氣和希望回到了名媛的懷抱。經歷了這件事情的洗禮,當下的她更加奮發,一越成為了團隊的榜樣。
一個孩子不經歷幾次摔倒就無法學會走路,一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就永遠分辨不出對錯。每個人都會犯錯,別人是這樣,自己也是這樣。上天會用各種各樣的境界教會我們成長,其中就包括如何容納別人錯誤。成熟的人懂得給別人第二次機會,因為他有海納百川的心胸,和俯仰世間的智慧,他們不會因為別人和自己觀念不同,就立刻拒絕排斥,也不會因為事情違反自己的設想就切斷進程,他們做事是不帶情緒的,看問題也會比一般人深刻,而一個更專注于問題的人,往往可以找到最巧妙的方法化解問題。
所以,學著給別人的第二次機會吧!盡管我們都知道,走好這一步真的不容易,盡管臉上帶著微笑,深邃的回憶中還是夾雜著隱隱的傷痛。但人是不應該永遠總活在過去的傷痛中的,當兩個分開的人重新相遇,重新開始了一段嶄新的征程,或許給予彼此更多的是珍惜和坦誠,是對往昔種種的寬解與釋然。所以,別把一切想得那么糟糕,伸出手,將曾經的傷害拋在腦后,用心的給予對方一個擁抱,說不定接下來的路,因為有他的存在會更加美好。
(父母會的照片,榜樣員工站一排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