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明疼痛學
- 艾登斌 謝平 許慧主編
- 640字
- 2019-08-09 14:20:37
第二節 疼痛診斷的分類
一個完善的臨床診斷除了能確切反映疾病性質、名稱以外,還要反映患者機體的狀態。臨床診斷一般可分為四類,即病因診斷、病理解剖學診斷、癥狀診斷和病理生理學診斷等。
1.病因診斷
病因診斷是根據致病因素所提出的診斷。致病因素大體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如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和外傷性疼痛。病因診斷是最理想的臨床診斷。
2.病理解剖學診斷
病理解剖學診斷又稱病理形態學診斷,其內容包括病變部位、范圍、器官和組織以及細胞水平的病變性質。如右乳腺癌骨轉移所致的癌性疼痛。病理形態診斷在臨床診斷上并不意味著每個患者皆需進行病理形態檢查,臨床上的病理解剖診斷多是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特殊檢查等間接方法提出的,如前列腺癌骨轉移所致的疼痛,通過病史、體檢和X射線檢查即可做出病理解剖學診斷。只有在以上方法不能肯定診斷時,才宜采取各種內鏡、取活檢標本做病理組織學檢查,以做出診斷。
3.病理生理學診斷
病理生理學診斷是以各系統器官功能的改變以及機體與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改變為基礎的。由于檢測手段的完善,功能的改變可以追溯到體內超微量物質的水平,因而使許多功能改變獲得了進一步的認識,如慢性神經痛患者腦脊液中神經節苷脂含量的改變,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中LDH濃度的改變等。
4.癥狀診斷
癥狀診斷是根據尚未查明原因的癥狀或體征提出的診斷,如上肢燒灼性痛、腹部絞痛、下肢麻木性痛和頭頸部爆裂樣痛等。癥狀診斷由于原因未明,故臨床上一般又稱為印象或初步診斷。此類診斷只是提供診斷方向,待原因查明時再做修正。