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放射診斷學
- 劉士遠 高劍波主編
- 907字
- 2019-08-09 14:53:12
第二節 解剖、生理
氣管始于環狀軟骨下緣,約相當于第6頸椎水平,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第4~5胸椎處分叉為左、右主支氣管。氣管管壁分為黏膜、黏膜下和外膜三層。黏膜表面覆蓋纖毛柱狀上皮,由纖毛細胞、杯狀細胞、基細胞、刷細胞和彌散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等組成;其中杯狀細胞分泌的黏液可黏附吸入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纖毛細胞的纖毛不斷向咽部擺動將黏液與灰塵排出,以凈化吸入的氣體;基細胞位于上皮深部,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有增殖和分化能力,可分化形成前述兩種細胞;在其游離面具有許多帶微絨毛的刷細胞,這些細胞在其基部具有傳入神經末梢,被認為是感受體;神經內分泌細胞由于其胞質內有許多致密核心顆粒,故又稱小顆粒細胞。黏膜下層為疏松結締組織,與外膜無明顯分界。外膜主要由16~20個馬蹄形的透明軟骨構成管壁支架,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軟骨間有彈性纖維組成的筋膜相連,保持了持續張開狀態,并有收縮能力;40歲以后此軟骨可發生鈣化,馬蹄形軟骨的缺口位于氣管后壁,缺口處有彈性纖維組成的韌帶和平滑肌束。在氣管腔內形成的一銳性隆起,稱為隆嵴。
氣管分為頸段或胸外段氣管及胸內段氣管兩部分。頸段氣管自環狀軟骨下緣至胸腔入口,其下方的外側壁及前壁緊貼甲狀腺的左、右葉及峽部;頸段氣管的中、后1/3處毗鄰頸總動脈及頸靜脈;頸段氣管的左后方為食管,其可隨同后方的氣管膜突入到氣柱內。胸內段氣管包括自胸腔入口至氣管分叉前的一段氣管,其后方稍偏左為食管,其余與縱隔內的大血管相毗鄰;在胸腔入口處,左側頸總動脈位于氣管的左側;氣管的左側后方為左鎖骨下動脈,它向前外方左第一肋骨方向走行;氣管的正前方或稍偏右為無名動脈,無名動脈的右外方為右側無名靜脈的橫斷面,前方為左側無名靜脈,自左側越過中線向右呈橫向走行,略呈弧形,凹面在后;右肺尖與氣管右側壁的后半部或后1/3相接,大多數人右肺亦與氣管后壁的1/3到2/3相接觸;稍下層面,氣管的前壁及左側壁與主動脈弓相鄰,右側則為奇靜脈弓;在接近隆嵴的層面,氣管的左側組成主肺動脈窗的底部。氣管與上述這些血管之間皆有縱隔脂肪組織分隔,分界清晰,可襯托出纖細的氣管壁厚度,特別是較肥胖的患者;瘦小的患者,因無足夠的縱隔脂肪,亦可能分界不清。
- 對癥經絡拍打全圖解
- 健康評估(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臨床檢驗醫學
- 中醫內科學案例教學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劃教材:神經病學
- 病原生物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高級健康評估(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醫學統計學習題解答(第5版)
- 基層實踐基地教學管理(基層衛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
- 外科護理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
- 護理教育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物理化學實驗(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藥用植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經方概論(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特色教材)
- 公共衛生專業英語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