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傳》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言譚《新論》曰①:“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以定;下者則守邊隅,趍作罫以自生于小地②。”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則弈棋之道,從來尚矣。今取勝敗之要,分十三篇,有與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爾。
【注釋】
①譚:即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人,東漢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喜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著有《新論》29篇。《新論》:又稱《桓子新論》,《弘明集》中載有《新論·形神》一文,反對讖緯神學、災異迷信,闡述了形“神”即形體同精神的關系問題,認為“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燃)燭矣”,燭完則火滅,形體死亡,精神不復存在。錢鐘書在《管錐編》對這本書進行里極力的贊賞,說辭書堪與《論衡》伯仲。
②趍(qū):古同“趨”。罫(guǎi):棋盤上的方格子。
【譯文】
《論語》有云:“整天吃飽飯什么事情也不做,這樣是不行的,不是有下棋這樣的游戲嗎?”桓譚在《新論》有云:“圍棋這種游戲,有人說它屬于兵法一類。一流的棋手,能夠展開棋局,形成合圍,從而勝局在握;中等的棋手則忙著阻隔對手的棋子,從而獲得便宜,其實這樣的勝敗是不能清晰得知的,必須通過數子才能決定;末流的棋手則把守邊角,急于形成方格以求盤活一小片棋。”從春秋以后,下棋的人有很多,但是下棋之道,卻從來沒有被推崇過。如今我汲取下棋勝敗的要點,寫下了《棋經十三篇》,其中有與兵法相符合的,也都附加到其中。
【拓展閱讀】

▲圍棋
圍棋是一種古代人發明的兩人進行的棋類游戲,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古時有“弈”“手談”等多種稱謂。幾千年來,逐漸發展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競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